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司令来我们群才不到半年,已经数次荣获简书状元。她的文或磅礴大气,或故事厚重主题深刻。这个月在一笑作春风的竭力邀请下,她在群里为我们分享了一下她的写作经验。听完她讲的课,我这个对写作完全没有概念,仅凭着对文字爱好的门外汉仿佛看到了紧闭的文学殿堂里透出了一丝光亮。我相信这光亮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时刻,当我有能力推开紧闭的大门,会照亮我的文字之路,让我发掘到更多的文字的秘密。
司令的分享课讲的是以我笔写我心,在接近一个小时的分享里,她像在东北老家炕头上唠嗑一样,将她半年来的写作历程总结了八个重点部分,用她的个人经历和自己的思考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且实用的写作课。
第一点:“看不同,写不同。”选择有代表性的题材,给自己一个“精准的定位”。
司令为我们讲了一个她的画家朋友的故事。此画家朋友只画船,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的主体都是船。
同样是画船,想要画出优秀的作品,还要做到的就是“查重”。
如同我们写论文一样,一幅画如果想要参赛就必须是选用自己的素材,区别与他人的作品,写文也一样。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作家用她独特细腻的笔法描写了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一生,她把这个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的近百年的历史浓缩于笔端,生动地介绍了这个以放牧驯鹿为生的民族的兴衰,迟子建的这本小说荣获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这里司令给我们的建议是:
要先阅读最有感觉的书籍,跟最优秀的、最精华的老师作品去学习,自己的提升也会又快又直接,直至自己的语言风格确立以后再去一点点拓展阅读,吸取自己或缺的不同营养。
第二点:语言优美、有特色并且要有画面感。
提到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司令提到了语言要有特色。莫言、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都有自己鲜明的语言特色。
陈忠实、路遥和莫言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有莫言的《红高粱》无不带着他们独特的地域特点,也就是司令所说的地方文学和乡土文学。
司令的大部分作品里面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这样的文字运用就给她的文字带来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读起来也就特别亲切。
在这里,司令还举了我们群里另外一名文友涛声的例子,涛声的故事或者小品文也很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看似玩闹嬉笑间,深刻又犀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其实在这里我也想到了一位我们群里的另外一名在文学上有着极深造诣的大神曾楚河,众所周知,楚河的文字也有极高的辨识度,他的文字细腻又清新,感情真挚且绵长,一如他家的普洱茶,读完齿颊留香。简书里不少文友读完他的文字都被他深深吸引,成为他忠实的粉丝。
文友在她的文章《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茶山王子——曾楚河》中写到:
每次读过他写的散文,那种勾人心魄、动人心弦、深埋在文字里面、绕了九百九十九道弯弯流淌出来的意境,让人久久回味,如同轻品一口那藏于大山深处茶山的茶:入口柔和,回甘持久,兰花香绕在唇舌齿畔不散;杯中香气下沉,暗香突出,亦杯底留香,再品,香依然。
第三点:取材真实,而非完全的凭空杜纂。
司令的小说大多都是现实题材,每个故事都有原型,但又不完全照搬原型。
小说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的土壤,但是,小说又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简单还原。如同司令写到的她的画家朋友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为这幅画又增添了一些颜色,这就使一幅画有了它独特的精神内涵。
司令的话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我看过的一本书:王小麦的《从零开始,创意写作》。第二章 第五节 改写记忆以及适当地故弄玄虚 中写到:
作家的写作其实是带有篡改性质的,他们将记忆进行二度加工,改变了其原始的形状。这样,这些记忆就既是个人的记忆,也是集体的记忆;既是原始的、带有自我情感的真实记忆,也是经过后期加工的客观记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点:发心,也是主题。为什么写?要表达出自己怎样的观点?这篇文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到我们写作的初衷,相信大多数初学者和我一样,对自己为什么会坐下来,写一篇或长或短的文字(这里指小说和故事)并不太明确。
或许我们见识了生活中很多令我们感慨万分的故事,或许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曾经打动过我们,也或许我们曾经经历过某些伤害,这一切都成了我们与文字为伍的原因,成为我们写作的最初的动力。我们写作的目的也仅仅在于表达自己的“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为了描述了“一种现象”,在这种冲动之下写出来的文章,根本谈不上是一件成熟的作品。
如果仅仅是把我们见过的经历过的故事写下来,我们的写作可能就只还停留在最初的层面上,无法给予读者更深层的阅读及共鸣。
那么更高层次的写作是什么呢?
司令给了我们答案:写文章,除了记录,还要有唤醒的使命。中心思想要伟光正,这也是我们要赋予文章的正向指引。
司令以她自己的大眼睛的创作为例,写出了她在创作之初遇到的问题,故事写完了,在读者看起来就是一篇流水账,她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在我心头萦绕了那么多年,我写它绝对不是为了讲个悲伤的故事。那我想表达什么?是自己的幸运和那些没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的惋惜,还有就是气愤她遭遇到的不幸,我想唤醒更多人。
我们发表一篇文章以后,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读到后,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感悟,从而逐渐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思想,我们写文的目的才算真正完成。
优秀的作品要有使命感。一篇没有鲜明主题思想的文章,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脊梁,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
第五点:保持敬畏,让自己沉浸进去,竭尽全力,只为不辜负每一个故事和每一段遇见。
对这段话我的理解就是:写作其实就是心灵的另外一次遇见。
所有能够沉积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必定曾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
在我们所经历的人生之路中,有各种各样的遇见和看见。有一些已经模糊,有一些还时常如新,历历在目吗,那些曾经刻进我们生命中的东西,如果有一天完全消散在这个世界中,将会是对它最大的无视和漠然。
我非常喜欢司令写过的一篇小说《大雨滂沱》,这个故事脱胎于2013年发生于黑龙江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名孕妇竟然协助丈夫性侵并残忍杀害了一名帮助她的女孩。
司令在这篇作品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这个故事,除此之外,她还深入地挖掘了性侵者和其妻子的生活经历。
我相信司令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一定掺杂了许多自己的情感。私下里她跟我说起过这篇小说的创作,她告诉我写完这篇小说以后,她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久久走不出来。
司令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位著名的作家霍达,她在《穆斯林的葬礼》的后记中写到,在正式动笔之前,她如何让自己的内心潜入未来的书中她踏着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足迹奔走,在那个时空里有生活了一次。
霍达写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作似乎越来越难,那是因为,文学,在我心中越来越神圣,面对文学,我有着完全宗教般的虔诚我在文学中净化足迹的心灵……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下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
唯有心怀敬畏,完全把自己沉浸进去,竭尽全力,方可不辜负每一个故事和每一段遇见。
第六点:留白的艺术。
画过画的朋友都知道,一幅画并不是画得越满越好,而是一定要有适当的留白。同理,写作也是这样。
海明威在《死于午后》中写到著名的冰山理论:
如果一个作家对自己写的东西足够了解,他就可以省掉那些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的写作足够真诚,读者就会对他所写的东西具有强烈的感受,仿佛他们想要说的都被作家写了出来。冰山移动的尊严就在于仅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初学写作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总希望能够把所有的信息量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作品读起来就像一幅画得太满的画,眼睛都被画儿塞满了,完全没有了思考的余地。
司令还举了她写过的两篇小说《大眼睛》和《大雨滂沱》。
大眼睛后来怎么样了?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大雨滂沱里,小白姑娘有没有被老墨脏了身子,我没说明,一个是于心不忍,再一个就是留下空间让大家去发挥想像。包括最后,小白的父母到底有没有收养寺庙里老墨夫妇的女儿,我也没具体写出来。
正是小说中这些留白,才使这两篇小说读起来更加更有余味,为我们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第七点:写作技巧:环境的描写与运用。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环境的描写,环境的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司令的小说最鲜明的特色除了语言特色之外,在我看来就是她对环境的描写。
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几段对环境的描写:
连接冯家堡子和杨树庄的是一条其貌不扬的村道。和东北地区成千上万条乡村土道一样,它们夏天呈黑中泛灰的泥土颜色,而到了冬天,则无一例外地变成了白雪皑皑的车辙道。
道路的两旁,种着的是刚埋下去不久的白杨树。
渐起的西北风中,它们虽然纤细赢弱却也笔直冲天地站着,“哗愣愣”作响的金色叶子,向世人骄傲地展示着自己成长的欢腾。它们是那么得年轻,哪怕是要面对未知的风雪,它们也能黄得一派澄明、无所畏惧。
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时间一到,它们定会长成枝繁叶茂、根系繁茂的参天大树。
——《村庄》
夏末时分,凉意沉沉。像是有仙班到访一样,浓重的雾气在浑浊的江面上滚滚浮动。连日的大雨泛起了江底的黄泥巴,让原本清澈的江水显得有些心浮气躁了,它像个急行军一样正夜以继一地滚滚东去,像是赶着去复谁的命令。
这几天的雨下得实在太大了,堤坝两边的泥沙都被冲得松动了,张牙舞爪的树根明晃晃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它们像是有某种不可名状的渊源盘根错节地扭在一起,是在抗衡,又是在伸手挽留那些一坨一块被洪水席卷走了的泥沙,而泥沙又走得义不容辞,毫无留恋之意。它们把自己融入到了滔滔的汀水里,向着更远更远的地方奔去。
——《大雨滂沱》
不得不说,司令非常善于运用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气氛,奠定整篇文章的基调,让读者通过对环境的阅读,读到她环境渲染的情绪,跟随她迅速地进入到小说营造的氛围之中。
如何才能让环境的描写为自己的文章加分呢?
这里我还要推荐魏老师写过的一篇文章《你写的风景给谁看?——闲聊写作(13)》
1、写景首先是给作品中的人物看的。
2、写景在文章的开头,切入要快,要有悬念,有粘性。
3、写景是要能够衬托人物的心情和处境。
第八点:素材库的来源:最好的练笔其实是家族故事。
对于初学写作的大多数的我们,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困惑,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写不下去了,感觉自己没有了写作的素材。
司令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
感觉没什么可写了怎么办?我目前觉得最好的练笔其实是家族故事。最有意义的书写也是家族故事。如果不想写家族故事,还能写什么?静下来想想人生过往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想事件的过程,想它能让你记下来的点。再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被震撼到,这往往就是故事背后的意义。
司令写过的《关东往事》《村庄》《母亲》被她命名为回望三部曲,是她致敬和记录家族长辈的三部作品。
司令还举了另外一个作家蔡崇达的例子。蔡崇达的《皮囊》和《命运》。
这个在黑狗达,阿蔡的分享里,他说他的第一本书《皮囊》开创了非虚构体小说的先河,他书中的这些原型在他实际生活里的每一处,但又在他的笔下,赋予了新的生命。阿蔡说,他通过纸笔生下了他的人生,也生下了阿太和妈妈的人生。
司令说,而从最熟悉、最有感情的家族故事入手,也能锻炼我们的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写作的感觉越来越顺了以后,在遇到心动的题材,也能得心应手的表达出来。
司令的分享课结束了,45分钟的课程带来的是满满的干货。
但是写作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的时代像奔腾的激流,日新月异。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我们,如何才能运用好自己手中的这杆笔,记录下来那些令我们难忘的、感动的、愤慨的、悲恸的故事和瞬间,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愿每个人都能够在文字的世界里开疆拓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山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