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语》心得

作者: 湘君张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0:16 被阅读1829次

积极进取 仁者爱人
——我的《论语》心得

我的《论语》心得

(十年前的旧作,虽然当时获得了区教师组的一等奖。但再读,却觉得有点拿不出手。难道是我的文笔和悟性都在进步吗?)

《论语》其实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即便字印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本小书,即便是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和那些厚如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装帧豪华的大部头巨著相比,她的魅力依然势不可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就是如此的一本薄薄的小书,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奠基着中国文化和历史。

《论语》为何有如此魅力?于丹说,《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我个人以为,这个论断过于武断,至少有点断章取义。因为《论语》决不仅仅只是传授“个人的内心快乐”的秘诀,《论语》还有大量的关于个人对社会责任的内容,有治国平天下的内容;除了积极进取、达则兼济外,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当然除了“仁者爱人”的思想精华之外,还有着歧视妇女和劳动者的思想糟粕。

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学的研究者成千上万,均允许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何况距今五千年的圣人文言?所以说于丹从中体悟到的是“淡薄功利,回归心灵”的快乐哲学,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于我而言,之于《论语》也有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为人处世 仁者爱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然而,在《论语》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主要在于一个字——“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论语》里面还有一句,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也就是说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的称颂。

那么在《论语》中,怎样才算是仁德呢?

首先,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在《论语》中,有一则故事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即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人生下来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其次,孔子还说过,仁就是爱。而且这种爱是什么呢?这种爱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这种爱是正反两方面。正面的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立,也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让别人通畅。意即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从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说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孔子也有言论,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你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自己不想饿肚子,你不要罚人家饿肚子,所以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这就是孔子的“仁”。

(二)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孔子认为,追求学问的首要前提在于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其次,要“学而不厌”。意思就是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再次,学习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和真理,要专心致志。这些都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另外,《论语》中还多次提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即便是孔子本人,他也经常向别人请教。他不仅虚心向大师请教,向同行请教,他还不耻下问向弟子请教。

对于学问,孔子认为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学生的交流探讨中,可以得到新的思想灵感,教学相长。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说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这话的意思就是你要多听各种各样的意见。你把你的疑惑放到一边,你去讲你有把握的知识。而你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别人,向大师请教要见贤思其。《论语》中孔子说:“见贤思其焉。”意即看见品格高尚的人,你就要想怎么努力向他学习,反躬自省,检查自己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孔子曾经就向老子请学。这就是“见贤思齐”。

所以说,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勤于问善于问。只有不断问,才会提高,才有收获。

(三)孝顺父母 为仁之本

《论语》中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仁爱的根本。孔子说的这一句,绝对是真理。试想,如果一个人总是堂而皇之地说要干大事业,而不懂得去孝敬父母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算他事业有成了又怎样,还有仁爱道德可言么?

关于孝顺,孔子又有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就是说,如果父母在世的话,做子女的就应当尽量不要出远门,如果必须要出远门,也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明确的去处。让父母放心,让父母心里感到踏实,不要为子女们担心挂念。

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是仁爱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孔子所说的“不远游”并不是说子女必须成天守在父母身边,子女们当然也要有自己的事业,毕竟男儿志在四方。换在今天看来,可以这么理解,“不远游”指的是在父母亲需要子女的时候,做子女的无论怎样忙,也应当记得经常问候父母,不管自己在哪,记得告诉他们,让他们放心,让他们能感受子女的关怀!能找点空闲的时候就常回来看看。我想这是子女们应当恪守的孝道。

(四)交朋结友近益远损

在交友这一问题上,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恳的人交朋友,同学识渊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同表面老实但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无真本事的人交友,是有害的。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和不该交怎样的朋友,这对我们平时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是有利的。

友直,友谅,友多闻,应当成为我们交友的准则。友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诤友”,跟这样的朋友交往将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提高和完善。友谅,即个性宽厚、懂得包容的朋友,和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会感到轻松和快乐。友多闻,是指学识渊博的朋友,和那样的朋友交往我们自然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而同表面老实但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无真本事的人交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我们切不可与之交往。

总之,《论语》不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可以概括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论语》说的是学习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只要你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无论你干革命,还是做领导开公司,如果你想做大做强,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论语》的道理,就是永恒的真理!

相关文章

  • 2017-08-22

    和儿子探讨交友之道 和儿子探讨交友之道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一) 《于丹<论语>心得》看到了第五...

  • 我的《论语》心得

    积极进取 仁者爱人——我的《论语》心得 (十年前的旧作,虽然当时获得了区教师组的一等奖。但再读,却觉得有点拿不...

  • 我的《论语》心得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今天课上,有学生问这几句的释义,“智慧的人不困惑,勇敢的人不畏惧,这个好...

  • 为人师表,当学之

    ——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同时《论语》也是儒家...

  • 灰色的世界还是充满希望

    几天前,我看完了 于丹《论语》心得 ,有些部分根本没有好好看。虽然我是想学习论语,推敲一下于丹女士学习论语的心...

  • 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关于《论语》解读的书籍有很多,我所知道的就有于丹《论语》心得;...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读论语,读于丹的解读论语,有了新的感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

  • 好好读书,学而时习之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五) 面前这本《论语别裁》上册,这好几年来,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它很厚...

  • ^-^220(4.11)看见紧张

    相比读论语,写心得,我可能更偏向于记风景,记当下的感受;记了9天的《论语》,到目前能记住的不多,我也不强求自己那么...

  • 《论语》心得

    最近受到一位我很尊敬的师姐启发,决定开始认真读《论语》,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开始一切都不晚。以前一直感...

网友评论

  • 岸木:当然,《论语》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 岸木:见仁见智固然需要,太绝对性的观点,尚不敢苟同
  • 柒虹:应该是传统文化认为,或者说是,周公认为,不是孔子认为。

    子曰:述而不作。

    就是说,不是他认为。
  • 泠念蝶:四句话,句句是精华,大神威武
  • 10641ffd6570:07年。居然这么新。。
  • b5cac5ec38dd:我觉得读像《论语》这样的古典修身著作时,整颗心都会在浮沉中静下来,就像是找到了世外桃源般。
  • 草上的微光:《论语》是大地,大地生长万物,滋养万物。
  • 一以贯之:引用文。中听!
  • 一以贯之: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的言论,荒诞幼稚,而人皆不以为异。譬如动不动就讲我们对于古代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人都这样说,都觉得理所当然。什么?你觉得很有道理?那我问你,如果有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跟我说:龚鹏程,你学问很好,但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认为我该如何?我只能伸手打他一巴掌,喝道:‘胡说八道,我的精华与糟粕你懂啊?’不是吗?现在人动不动就说要对古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却没衡量衡量自己是什么玩意。你跟孔子的距离是火星跟地球的距离呀,开什么玩笑,人家讲什么你都听不懂,还精华糟粕呢!学问的事,是唯佛能知佛、唯菩萨能知菩萨的,和别人不是一个境界,人家讲话你就连听都听不懂。现代人站在一个现代虚妄的进化高峰上,读古人的书,像改小学生的作业一样,这个地方叉叉,这个地方还可以。书不是这样读的,你只有真正能够了解人家在说什么,你才能受益。而要了解大圣哲却是很难的,要花很多气力。”
    湘君张:@靑爭懒懒鱼 其实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允许你有自己的理想,不是吗
  • 越狱在路上:道德经才是中国古典智慧的集大成者。一群人守着瓦砾却丢弃珠玉真是悲剧。
    越狱在路上:@湘君深圳教师 于个体欣赏当然是仁智皆可,不同文化终有价值效用一比,层次而言,道德经要高出论语许多。
    湘君张:@越狱在路上 都是文化,不需要分个孰轻孰重。
  • Markbook:论语确实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养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对与论语为什么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褪色,据我了解除了其本身的魅力所在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历史学的原因,就是孔子的思想是官方所认同的,也就是皇帝认可,他里面就有着“天子”的概念,实际上论语就成了皇帝教化平民的工具。为什么当年袁世凯上位后大搞尊孔敬孔,就是应为他想继续用孔子的思想来教化百姓,从而实现他的“皇帝梦”
    湘君张:@爱读书的迷茫青年 批判地学习。里面还是有很多传统美德。
  • 杨激辉:文笔很好,功底不弱,即使现在看也不错,不浮夸,不矫情,文字中透露着中正之气,不偏不倚。不过现在的人也着实精明透顶,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知道《论语》中并不是所有内容对现在的生活都适用,也确实有些东西于当代不合,当舍则舍!
    湘君张:@杨激辉 我就是觉得太正气了,所以觉得拿不出手。:smile::smile::smile:
  • 无疾不伤: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是谁来着?你以熟读了全本,更厉害😄
    湘君张:@无疾不伤 毕业前是专业的需要,毕业后是职业的需要。不读也得读。
  • 上官飞鸿:好文,收藏了
    湘君张:@上官飞鸿 谢谢支持
  • 古树蚂蚁:酷的👍最初还在尝试着背《论语》,最后还是没背完,好多也都忘了,有时间要重新好好读记一下💪
    湘君张:@古树蚂蚁 是需要耐心静心地读读
  • 弗耳:👍👍
    弗耳:@湘君深圳教师 江姐姐好像对我有偏见,我心地善良,心思纯明,宁肯伤害自己都不伤害别人,这样的一个好人,她误解我了,我心里莫名的失落
    湘君张:@弗耳 :smile::smile::smile:
  • 三湘涟漪:一部《论语》包罗了人类思想的万象🙏
    你健康我快乐_61fc:@三湘涟漪 《论语》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只有用于自己的实践才赋予真正意义!
    三湘涟漪:@湘君深圳教师 我也喜欢看《论语》☕☕☕
    湘君张:@三湘涟漪 说得没错。
  • 恺然:只读过几则而已。
    湘君张:@恺然 需要静心才能读得下的。
  • 文艺女骚年:不管在什么时候论语都是含金量最高的
    湘君张:@文艺女骚年 :smile:谢谢认可。
  • 行走的鱼:总觉得读不进去
    胡金宝:@行走的鱼 这玩意没必要读
    行走的鱼:@湘君深圳教师 嗯,看来是这样。不过还是需要博览群书
    湘君张:@行走的鱼 读书真的也是要合适的年龄,记得我在大学读的最后一部小说,《源氏物语》。只剩下一点点未读了。可毕业后怎么也读不进去了。
  • 自牧居士:写得不错!
    湘君张:@自牧居士 谢谢。
  • 文永生George:《论语》和《孙子兵法》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湘君张:@文永生George 是的,博大精深!

本文标题:我的《论语》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sd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