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已经有很久不能再得心应手地写作了。
一是很少有静心的去读
读是输入,正因为没有了这个“输入”,所以输出也就困难了。唯有读才能激起思想的碰撞,才能反思现实的不足。
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每每到晚十一点还不能去打开久久期盼的放在床头或者书桌上的书,心里无比着急。或许慢慢地讨厌这种早已习惯但可能被中断的“不能读”的生活。
二是写的方向的转变
这两个月来,由于整理文稿的需要,纵览之前的文章,我发现一个不足的现象:很多文章感觉读起来时效太短,针对性太强。关键是对读者没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以日为单位,记叙单天的教育或者社会发生的事,太过于叙事化,反思和理念太少。造成了可读性不强,没有价值。
写有叙事性的故事、阐述性的理论、指导性的实操。我想,人们最排斥的应该是“故事”。特别,想我碌碌无为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故事,更没有吸引力。
于是,针对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不想再去写了。
三是思维矛盾
每天难免遇到各种各样思考,好的、坏的;有帮助的、无帮助……但是,待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又感觉太普遍,没有价值去写。
明明第一感觉觉得值得记下来,做一些影响。但是,写着写着又觉得记下来,发出去,也没用。
我不知道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还是对目前的教育无望,也不知道是碰壁太多彻底灰心了,还是自己存在毫无意义。
总的来说,没写之前或者写着写着就觉得写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都生活在矛盾中,在自己的成长里,我都矛盾不仅如此,所以不停地努力,去改变,去积极面对。希望,最近的这一劫能尽快度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