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国的诸多令尹中,不管是论功绩还是论品德,当推孙叔敖为第一人。《韩飞子.难四》记载:“楚庄王举孙叔而霸。”《墨子.所染》和《吕氏春秋.当染》都说,楚庄王以孙叔敖和沈尹而成为霸主。《吕氏春秋.尊师》说:楚庄王以孙叔敖为师,《吕氏春秋.情欲》篇亦提到:“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自有道者论之,则不然,此荆国之幸…孙叔敖日夜不息,故使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息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
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司马迁《史记》中记为“循吏”第一。去世后,归葬于江陵白土里。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立有“楚令尹孙叔敖墓”石碑。墓在今中山公园东北隅。
孙叔敖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孙叔敖在任令尹期间,三上三下,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权势时不悔恨不叹息。孙叔敖作为令尹,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连马都不食粟。成为《吕氏春秋》、《荀子·非相》中记载的圣人。
孙叔敖临死前,他告诉自己的儿子,楚王一定会在自己死后封赏土地给他。要求儿子那时千万不要索取富饶的土地,而是选择一块名为“寝丘”的地方。这个名字对于信奉鬼神的各国看来是不吉利的地方,而且土地贫瘠。可恰恰因为如此,这块土地各国都不会争抢,自然也不容易引发战争。而且在当时,土地是不能世袭的,可偏偏这块无人问津的土地,一直在孙叔敖的后人手中代代相传。
所以孙叔敖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们现在的人就喜欢争名夺利,缺乏像孙叔敖这样的长远眼光。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只顾眼前,不看长远。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都是人生的哲理,对我们现代人仍有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