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三: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3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0)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五: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5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七: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7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四: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4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六: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6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八: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8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四十三: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3)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四十七: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7)
-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四十八: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生死大事问题;
生命苦难的解决问题;
身心烦恼的解脱问题;
如何解决生命痛苦的问题?
什么才是造成人生苦难的原因呢?
如何找到众生生命问题的根源?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们在解读这部代表着佛陀正法的《法华经》来找到答案。
在这个解读经中,将使自己和他人能够顺着世尊导师的引导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获得清净正见。正见,就是般若波罗密。
有了正见,人生的困扰、生死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连载理悟法师《法华经讲座》部分文搞供学习,顶礼理悟法师传承历代高僧大德正法!感恩!
癸二颂过去佛二分二科。子初略颂开显。(以下共二十七偈半文,是重颂过去佛开权显实。)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初二偈,明施三,后一偈,明开显也。说一乘法,即教一。化无量众,即人一。入佛道,即行一。证佛道为理一。
今此三偈,前二是颂过去佛施权,后一是颂过去佛显实。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故「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过去「如是」无量无数百千万亿「诸世尊」,亦是以「种种缘譬喻」,及「无数方便力」,分别「演说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十如是。
「是诸世尊等」,亦「皆」是为「说一乘法」,欲令众生透过诸法现象的差别相,而了解诸法平等的实相理体,达到「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之目的。以上三偈,是略颂过去佛开权显实,以下是广颂。
子二.广颂开显(分二科)。丑一.总明方便助显。(无论哪尊佛,都是先用权巧方便,帮助显示一乘之理。)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天人群生,是举诸乘以明人一。异方便,是举诸教诸行以显教一行一。第一义,是理一也。正因佛性,即第一义。若用圆妙正观,(一心三观)则是实相方便,不称为异。
今用五乘(佛乘、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人天乘)七方便等而助显之,名异方便。即指下文六度乃至供养称名等也。良由众生欲乐不同,故使诸佛方便有异。然方便虽异。助显则同。既显实已,此异非异。(即第一义)殷勤称叹方便,良由于此。
「诸大圣主」,是诸佛的代名词。「知」是佛的权智,「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是佛权智所鉴之机,「深心之所欲」,是众生心心念念贪着于五欲。「异方便」,是特殊的方便法门,如小乘的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三贤位所修的法门,以及暖、顶、忍、世第一等四善根,是为入见道位的前方便。
「第一义」指诸法实相究竟平等的理性,世出世间诸法,再无过其上者,故名第一。此第一义理,在诸法名实相,在众生名佛性。因贪着五欲,轮回生死的众生,不能直接承受此第一义的一乘妙法,故过去无量无数诸佛,亦以特殊的方便力,演说三乘教法,作为助显众生正因佛性之方便。故说「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天台宗立二种方便:一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加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合名七方便。二是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加别教菩萨,圆教菩萨合名七方便,
丑二.别示开显之相(分二科)。(分别显示开权显实的道理、相状。)寅一.约众善显缘因功德(分七科)。卯一.约六度明开显。(约修六度的菩萨法来说明开权显实之理。)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正因佛性,生佛体同。幻障若深,永不值佛。得值过去佛者,则是内因力强,得感出世缘也。然其深心所欲不同。所以诸佛说法亦异。在彼一时,或闻顿法,或闻渐法。或修布施,或修持戒,或修忍辱,或修精进,或修禅定,或修智慧。或单修一法一行,或兼修馀法馀行。或转或助,种种不同。
又,或以相心修六度。或以无相修六度。或以非相非无相次第修六度。更复种种不同。由今观之,既得皆已成佛,皆证理一。则如是诸人,即人一。所修福慧,即行一。所闻诸法,即教一。此中闻法及智慧,似宜属了因。让后闻法华经,(属了因)故(约六度种种修福言)但属缘因也。
今此二偈,是约六度明过去佛开显。「若有众生类」,宿植德本,善根深厚,得「值诸过去佛」。佛为此一类大乘根性众生,说六波罗密法门,令「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的众生,既行前五度以修福,又学般若以修慧,或有相,或无相,谓之「种种修福慧」。由于福慧双修,福慧具足,故「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闻法是教一,六度是行一,诸人等是人一,皆已成佛是理一。
卯二约悲恋心明开显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承上文言,不但值佛闻法,修行六度者,已成佛。即诸佛示灭,能于如来起悲恋心,一念之间,舍恶从善,化刚为软。在彼一时,似属人天二乘。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既证理一。则是诸众生,即人一。善软心,即行一。示灭,即教一。
此约悲恋心明开显。善根深厚的人,值佛闻法修行,皆已成佛。但善根浅薄,未得值佛之人,于「诸佛灭度已」,无论是在正法、像法、或末法中,「若人」能于诸佛之法,生起悲恋心,舍恶向善,化刚强为柔软,转凶恶为慈善,勤修佛道,积累功德,「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卯三约供舍利明开显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蜜并余材,塼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承上文言,又不但悲恋如来而生善软心者,已成佛也。即诸佛灭后,碎身为若干舍利,是诸人等为供舍利起宝塔者,下至起石庙者,起土庙者,乃至童戏为沙塔者。或有舍利如芥子许,或无舍利。或以诚心,或以戏心。在彼一时,则谓功德,或大或小,或有或无。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既证理一,则如是诸人,即人一。起塔起庙,积土聚沙,即行一。碎身为舍利,即教一矣。
“塔”,塔波,新译为窣堵波,译成中文意思为方坟。舍利,是佛的应身;梵语「舍利」,译名灵骨,又名坚固子,捶打不坏,随众生的善根因缘,应见即现,无缘不应见则隐。造塔供养舍利,是有一定的原则:如来十三级,辟支佛五级,阿罗汉四级,阿那含三级,斯陀含二级,须陀洹一级,转轮圣王无级,显示是凡非圣。
过去诸佛灭度后,皆分布舍利,于人间天上,令众生赡礼供养而修福,当时若果有人于诸佛灭度之后,那些供养佛舍利的人,修建起了成千上万个佛塔,并以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玫瑰、琉璃、珍珠等清净庄严的宝物进行全面的妆饰,同时,还用铰链庄严诸塔。或者有人建造石庙,用栴檀香和沉水香恭敬供养,或者以香木及其他木材和砖瓦泥土等盖佛庙,或者在旷野之中,积土成一座佛庙,或者小孩子玩耍时,聚沙为佛塔等等,像这样的人,都应该证果成佛了。
如果有人要为佛树立形象,用种种不同的材料雕刻成佛像,这些人皆已证成佛道了。或者以七种宝物,鍮鉐(鋀石)、赤铜、白铜、白镴、铅、锡、铁、木、泥、塑胶、漆布等作成佛像,这样的人也都成佛了如果有人彩画佛像,将佛像画得非常圆满庄严,这些人无论是自己画,还是请别人画,他们也都成佛了。
南无佛:译归命、度我、敬从。有三公案。
1、调达临终称南无、佛字未出即堕地狱,佛记当来作辟支佛名南无。2、印度有天神像,金头,贼盗不得,称南无佛便得,众议像不灵,神附—人语云,贼取头称南无佛,天惊故失头,众悟便供佛。
3.胎经报恩经云。华林园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者。是释尊遗法中。一称南无佛人得见弥勒也。
卯四约造佛像明开显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承上文言,又不但为供舍利起塔起庙者,皆已成佛也,随用何物建立形像,在彼一时。物有粗妙,价有高下,心有诚否,愿有远近。亦似功德有大有小。
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是理一,诸人,即人一,作像,即行一,如来分别造像功德,即教一也。
此约造佛像明开显。「若人为」纪念过去「佛故」,而「建」造或「立」或坐「诸形像」,或「刻雕」木石「成众」多的佛「相」,给人供养礼拜,令三宝长住世间。凭借此造佛像的功德因缘,助发正因佛性,故是人「皆已成佛道」。
「七宝」,是金银宝石等贵重之物,其实,造佛像可以用宝石,香木等雕刻,可以用金银铜铁锡等铸造,可以用泥土沙石堆砌,可以用胶漆布彩画,可以用五金混合,甚至化学品制造,现在,更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印刷等等。虽然物有贵贱,功德有大小,但皆是成佛真因,藉此造佛像功德的因缘,得遇佛闻法,了因慧心发,正因佛性显,现在「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沉水:即沉水香,因木心置水则沉,著名薰香料。
鍮鉐赤白铜:鍮鉐即黄铜,色泽如金而非金。
「鍮鉐」1.指天然的黃銅礦或自然銅。2.指銅與爐甘石(菱鋅礦)共煉而成的黃銅。赤、赤铜,与白铜。「白镴」是铝锡混合品。
根据《优婆塞戒经》讲,建造佛像不能用发臭的膠漆之类,现在已不讲究这一套,只要坚固,是否合法就不讲究这一些。若为树膠不发臭可用。以鸡蛋清拌合之膠因不清净,不能用来塑佛像。塑佛像必定要全身,不能塑半身像,现在用佛头当装饰品,很不恭敬,不好。用佛像印制持历也很不好,这佛像不好处理。
中国三国时代,印度康居国僧人,到中国郊外,结茅屋设立佛像,修行办道。东吴国人民,见其衣着异于本地人,怀疑其来历不明,报官调查。当时主管正是有名的孙权,知是佛教,下令召见,问他有何灵异?答:佛舍利神异莫测,当年阿育王为供养佛舍利,曾造八万四千宝塔,四方有道高僧,或某地佛法当兴,佛舍利便应祈祷而至。孙权即下令求舍利,如果七日之内,求不得舍利,莫怪孤王刀下不留情。最后一天,五更时分,忽然叮当一声,一棵舍利,降落瓶中,师言:「劫火不烧,捶打不坏。」孙权欢喜,试捶之,果然不坏。而且光辉四射,遂起塔供养,又兴建佛寺,弘扬佛法。
《造像功德经》云:造佛像有十一种功德:
(一)生生世世眼目清澈明亮。
(二)生处无恶:生到什么地方都没有恶人,无论左右邻居、亲戚朋友都是善人,不会遇到恶人、恶兽,或诸危险厄难
(三)长生贵家:生长在富贵的家庭,又有钱,又有地位
(四)身体紫磨金色。
(五)珍宝丰溢:生活富饶,所用具足。
(六)生贤善家:生到有智慧有福德的人家。
(七)生得为皇:造佛像的功德,来生得生帝王家,可以继承王位。
(八)得转仑王报:转仑王都是十地菩萨再来,一修就成佛。
(九)往生梵天,寿命很长。
(十)不堕恶道:不会堕到三恶道去受苦。
(十一)生生世世敬重三宝,皈依三宝,不会堕落。造佛像不但有这十一种功德,而且相貌圆满。
后生还能敬重三宝。当知此等(造像)功德,并是华报,果在佛地也。
造佛像的功德,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唐朝时期,惠镜法师,多才多艺,因为发愿求生极乐净土。故亲手制造一尊释迦佛像和一尊阿弥陀佛像,朝夕虔诚礼拜供养。六十五岁那年,正月十五日夜,梦见一沙门,身黄金色,问他:“你要见净土吗?”答:“要!”又问:“你想见佛吗?”答:“想!”沙门即给他一个钵,从钵中看见庄严的宫殿楼阁,黄金为地,无数圣众围绕佛前闻法。他感觉那沙门在前行,自己相随在后,渐近佛前,沙门忽然不见。自己却在佛前合掌而立。佛问他:“你认识那位沙门吗?他是你所造的释迦牟尼佛像。”又问:“你认识我吗?我是你所造的阿弥陀佛像!
释迦如父,我如母,娑婆众生如赤子,幼稚无知,堕于烦恼泥中,父入深泥,将子抱起,母在高岸,接待养育。
我们亦然,释迦教化娑婆愚痴众生,为开示净土法门,导归极乐;我来接引,令离苦得乐。”
忽然醒来,顿感身心轻安,更加精进念佛。后又梦见沙门来告诉他,十二年后,当生净土。后于七十九岁时,无疾而终,同住僧梦见圣众来迎接他而去。
所以希望信佛人要在家里供佛,“一日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更要时时念佛,心中有佛,不使间断。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万德圆融,始于一念。以最初一念清净的佛因,将来必定得结佛果。我们得遇念佛法门,看似容易,那是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根,今日成熟。如果是罪大恶极的人,想念也念不出来。
例如南宋丞相秦桧,他本来也有点善根,故状元及第,但是他忌贤妒能,为了金钱陷害忠良,误国误民。地藏王菩萨和他有缘,就计划要度他:只要他念一个‘佛’字,我就有办法令他改邪归正。于是地藏王菩萨就现比丘相,来见秦桧。和尚对他说:“你应该念念佛了”。
秦桧说:“何必念呢?”他根本连一个“佛”字也不说。这时地藏王菩萨就显了神通,用拂尘一拂,秦桧就身不由己地跪了下来,想起身也起不来。于是地藏王菩萨就把手伸出来说:“你看看!我手上写的是什么字?”地藏王菩萨手上写的就是一个“佛”字,但秦桧看了之后就大发言论说:“我从小念书中秀才、中举人,得进士,然后又中状元,如果我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我还当什么丞相呢?这个字我认识,但我偏偏不念!”地藏王菩萨一看,这人真是业障深重,没法度他,于是走了,秦桧死后堕入地狱。
卯五约画佛像明开显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承上文言,又不但建立佛像者,已成佛也。画佛影像,自作使人。乃至童子戏画。在彼一时,则谓功德或大或小,或有或无。
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是理一,诸人,是人一。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即行一,但教化诸菩萨,即教一也。又,(末后)但化二句,明彼成佛后事。乃是自证四一,复以四一度生。
此约画佛像明开显。「百福庄严相」,是形容佛相好庄严,因为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以佛相庄严殊胜。过去佛灭度后,有人用种种颜色「彩画作佛像」,无论是「自作」或「若使人」执笔代画相好庄严的佛像,亦早已善根成熟,福慧具足,「皆已成佛道」。
卯六约供塔像明开显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承上文言,又不但起塔起庙造像画像者,已成佛也。随于何等塔庙宝像画像之前,修诸供养,皆得成佛。具论供养,不出五尘。华幡盖等,色尘也。乐音歌呗,声尘也。香即香尘。礼拜,即触尘。又衣服,是触尘。饮食,是味尘。此(中文)略不言。
又,供养须论三业。敬心,即意业。颂德,即口业。礼拜合掌,举手低头,即身业。约此五尘三业,尘则或多或少,业则或专(心)或散(心)。在彼一时,则谓功德必有差别。由今观之,并成四一。
复以四一,广度众生。三惑薪尽,二死火灭。入无住处大般涅槃也。经文若使人作乐者,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在家国王长者宰官居士,并无自作音乐之理,所以必曰使人。
箜篌;古代拨弦乐器。
铙铜钹:铙,古代打击乐,中空有柄,以槌击之而鸣,多为青铜制。
铜钹,铜制打击乐,圆形,中部隆起,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歌呗:以曲调诵经,歌颂佛德。
1、《採华决疑经》中讲一人宁舍生命,拿鲜花供佛,得佛授记,将来成佛名妙华。
2、《杂宝藏经》中有一忉利天天女礼拜释迦牟尼佛后说了一偈颂,说她生天的原因,“我昔以华鬘,奉迦叶佛塔,今生于天上,报得金色身。”
3、《菩萨本行经》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托钵,阿难相随,从精舍到城里乞食,当时,天很热,阳光很足,路旁牧童见佛很辛苦,就以草织成宝盖给佛遮阳,佛很欢喜,也为这些小孩授记,以宝盖供养,十三劫不堕三恶道,由这一念善根,十三劫后,他们修十二因缘,都成辟支佛。
4、《百缘经》中一故事,释迦牟尼佛托钵欲进城,在城门外遇见送出嫁的乐队,乐队就奏乐供养佛,佛听完后,给他们说法并授记,以此功德一百劫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广受快乐,将来都会修行而成辟支佛,名妙声。佛怜愍众生、爱护众生,只要你发心供养,都喜欢接受。点灯供养也有很大功德,这里从略。供养的物品不在多,要至诚恭敬,恭敬心最要紧。
供养有多方面的,除物品香、华、灯、果等等供养之外,礼拜、修行都是供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广修供养这一愿王中说道“如说修行供养”。
按佛所说的话好好去修行,这就是供养。发菩提心也是供养,度化众生也是供养。香华灯果是事相供养,能恭敬礼拜,乃至好好认真修行,这就是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供养三宝,功德是一样的。
向下文長 付予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