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悟法师讲法华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0)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0)

作者: 97b3ffd05784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7:02 被阅读49次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生死大事问题;

    生命苦难的解决问题;

    身心烦恼的解脱问题;

    如何解决生命痛苦的问题?

    什么才是造成人生苦难的原因呢?

    如何找到众生生命问题的根源?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们在解读这部代表着佛陀正法的《法华经》来找到答案。

    在这个解读经中,将使自己和他人能够顺着世尊导师的引导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获得清净正见。正见,就是般若波罗密。

    有了正见,人生的困扰、生死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连载理悟法师《法华经讲座》部分文搞供学习,顶礼理悟法师传承历代高僧大德正法!感恩!

    庚二.偈颂(分二科)。辛一.颂许答。130p-135

    如果要按文字分得细一些,则“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这还不是偈颂,属于标颂,标出下面偈颂的意思来。现《法华经》重颂太多,不必分得太细,因此《法华会义》科判就将此句分在颂许答这一科中,不加分别。先颂许答.佛答应要说《法华经》的道理,长文中有三段,这里综合起来,只从五千退席开始作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漏缺,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世人尠(xiǎn)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中无枝叶,唯有诸贞实,舍利弗善听。

    偈颂,如中国诗歌之类,有一定数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前文已经说过的道理,再用偈颂方式重说一次,名重颂。前文未曾提及之事,今特别用偈颂宣说,名孤起颂。

    因为众生根性利纯不一,利根者一闻即悟,钝根必须再闻始可理解,何况后来者未闻,故佛说法,每喜欢用偈颂重说一遍。

    上慢、我慢、不信,四众通有,但出家二众,多修道得禅,谓圣果,起增上慢。在俗(自)矜jin高(见),多起我慢。女人智浅,多生不信。

    不自见其过者,三失(谓上慢、我慢、不信)覆心,藏瑕(污点)扬德,不能内省,是无惭人也。

    于戒有缺漏者(谓破戒),律仪有失名缺。定共道共有失,名漏。乏定道故,内起恶觉(恶念)如玉含瑕。缺律仪故,外动身口,如玉露疵。覆罪自安,不知发露,故名护惜。

    小智者,不得学无学智,而有世间小智。妄计有漏以为无漏,小中之小,故言小智也。未有无漏禅定滋润,但有世间味禅,故如糟。未有出世理慧,但有文字薄解,封文失旨。故如糠。

    又,糟糠。譬无大机,枝叶,譬非好器。悉不任用。故须遣之。四偈皆颂拣许,末一句,颂诫许。

    此重颂五千人退席。未得圣人之道,未证圣人之果,自言已得已证,是增上慢;己凌人,我慢贡高,是我慢;于佛所说正理,不能信受,是不信。

    定共者,修禅定成就了,自然而然不会有犯戒的事情,由禅定生起的持戒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以定共同生起成就的戒;成就禅定自然不去做犯戒事,叫定共戒。

    道共者,开了智慧,烦恼断了,就是不持戒,也不会犯戒,无贪瞋痴怎么会去犯,所以小沙弥证阿罗汉果就是比丘,不必受戒,证阿罗汉,断了贪瞋痴烦恼、见思惑,就是法性比丘。但不容易,佛在世时有,像法、末法是找不到了,这所谓漏,是他没有定共戒、道共戒。

    上面都是拣许,拣别五千退席,剩下的佛答应要为他们说。“舍利弗善听”颂诫许,略掉长文中顺许。

    辛二颂正说(分二科)。壬初颂四佛章,二颂释迦章(分四科)。癸初颂诸佛,文分为五科。子初颂施权.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着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盘。

    此重颂诸佛施权。与长文有四异,

    一是彼此互无:长文有叹法而无五浊;今有五浊而无叹法。

    二是前后间出:长文先叹法次明不虚,开权显实;今先开权显实,后明不虚。

    三开合不同:长文劝信与不虚合说,今分劝信隔于不虚。

    四释迦诸佛权实;长文以释迦方便,释成诸佛之权,今以释迦显一,释成诸佛之实。所以重颂的文字不要硬性比对前面长文。

    诸佛所得法者,修道得于诸权法也。良由自行因满,所感后得无分别智,亦名为差别智。正当自行体内权也。

    即此法体,亦不可说。以方便故,为众生说。成化他权。照九界机,说七方便。九是所被,教不出七(方便),说七被九,渐令入实。七九之中,随何等机,闻何等法。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这是从实启权。诸佛所得法,是“显实”。过去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得的法都是一佛乘法,亦即是诸法实相之理。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是“施权”。因为众生不能接受,所以不能直接对众生说实法,只好开方便。

    无量方便力,佛有十力的智慧,以无量无边的权巧方便,来开导众生,为众生说法。释迦牟尼佛过去四十余年来的方便,都是由十力的智慧,无量的方便,而随宜说法,引导众生趋向佛道。

    「众生心所念」等五句,是说诸佛权智鉴机,众生包括九法界圣凡,由于圣凡悬殊,所以心念各各不同,宿生习气,今日欲望,彼此互异。同时各自过去生中,所作种种善恶业,千差万别,但诸佛的权智,悉皆了知。

    「以诸缘譬喻」以下等九句,是说诸佛权智说法。由于众生种性差别,欲望不等,诸佛随顺众生个性,说种种因缘,举各种譬喻,用多方语言,演说各种不同的法门。目的令众生信解,依教奉行,灭恶生善,入理得益,而生欢喜。

    遇机便逗(摄化),初(本)无一定。故云,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也。

    现起希望,名为所念。念即是欲(望),习欲成性,能为后种(子),加以先业,有善有恶,差别若干(多少)。诚非一缘一譬一种方便所能度脱。惟佛悉能知之,故能随宜说九部法。令其一切皆欢喜也。欢喜则必生善灭恶入理。举初以该后耳。

    诸佛所说种种法门,归纳起来,可分为十二类。所谓:【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有偈云:

    “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

    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广论议及授记。”

    梵文「修多罗」,译名契经。是用文字纪录佛所说之法,因佛所说法,无不契事、契理、契教、契机,因名契经。

    「祗夜」,译名重颂。用一定的数字组织成一句,合四句为一偈,用来重说佛在长文中所说的道理,加深闻法者的印象与记忆,或为后来者,有机会得闻佛已说之法。

    「授记」,梵语「伽罗」,是佛的预言,预言弟子将来成佛等事,如本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佛授学无学人记等。

    「伽陀」,译名孤起颂。是不依据长行所说,而用偈颂方式,说另一种特别的义理。

    「无问自说」,梵文「优陀那」。本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故佛说法,往往由于当机众发起请问,然后解说。但关于甚深微妙之法,非凡夫或是二乘圣人心思所及,又非说不可,佛即无须他人发问,而自动宣说。如本经佛从定起,即殷勤称赞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又如佛说阿弥陀经,及楞严经中的五十重阴魔等,皆是无问自说。

    「因缘」,梵语「尼陀那」。有二种不同:一、是佛说世间善恶的因缘,以警世励俗,令众生知因果报应之理,而警惕自己,改往修来。二、是佛说诸法从因缘生,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令弟子悟无生理,证出世涅盘。

    「譬喻」,梵语「阿波陀那」。佛说法,每借用世间明显而容易了解的事例,以比喻深奥难懂的妙法。令闻法者容易明白,信受不疑。

    「本事」,梵文众伊帝目多,是说及佛与弟子宿世所作之事。如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章,以及本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等。

    「本生」,梵文阇多伽,是记载佛及弟子,过去生中,曾经生于何处,作何佛事之经典。

    「方广」,梵文「毗佛略」,是佛演说含有方正广大教义的经典,如《华严经》所说的一真法界,《楞严经》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涅盘经》所说佛性常住,以及本经所说诸法实相等。

    「未曾有」,梵文是「阿毗达磨」。专记载佛的种种神通妙用等事,如《楞严经》佛于光中化佛,本经佛放光现瑞等,皆是不可思议,末曾有之事。

    「论议」,梵文是「优波提舍」,专记录佛与外道诸师,辩论真理,或解答弟子的疑问等等。

    今颂文中「或说修多罗」等六句,于十二部经中,但举修多罗、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祗夜、优波提舍等九部,不说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三种。

    《瑜伽师地论》中说,“十二部经”,声闻法中有十一部,授记、无问自说都有,只是比较少。如声闻教典中也有佛为弥勒菩萨授记的。只是方广没有,方广就是方等,是大乘教典,声闻法中当然没有大乘经。现在这里是约通途的说法,认为声闻教典中只有九部修多罗。

    钝根乐小法下六句,结施权意。前世根钝,今世无机,不堪闻大。故言不行深妙道。前世贪著障重,今世众苦所恼,唯可闻小。故言为是说(小)涅槃也。

    钝根,是指善根浅薄,个性愚钝,不堪闻大法之机。此说明诸佛施权的本意。因为钝根之人,贪着五欲,作诸恶业,被恶业所牵,轮回生死,障碍见佛闻法,故「于诸无量佛」之法中,「不行」甚「深」微「妙」法之「道」,但因被「众苦所恼乱」,急求出离,故喜欢小乘,自我解脱之法,佛「为是」等钝根众生,不得不稳实施权,为「说」三乘,令证有余「涅盘」。

    子二颂显实(分四科)。(重颂前面显示一乘实相之理。四一的意义,约理、约人、约教、约行一一说明。)丑初颂理一。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佛慧,即是一大事因缘也。若约能知,乃是行一。若约所知,则是理一。又若约说经,应是教一。若约所诠,则是理一。盖亦取便,名为理一也。

    今此三颂,是重颂前文:「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是明理一。我是释尊自称,「方便」,指小乘九部经。佛说九部经,目的欲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令得入佛慧」。

    四十多年来所以「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皆因说此一乘佛法之时节因缘未到故,现在汝等既然大乘根机成熟,堪受大法,正是显发佛知见之时,故佛今日「决定说大乘」妙法。

    当知今日所说的一乘妙法,才是真实。以前「我」所说「此九部法」,只是「随顺众生」个性,方便而「说」,作为引导汝等进「入大乘为本」而已,「以」是因缘之「故」,佛于今日要「说是」法华「经」,以实相为体,以一乘因果为宗,正是显理一。

    丑二颂人一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此正颂上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也。有佛子心净,即别教人。为诸佛子说大乘经,得记心喜,即圆教人。声闻若菩萨者,声闻兼得缘觉,即是两教(藏通)二乘。菩萨,兼得藏通大士,皆成佛无疑。则七种方便(人),无非佛子明矣。此是极圣诚说,奈何不信。

    此四偈半文,是重颂长文中:「诸佛但教化菩萨」,以明人一。

    「有佛子心净」,则无贪,能入如来慈悲室;「柔软」则无瞋,「亦利根」则无痴,能开示悟入佛知见。入如来慈悲室是修福,入佛知见是修慧;是人福慧双修,必然善根深厚,能于「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以其行佛深妙之道,作佛所作之事,将来必定荷担如来的家业,因名佛子。佛「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妙法莲华「经」,「我」授「记如是」行佛深妙道之「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是实相念佛,心佛一如。「修持净戒故」,是严持佛的三聚净戒,圆满无缺。

    此明另一类的大乘根性众生,虽然未能于「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但能实相念佛,又能受持三聚净戒,修六波罗蜜,自行化他,「此等」自他兼利的人,若「闻」将来「得」成「佛」道,必然「大喜充遍身」。

    由于「佛知彼」等「心行」俱严的大乘根机,必能信受是大法,「故」决定「为说」此「大乘」《妙法莲华经》,授记作佛。即使是别教「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是妙「法,乃至于」少至一句「一偈」皆是成佛的真因,当得一乘佛果,「皆成佛无疑」。

    丑三颂教一(无论哪一尊佛出现世间,究竟目标就是说这究竟一乘之法。)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此正颂上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也。但以假名三教,引导令入佛慧一教。是故约方便说,则可暂有,(则有三教)。约究竟论,决无二三。

    此明教一。是颂长文「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于众生」,离生死苦,证涅盘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

    向下文長 付予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五十:妙法莲华经科目句释方便品第二(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l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