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02743/f2c2621e7be1b365.jpg)
如果能穿越,你会给童年的自己送什么呢?如果是我,我想给自己送一箱课外书。童年,我最缺的就是课外书了。
小学时代,物资比较缺乏。上课除了教材以外,基本上看不到其它的书籍。
有一回,一个卖货郎挑个扁担到学校来,刚好被妈妈碰到,我一看,卖的书全是《字词句篇》,这本书就像现在的课外解析类的书籍。我一看,不得了,如获至宝—上面有生词拼音,组词,重要句子解析,还有范文,单元习题。“买不买?” “买!买!买!”
那时候我大概读三四年级的样子,结果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有这个玩意!简直不可思议。
老师要求写作文的时候,因为我看过《字词句篇》里面的范文,记性比较好,大体都记得,但是肯定写不出一模一样的字来。一篇文章写下来,都是通过回忆写了个大概,大体情节是差不多的。这一下,就坏了事,语文老师把我的这篇作文拿出来,抄在了黑板上,要全班同学背。我的个天,怨声载道。
之后,老师就要求每个人买一本作文书,隔一段时间,就背诵里面的一篇文章。这可真害苦了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要完完全全去背别人的一篇文章,还不许错、漏字,这真是折磨啊!所以我最讨厌语文书上的背诵了,背诵通常要求一字不落。古诗,文言文什么的背诵一下,练练语感。但是什么散文,多一个“了”,少一个“啦”,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于作文,要求背诵,我就更加恨之入骨了。我看完文章以后,基本能记个大概,自己可以仿写或者改写,或者来点灵感,这一背,乐趣全无。悲哉!
六年级的时候,又一个卖货郎来了,这次筐里是字典,这字典除了查字以外,最下面还有谜语,猜字和成语等,我们从没有看过几本课外书的人,看到这本字典,这就不得了了,哎呀,还有笑话啊,还猜字啊,真是有趣啊。“买!买!买!”我妈一定要给我买。
我心里痒痒的,一看这价格,心里有点痛:“还是算了吧!”
妈妈沉默了一下,还是坚持:“买,只要对你学习有帮助,俺就买,不要担心钱。”
买了以后,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对妈妈报以感激的眼神。妈妈,真的太感谢您了,在教育上对我一直不会吝啬。
下课后,大家就各种互相考,猜字啊,猜成语啊。不过这个字典,很多字都查不到,没有用多久就果断放家里了,换上小小的《新华字典》,虽然小,但是想查的字都能查到啊。
后来找同学借了一些课外书看《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是我最先接触的课外书,从同学那借过来,期限3天,为了早点看完,吃饭也看,放牛也看,怕看入了神,牛跑了,所以坐在牛背上看,好在牛比较配合,在一片草田里默默实实的吃草,我得以顺利读完。
六年级的时候,看了一本《老人与海》,爱不释手。回家的时候,箱子里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 我还以为是爸爸的书,毕竟爸爸是瓦匠,应该会关注钢铁这类东西。一问,才知道,是姐姐找表哥借的。不过这书名,还是让我没有打开的勇气,以我那时候的理解,以为那本书就是讲炼铁的,我咋会看呢?
这以后就无书可看,从来没有去过县城,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所谓的“课外书”。
有一回周末,姐姐回家带了一本合订本的《意林》,这一看不得了,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看的书,每一个这么小的故事,最后还有这么大的道理,真厉害,我连连佩服,一看封面“小故事,大道理”,哎呀,的确是啊。 两姐妹争着看,姐姐还没有看完,不愿意给我,我呢又没事做,不想等,一定要看。只见姐姐,把书从中间分开,然后一下就撕成了两半:“给,你看前面一半,我看后面的!”“天啊,姐姐,你真聪明。”我连连吃惊,没有想到姐姐会舍得撕这本书,但是姐姐这个行为又完美的解决了我们看书的问题。
……
这个学生年代,最遗憾的就是无书可看,如果能穿越,那我想给自己送一筐书,啥时候都有书可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