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死的冤枉不冤枉?
太冤了!
但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鳌拜再冤枉也是无可奈何了。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鳌拜的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臣,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残害大臣,骄横跋扈,贪婪不法,逼迫、欺负小皇帝......
简直是罄竹难书,坏到家了。
所以,当小康熙和韦小宝一起用计抓住鳌拜的时候,读者都是觉得大快人心,恶人总算受到了报应。
对小说家来说,历史只是他们挂其故事的钉子,实在是不足为信。
历史上的鳌拜并非如此。
首先,鳌拜对满清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鳌拜,未必会有大清的江山,也更没有康熙做皇帝这回事了。
清朝皇室应该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在鳌拜中计被擒后,本欲斩立决,但康熙最终还是选择了把他囚禁至死。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康熙在看到鳌拜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后,念及鳌拜过去忠心耿耿,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
不然,按照康熙的意志之强,杀性之大,怎么会容得下鳌拜的性命。
鳌拜早年,精通骑射,勇力过人,跟随在清太宗皇太极麾下,其中在攻克皮岛一役中,鳌拜建立首功,被赐号“巴图鲁”(勇士),晋爵三等男,其后清军入关,鳌拜屡立战功,是清军的第一等勇将。
入关后,打明军,打李自成,打张献忠,鳌拜战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皇太极死后,其弟多尔衮想要争位,鳌拜坚决拥立皇太极长子继位,因为鳌拜手握重兵,于是多尔衮妥协,立了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顺治)继位。
从皇太极到顺治,整个清朝初期,论军功之大,对皇帝之忠,鳌拜可谓是“忠勤戮力”,不让于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猛将、忠臣,在战场上打了胜仗,却被朝廷罚银,差点被革职查办,贬为庶民,其后灭张献忠,鳌拜被人告发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短短数月间却被论死两次。
顺治七年,鳌拜再次因包庇罪论死。
不要说只是多尔衮在打击报复,事实上,打压鳌拜是当时整个朝廷心照不宣的默契。
为什么?
历朝历代,每一个新朝鼎革之际,打仗的时候是武夫拳头硬,而江山初定,就必然是文进武退,属文臣的笔杆子硬。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而皇帝,或者说朝廷的意思呢,是非常乐见这种转变的,原因也很简单,你是猛将,你又手握重兵,有你在,我怎么能睡得着觉?
所以,当年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一大批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因为这些人知道怎么打天下,又敢于去打天下,一个不合适、不满意,他们就真敢揭竿而起,这些枭雄连朱元璋都很难镇压得住,何况继位的太子。
主弱臣强,就是隐患。
鳌拜被打压,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是因为他功劳太大,打仗打的太顺,战功太高,只能是功高震主,让朝廷惊惧。
因此,若是觉得自己有功劳就得意洋洋,那就是取死之道了,功劳从来是靠不住的。
朝廷要的是什么人才?
忠诚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只有可以控制得了的人才才是最好的奴才。
文臣官位再高,一道旨意就可以剥夺,可手握重兵的将领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你敢不敢反抗是一回事,你能不能、有没有反抗的力量是一回事。
在皇帝和朝廷看来,你不在控制之下,你有反抗控制的能力,这就是罪大恶极,罪不可赦!除非你自废武功,去当个顺从听话的走狗,让皇帝放下心来,才有功劳这回事。
康熙继位后,迫不及待的想要铲除鳌拜,什么原因?
实际上,鳌拜的大罪究竟是什么呢?
康熙已经说的很明白,康熙在诛鳌拜诏里说,「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
鳌拜“窃取”了皇帝的权柄和威风是真正的大罪,其他排除异己之类都是小事,明白了吧。
皇帝最恨的就是权臣,就是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对此还是引以为戒,
「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
唯有大权不能假于人手,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容忍大臣掌控自己的权柄,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设计抓鳌拜,据《南亭笔记》记载,康熙先是在南书房召鳌拜觐见,「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
于是康熙大呼,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论如律。”,那么鳌拜究竟有没有篡位之心呢?
据余沐在《正说清朝十二臣》里的说法,鳌拜性格是梗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若是依附多尔衮,好处明显更大,鳌拜对皇太极、顺治两位皇帝都可谓忠贞不二,一片赤诚。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康熙,其实康熙也不认为鳌拜有谋反之心,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当年的董卓、曹操,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以为皇帝会甘心?
若是鳌拜想、敢皇帝,康熙几个脑袋都没了,若是鳌拜杀了康熙,也来一手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说,他学赵匡胤来个黄袍加身,康熙又哪有机会做他后来的“文殊皇帝”。
这就是历史最深的黑幕,无关善恶,只重胜败。
历史就是这样,一直都是在重复同样的游戏。
不说古代朝廷如何,就是现在的企业管理难道就没有类似的情况吗?
都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县衙是小一号的朝廷,那企业就是小一号的县衙。
老板要是管不了下属,你说他会怎么办?
看看当年的孙宏斌就知道了。
大学毕业后, 孙宏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1990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
那时候的孙宏斌还是太年轻了,手下一帮年轻员工跟着他嗷嗷叫,事业做的太快,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几乎是一路诸侯了。
锋芒太锐,人人为之侧目。分公司的员工只知道老大是孙宏斌,不知、不在乎老板是柳传志,乖乖,那还怎么得了。
柳传志从香港紧急回来处置,他对孙宏斌说,我领导不了你了。
有手下劝孙宏斌另立山门,但孙宏斌选择了听从处置,结果是以挪用的罪名坐了4年的监狱(含27个月的看守所,孙在2003年获判无罪)。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游戏规则,谁是中心,谁是老大,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当然时代在发展,现在的企业组织已经走向了共生、协作共赢的趋势,但几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惯性,依然存在于不少人的脑袋里。
公元959年,周世宗因病去世,其时,赵匡胤被升任殿前都点检。公元959年正月初四,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为了怕历史重演,赵匡胤采取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他对一干扶着他上马的功臣说,不是你们我做不了皇帝,但做了皇帝又睡不好觉,因为我害怕有人再来一次黄袍加身。
所以,你们都交出兵权,回家做个富家翁吧。
从此,宋朝文风大炽,而武人长期备受打压,结果,有武将而不能用,皇帝被外族掳走凌辱,丢了半壁江山。到了南宋偏安,有不世出的名将岳飞,本可以挽回些气数,但也被皇帝和秦桧联手害死。
大将功劳越大就越让皇帝担惊受怕,而南宋也最终因将死兵弱亡于蒙古。
一饮一啄,既是天定,也是人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