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一天,课堂上、我向同学们征求这样的建议:“假期要不要布置些家庭作业?”话音未落,就响起同学们震耳欲聋的回答:“不要!”
“典型的厌学综合症!”,我脱口而出,教室里传出一阵“笑声”……。全班44位同学表决时齐刷刷的小手象一个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去思考、解读、探寻……。
孩子们沉甸甸的书包让我沉思!
孩子们厚厚的镜片让我心痛!
孩子们周末奔走于各个兴趣班的身影让我疲惫!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肩负如此繁重的负担、对学习如此的厌烦、麻木、有时甚至不屑一顾、究竟是谁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幸福感?
这个寒假、一本书、使我渐渐明白了一些问题的答案。
“清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的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中这样说:教师应善于保护兴趣这棵脆弱的幼苗,使其伴随着孩子们的学习一起成长,否则教师要付出百倍努力也不一定得到回报……。
我这样做了么?当韩佳同学拿着自制的土电话兴冲冲的向我炫耀时,我随手把它丢进垃圾桶,并随即给出了评语“太小儿科了!”、当许聪同学问我精子和卵子是怎样结合的时,我竟然有让他回家去问父母的想法。然而当这些孩子在课堂上茫然的时候,我竟然骂他们怎么这么笨……。“兴趣的幼苗夭折了,学习自然就失去了核动力……”,此时的我感到深深的自责。
“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消除家庭作业过重的现象也有直接的联系。”先知的一句话又让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就连唾手可得的天平怎样使用都被我做成动画来演示、以此来体现科学教学的“现代化”,我为自己舍近求远、盲目的效仿而羞愧,为了让同学们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我曾向同学们提出了“背错一字、罚抄十遍”的苛刻要求,当时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家长学校的认可。看后《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细细回想自己走过的教育、教学之路,我正在和真正的教育、教学背道而驰啊!而受害者恰恰是孩子们。
素质教育已轰轰烈烈走过了几个春秋,应当注意到:学校在许多的课外兴趣活动中也有负担过重的现象,致使他们做家庭作业时过度疲劳,他们缺乏必要的时间做作业,较多的学生参加兴趣活动,老师总以为这才叫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孩子的素质。当孩子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奔走在各项兴趣活动之间时,他们那里有时间来学习、做作业……。读着这一行行正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描述,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反思。
一口气读完巴班斯基的这本著作,心中压抑的困惑一下仿佛烟消云散,心情变得舒畅了很多,仿佛象站在十字路口的徘徊的人一下子找准了前行的方向。
寒假开学以后,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来了个翻天覆地的转变:当韩佳又一次拿着自制的地球仪胆怯的来到我面前,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点评出很多优点,并给予一瓶矿泉水的奖励,当满脑子问号的许聪问我小肠有什么功能时,我带着全班同学做了一个消化系统的游戏,作业再也不是原来的“老三样”,而是因人而异的开放性作业,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的八字方针,科学课上很少出现门窗紧闭的多媒体教学现象,把讲台变成了同学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而自己变成了“导演”,我在努力和同学们一起演好教育、教学、学习这台戏。同学们渐渐改变了学习态度,我自己也在和他们一起改变,有时,竟然会有几个小“科学迷”追在我后面要作业,让我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激动。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犯一些教育、教学的错误,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反思、改变。相信终究会从失败的教训中成长起来,感谢一本好书给我教学观念带来的改变——感谢巴班斯基的著作《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