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成长励志
【读书笔记】读书学习的方法问题——读陈少文 《给法科生的信》

【读书笔记】读书学习的方法问题——读陈少文 《给法科生的信》

作者: 建于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2:38 被阅读36次

人还是要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更有可能去除自身的局限性。这恐怕是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自觉。

以前,我很不屑于他人读一些所谓“低端”、“没有养分”“心灵鸡汤”的读物。例如,玄幻、穿越、言情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与妻子颇有微词,我实在无法理解她为何喜欢穿越小说、电视剧,也喜欢读一些鸡汤文,比如咪蒙。她也无法理解我死磕《理想国》《论法的精神》。

但是,这次读过陈少文老师的书以后,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看法。读书学习,无所谓谁“高人一等”,学习的热情才是最重要的。

法制出版社的编辑推荐我参考《写给法科生的信》,希望能帮助我在写作法律人成长主题过程中提供思路和灵感。这难得机缘,对我助宜实在很大。

说来惭愧,已经三十多的人了,自以为爱读书、喜学习、也写作,但其实我并没有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很多时候,我还是跟无头苍蝇一样,不过是努力在做一个“知道分子”,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体系,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知识,真的有高雅和庸俗之分吗?少文老师的这个追问,一语惊醒梦中人。学者手上有知识,瞧不起那些没有知识的人,与老板瞧不起穷人、官员瞧不起下属没有本质区别。

梁文道曾说:一个人,他看不懂任何更深入的学术著作,他只看于丹的书,只看易中天的书,这不是一种错误,更不是不道德,这可能只是一种不幸。

原来,我也还不过是一个不幸的人,或者只是稍微幸运一点罢了,何以有资格去品评他人“庸俗”?这足以让我高度自省,今后应当高度自觉。

也正如少文老师所说:在自己高深的时候,允许别人庸俗。在自己哭泣的时候,允许别人高歌。就像在自己加班的时候,允许别人下班一样天经地义。这才是法律人应该有的境界,尊重他人。

把人生哲学稀释,便有了鸡汤文学,它与哲学都是对生命困惑的解答,区别只有浓淡不同。就像人的体质不同,消化系统的能力不同,饮食的习惯不一样,但都应受到尊重。

少文老师说,知识分子最应该修习的有两点:第一,不要太相信自己正确;第二,不要太认为自己重要。前者是自由精神,后者是豁达胸怀。我不敢称知识分子,作为法律人,这两点追求还是要有的。

本来以为少文老师的这本书,又是“鸡汤”。没想到,我收获的是肃然起敬,只恨自己遇到太迟,我学生时代没能有幸遇到这样的书。不过他的这本书,可是2018年9月才出版。

什么时候遇到不要紧,关键在于遇到,仍然有热情。一本好书,也是要有缘分的,我感谢这份缘分。学生时代已过,但是学习却是终身的事情,我们永远需要学生的姿态。

自己读书不多,我一直有恐慌感,试图不断去弥补。所读的书也杂乱,很多时候只为了追求数量,想要知道更多,仿佛走进了一条迷宫,没有方向就更加慌乱。

通过少文老师,我有幸了解到“如果我们会选书的话,书,其实是可以读完的”这一观点。今后的读书,有必要通过“脉络书”与“细节书”的不同,进行选择。建立起一个领域的知识脉络以后,再去选择细节性的书籍。

也要忌讳听说什么书有名,拿来就读,有必要先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了解之后再读。否则,就容易误解和误读,自以为是。

例如,少文老师讲到,很多人对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的误会,张爱玲并不是在鼓励年轻人去追求早早成名,她是在感叹生命的无常。我们抽离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阅读,往往对作者误读,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不会牢固。

关于如何抽出时间学习提高的问题,少文老师的解答值得我们反思。学生时代,唯一任务就是读书,即便成绩好,没什么可骄傲,因为学习是本分。成年人,在生活和工作同时,业务给自己充电,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在既定规则约束和多重角色冲突下的成功。难的不是你辞职后复习两年考上了哈佛,难的是你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正常上班,复习了一年以后通过了司法考试。

这是他在鼓励一个同学结构化做事时的激励之语,我也深以为然。告诫自己,说时间紧不够用,这干不成那干不成,其实是无能的表现。

成年以后把全部时间用来学习的人,最容易失败。他主张成年人的学习场景是日常。学习是为了长见识,而更多的见识,却是在日常场景中完成更迭。

书中谈到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在于读书和学习,法律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自处之道、专业之道,读完很有收获,没办法全面概括。

我能说的就这么多了,是说给自己的,谨以此文备忘。诚意推荐阅读《写给法科生的信》给大家,适合所有法律人,无关年龄,我们都需要学习,多一些正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读书学习的方法问题——读陈少文 《给法科生的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j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