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中国传统文化随笔散文
京剧«荀灌娘»观后--日更文章第22天

京剧«荀灌娘»观后--日更文章第22天

作者: 枯荷听雨hx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22:45 被阅读1次
    京剧«荀灌娘»观后--日更文章第22天

    下午看了收看了央视十一频道播出的京剧《荀灌娘》,突出的感觉就是,轻松、好看。又一位替父解忧的巾帼英雄,只是比花木兰的所处年代还要早。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完整地观看这出戏。这出以花旦为主的传统剧目,其内容是根据西晋惠帝时期的真实故事演绎而成。荀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荀彧的五世孙女。她自幼就跟在父亲荀崧身边行军作战,受其影响,不爱红妆爱武装,练得一身好武艺,刀枪剑戟,样样娴熟。

    京剧《荀灌娘》剧情:杜曾围困襄阳,太守荀崧见围城多日,无计可施,乃接受女儿灌娘的建议,并派女儿突围出城,去搬救兵。灌娘辗转来到荆州,以大局之理,晓以厉害,终于说服了将军石览及荆州刺史周鲂兴兵解围。后经周鲂的谋士陶侃撮合,灌娘与周鲂之子周抚定下亲事,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荀灌娘》一名《奇女福》。荀慧生演出,1959年编演。1960年赵燕侠又改编演出,后来成为荀派弟子们的常演剧目。

    京剧«荀灌娘»观后--日更文章第22天

    历史上的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是一位比花木兰还要早许多年的少年女英雄。剧中的故事确有记载,只是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更加遵循了戏剧冲突和行当安排的需要。

    比如历史上的荀菘,除女儿灌娘外,还有两个儿子,并无异常。但在剧中,荀菘之子荀常,也就是灌娘的哥哥,几近呆傻,作为剧中的丑角,插科打诨,倒也为剧情增加了不少的笑点,使本来应该紧张的剧情,赋予了轻松欢快的风格。

    京剧«荀灌娘»观后--日更文章第22天

    «荀灌娘»一剧除青衣外,生、旦、净、丑齐全,文武戏份均衡,很有看头。扮演荀灌娘的演员出演花旦、武生两个行当,唱腔、武打功夫扎实,令人叫绝。

    我近来对戏剧中武功的喜爱与欣赏,几乎超越了对唱腔的关注。最喜欢看刀马旦或武生的对打戏。一身戎装,在京剧里称靠,雁羚、四面靠旗的装扮,更显人物英姿飒爽,精神抖擞,也令观众提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9f07b1632586:拜读黄老师的这篇文章,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喜爱了,觉得这是一篇极佳的古代戏曲的普及文章,读了好几遍,不仅重新梳理了历史故事,而且还对专业的戏曲知识有了补充。诚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章里也有对传统文化和千百年来的炎黄子孙的聪慧勇敢的嘉许和颂扬。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感受着黄老师的不一样的情怀。
        连续读了老师的几篇文章,都是在两遍以上,我在思考,这些文字,平淡朴素,但觉得有一种读了还要读的感觉,是为什么,我想也许是作者把自己多年的学养,经历,让自己有了一种看似轻松实则从容的感觉。我甚至觉得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我理解的浅,但有一点我相信,那就是文章的从容和温和是与黄老师的人格,修养,学识,经历都有关系的。不急不躁的行笔是一下子学不来的,需要静心,需要学习。这是读老师的文章给我的启发。
        枯荷听雨hx:@晴耕雨读一一刘亮 刘亮老师的留言令我感动。几篇拙文因为是为简书日更而作,粗糙浅陋可见,却让你给予了这么高的肯定和鼓励,着实令我不安。你谈及我的行文风格,也让我有了反思和思考。我是做电视节目出身的,工作时的文字,就是写解说词。但解说词的功能是服务于画面的,这是电视传媒的特点,所谓有图有真相,文字只是辅助,不能象写散文诗歌那样天马行空。在这样的约束下,文字的风格也便日趋朴实,没有抒情,更少形容,因为这在电视解说词的创作上都是忌讳,都容易被同行认为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日子久了,文风的变化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有一点你说得对,就是阅历和阅读,毕竟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个人经历不想丰富都不成。再加上我偶尔写点文字,已经没有了功利的因素,完全是情趣所致,如我常说的那样,我的文字,多半是写给自己的。也许是以上的原因,使我的文字,比较轻松,虽朴实却还有些思想。这是自夸了,见笑!
        常在群里看你认真阅读文友的文章后,总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实在不容易,这需要时间和思考,一般人很难做到。比如我。也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精力和视力都受限,有时甚至不想再动脑子。但愿我辈这些付能量的东西不要影响到你们。虽然盯群不多,但每次看到你对文友文章的用心评论,我都会很感动,因为你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特别能打动人,感染人。非常感谢!

      本文标题:京剧«荀灌娘»观后--日更文章第22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s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