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家北边二公里的上关湖边,有一段古长城,沉到水下。湖岸边,是前些年,当地重新翻修的一段入水长城和敌楼,爸爸的瓦匠生涯就是在这里结束的。
从记事起,就知道爸爸常年在外面盖房。他是乡里有名的泥瓦匠,乡亲们盖房愿意找爸爸和他的徒弟。
在乡下,拜师学艺是一件大事,想学习泥瓦匠的手艺,先得找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引荐,一朝拜师,终身为父,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师傅的话就是圣旨,师傅可以打骂徒弟,徒弟不能反抗。徒弟夫妻不和,师傅出面评评公理,会非常管用。逢年过节,徒弟要给师父和师母送礼物,师傅接的大小活计都会带上徒弟一起干。在乡下,毫不夸张的说,师傅和师娘就是徒弟的衣食父母。
02
爸爸是那种干事儿爱较真儿的人。带徒弟干活时,总是手把手教,对于笨徒弟,他有时也会吹胡子瞪眼,可是不会打骂他们。
小的时候,我也跟随爸爸做过小工,他也训斥我,不过,不像训斥徒弟那么狠,大概觉得我还是个小孩子吧!
爸爸平时不爱说话,业余时间喜欢拉二胡、下象棋和看书。他最爱看的书是《三国演义》,不知道反复看了多少遍,书页都翻坏了。我觉得,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定是受了这本书的启发。他常说“凡事儿要义字当先,给人家做事儿,就要讲良心,不糊弄,千方百计做好”,我小时候听不明白,也许,这是说的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事儿吧。
平时少言寡语的爸爸,一旦进了工地,就话多了,事事爱操心,看到哪里不对劲,立刻就会怼那个干活的人。因此,爸爸负责的活儿,都会做得既结实又漂亮,让甲方非常满意。自小我就听说,爸爸带工做活计,甲方几乎不派人监工。严格要求,也让他的徒弟们学到了好本领。爸爸一共只收了十个,大概是担心徒弟太多了,教不好吧。
03
那些年,十个徒弟都会在过年时在我家聚会喝一次酒。看着徒弟们欢聚,几乎滴酒不沾的爸爸也会喝上一小杯儿,然后,露出难得的笑容。
爸爸和徒弟们盖房的足迹从附近的乡村,一直延伸到附近城市和东北、内蒙等地。有一年,在天津工地施工,正赶上我参加完高考,爸爸就让我去工地运泥搬砖了。那是我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爸爸给我的地址是:黑牛城道牛奶房胡同。我在城市里迷路了,后来,是爸爸的一个徒弟在工地附近找到了我,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了。
工地上,爸爸对我要求变得十分严格了,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可是,还是出事了。那次,我推着一辆四轮水泥砂浆车,在脚手架旁翻车了。小车的边角砸坏了我的右脚,顿时血肉模糊。爸爸急忙和两个徒弟送我去医院,听徒弟们讲,当时,他急得在医院走廊团团转。经过CT透视检查后,并没有伤到骨头,伤口缝了十多针,便回工地工棚休养了。
半个月后,伤口愈合了,爸爸就让我回老家了。又过了半个多月,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候,爸爸还在天津工地,我寄信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04
在爸爸瓦匠生涯中,有一次败走麦城的经历,那是内蒙古宝日希勒的一个煤矿项目。项目是别人承包的,请父亲带工(监工)。在工地,爸爸管理着几十口子人,由于爸爸负责任,工程做得精细到位,受到了甲方的表扬,爸爸在甲方组织的表彰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得到了物质奖励。可是,在这个工程收尾时,爸爸负责的工地工棚里,发生了意外的火灾,火灾原因是有人夜里抽烟点燃了沥青顶的工棚,有一个徒弟和一个村民被滚烫的沥青烫伤了皮肤,这在工地是个严重事故了。
在处理事故的那一段时间里,爸爸十分压抑,工程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爸爸还一直因为这事儿内疚自责,他觉得对不起徒弟和乡亲们,没有照顾好他们。
爸爸大多数时间用谨言慎行影响着徒弟,徒弟们对他很尊重,有的徒弟和爸爸年龄差不多,还有的徒弟年龄比爸爸小很多,爸爸对他们一视同仁,他们当时是我们老家小有名气的瓦匠队。
05
改革开放后,爸爸和徒弟盖房的活儿更多了,他们加入了城市建设的大军。
爸爸的最后施工项目,是老家上关湖上的那两个旅游设施:一处是沉入水下的长城城墙和楼,一处是游船码头。
回老家时,我也经常会去这两处设施走一走。在山野中,在湖光里,仿佛还可以看到当年爸爸和徒弟们的忙碌身影。
2017年秋末,爸爸在老家小院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爱他的儿女和徒弟们!
爸爸,儿子不会忘记您的教诲,踏实做事,牢守匠心!
本文由城外的阳光sun创办专题【精选好文】推荐。
本文编辑:鸟类始祖
专题主编:城外的阳光s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