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荀子说秦之锐士,远不如桓文之兵,是认真的吗

荀子说秦之锐士,远不如桓文之兵,是认真的吗

作者: 有知社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12:28 被阅读133次

文|远在小河对岸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韩非子、李斯、张苍等人的老师。其“性恶说”与孟子的“性善说”针锋相对,强调人的后天学习对道德的影响,被后世尊为儒家“后圣”。

荀子曾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前“论兵”,而说道:之技击,不可以遇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齐桓公、晋文公)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商汤、周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战国时期,齐国军队的战斗力之差,是深有共识的。孙膑诱庞涓,即说道:齐号为“怯”,彼三晋(韩、赵、魏)之兵素轻齐。而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除了在齐桓公以及齐威、齐宣期间,军事稍微强振之外,其他阶段基本上都属萎靡不振。

而魏国继承了晋国最为核心的一块,其开国国君魏文侯又是一代贤君,在战国时期首先实行变法,而使魏国在战国时期率先称雄。魏国还拥有一支由吴起训练、创立而成的强悍重装步兵军队--魏武卒,魏武卒之强,一时横行於天下几十年无敌手。魏惠王(也称梁惠王)也曾对孟子说道:“晋国(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实行“奖励耕战”、“利出一孔”的政策,驱使秦人必须以敌军的头颅换取功名与富贵,激发了秦人对战争的渴望。自此,秦军出关征战天下,就鲜有败绩。致使东方六国诸侯畏秦如虎,皆谓秦军为“虎狼之师”。

故而,荀子说:之技击,不可以遇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但是,荀子还说道: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齐桓公、晋文公)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商汤、周武)之仁义。就难免会让人生疑,秦军的战斗力,难道真的还敌不过齐桓、晋文之兵吗?

春秋时期,其战争的规模与激烈程度远远不能与战国时期并论。就拿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典故来说,一舍(安营驻扎之意)为三十里,即一天的行军路程。而魏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负服矢五十个,置其 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清晨至晌午)而趋百里。

由此观之,晋文之兵,在魏武卒面前,简直就如同与稚童相嬉。而愈是久远的战争方式,就愈是落后,宋襄公的战争思维就基本停留在周武王时期,“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不鼓不成列”。也难怪梁启超会说,牧野之战的激烈程度还不如广东的乡村间械斗。

故而,秦之锐士遇桓文之节制,不但不会若焦熬投石,反而当若以汤沃雪。那么,荀子为何却要说秦军的战斗力,远不如桓文之兵呢?

其实,这主要是荀子为宣扬其“仁政爱民”的思想。荀子说道: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善射)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赵氏先祖,善御)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而当李斯质疑道: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荀子答道:..秦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而在《荀子·议兵》的篇尾,荀子还言道:兼幷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齐能幷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燕能幷齐, 而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 故秦夺之。故能幷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幷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

秦军之强,是有目共睹的,但荀子却从秦军之强中,看到了隐患(末世之兵未有本统)。秦过於暴虐,而缺乏仁义,故兼并天下虽易,而凝天下却难,绝非长久之道。故而,从这一点上,荀子认为秦军远不如桓文之兵,而桓文之兵又不如汤武之兵。

参考史籍:《史记》、《荀子》等等;

相关文章

  • 荀子说秦之锐士,远不如桓文之兵,是认真的吗

    文|远在小河对岸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韩非子、李斯、张苍等人的老师。其“性恶说”与孟子的“性善说”针...

  • 月朔——论节制

    节制 上竹下即,竹约为节;左未右刀,裁断为制。 《荀子·议兵》言:“秦之锐士,不可以挡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

  • 齐技击之士,一支被轻视的精锐部队

    荀子在评论各国军队的时候,曾有言论:“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听上去,好像齐国的...

  • 用兵

    兵者, 有可见之兵, 有不可见之兵, 可见之兵者, 荷戟执戈, 肉身之士,; 不可见之兵, 日月星城, 风云水火,...

  • 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共斩首六国633万人,请看大数据

    商鞅变法,彻底让一贯尚武的秦军爆发出了最强大的战斗力,秦军锐士从此独步天下。荀子曾说:“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

  •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意思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友必须接近贤德之士。荀...

  • 《三国演义》水与火 上

    诸葛亮有一天在与鲁肃闲谈将帅之道中讲到“兵”,“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执戟荷戈,肉身之士...

  • 诗三百295

    《桓》 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桓,威武之貌,谓武...

  • 战国策―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原文】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秦相应侯曰:“王勿忧也,请今废之。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又己...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九二)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秦相应侯曰:“王勿忧也,请令废之。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说秦之锐士,远不如桓文之兵,是认真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zr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