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自主权
时间自主权是指在早读、自习、晚修等时间里,学生能够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不被老师安排去做固定的事。
在这个概念里,我想强调这么几个关键词:自由的、自己的、不被老师安排的。而大多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农村地区的现状却是与之相反的。
为什么呢?就像叶修老师所说的“越是一普通的学校大多数学生的自制力越差,需要学校从严管理”,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的这类学校里学校或者班级管理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自主”,必须通过老师的严格引领和管理。
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哪怕为了响应国家的课程设置计划和减负号召,表面上正课时间减少了,安排了很多的美其名曰的自习、活动课。但是,老师依然不能放手、或许是不敢放手、也或许是没有能力放手,感觉表面上的“减”反而成为实际的“增”。
比如,上午规定八点上课,并从八点到十二点左右共五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够“响应”和“科学”了吧,这样安排上午的课也和原来一样五节没被耽搁。
但是,问题来了:作为寄宿制学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住校,那么该起床的六点半到八点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又差、自制力严重缺失,所以又在八点之前安排了所谓的“早辅”,对应地晚上也有了一个“晚辅”。更害怕的是很多学校连中午都为了方便管理把学生“赶到”教室午休……
真是泪奔啊!把老师忙得更呛,学生呢?更被合理的“5+3+2”以及额外的“1+1+1”(美其名曰的辅导)“压得”更呛。
第二,作业自主权
作业自主权是指各科作业量、作业类型,以及是否完成全部作业,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或者部分决定。然而,这两种重要的核心权力在学校的实现情况如何呢?
这样的执行于老师、于学生需要什么首要因素呢?不用质疑,大多数的农村初中由于大多数学生综合素养和老师的服务意识、能力的受限,在轰轰烈烈的“分层教育”呼吁和号召下,或客观或主观地“止步不前”。
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有的科目布置得很多,有的科目布置很少;意识强的老师布置的很好,意识差得老师“钻空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何以合理?月考之下有周考,周考之下有日清……作业悲剧越演越烈。
第三,听课自主权
听课自主权指的是学生在上课时是否需要听老师讲课。
这个问题不用质疑,“标准”的答案是“必须”而且“不得违反”,前不久鹤壁某校的学生课堂违纪通报足以说明一切。
而根据人的学习科学和众多教育学家包括叶修老师的理念里是提倡这样的: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不需要进行调整。但并不排除有些场景中老师的讲课内容并不适合我们,为了提高课上40分钟的效率,我们需要离开老师的讲授,去干点其他事情。
那么,干什么呢?比如看小说,通报!做其他科目作业,被骂……
学生需要加强和巩固的最佳时间,就这样被老师打破、牵制,这就是“不道德”的引导,这就是扼杀学生个性。
当然,需要一提的是:时间自主、作业自主、听课自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违反老师的安排,一定要和学校对着干。它们指的是:我们要客观而合理地衡量学校的教学规划、作业和课程是否合适自己,从而进行取舍。
然而,关键的问题又是:“学生的判断及取舍是否可靠、可信、可取?”
或许,越是落后的地区,这样的先进学习认知越落后。由此看来,农村初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任重儿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