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那些年的“勤工俭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作业”。作者用两件事来描写,还原了当时孩子们纯朴天真,快乐幸福的模样,并与现在的孩子做了比较。劳动最美丽,让我们看看那时候的孩子的快乐吧!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勤工俭学活动。
勤工俭学是一种有报酬的劳动实践。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勤工俭学主要有两项活动:一项是撸草籽儿,另一项是抓耗子。
这两项活动对于童年的孩子们来说,都有极大的乐趣和诱惑。
一、撸草籽儿
撸草籽儿这项活动大孩儿小孩儿都能干。一般是在暑期期间由学校安排的勤工俭学活动。
撸草籽儿的时候,孩子们会挎着大小不一的柳条编织的筐,三五成群的一起到田野里,或在路边,或在庄稼地里,杂草丛生的地方是他们的战场。
大孩子有的会用镰刀割下马上要成熟的已经结了草籽的整株野草,小一点的孩子不会用镰刀,就直接用手撸下野草的籽粒部分,草的其他部位就不要了。
草的种类很多。草籽质量最好的主要有水稗草、风糜子。水稗草的草籽儿是成棱状的,外表一层绒毛;风糜子的草籽儿和糜子差不多,呈枣型,外表非常光滑。
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和哥哥们去野地里撸过草籽儿。我们把结草籽的水稗草或者风糜子的茎从根部拽下来,一个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合拢攥不下了,再丢到筐里或者塑料编织袋里。
把野草弄回家,还不能马上脱粒,需要堆放在房间的角落里用麻袋盖上“困”一段时间。等草叶全部发黄了,抓起一把草,轻轻一抖,草籽儿就刷刷地掉落下来。
如果草籽没有完全脱落干净,就坐在地上,双手多握住一大把发黄的野草,高高扬起,用力摔在地面,或者在板凳上摔打,无论多么“顽固”的草籽都能脱落下来了。
开学的时候,用塑料编织袋把草籽拿到学校去,老师会称重,然后按草籽儿的重量为学生发放勤工俭学草籽收购款。
忘记了当时按什么价格收购草籽,是否对每个学生应该交多少草籽有要求。一个假期捡草籽的勤工俭学收入应该有五六元吧。
这笔钱是自己的劳动收入,爸爸妈妈是不要的。除了用来交秋季开学的2元学杂费,剩余的全部归自己支配,一般会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儿犒劳一下自己。
二、抓耗子
当时抓耗子主要是为了除四害。然而学校不收活老鼠,也不收死老鼠,组织灭鼠害这种勤工俭学活动,主要是收耗子尾巴。一个耗子尾巴五毛钱。
抓耗子有三种方法。
第一名种方法是用绳子套。主要用来抓长着一身黄毛的叫“大眼贼儿”的一种鼠。
夏天的大中午,是“大眼贼儿”最愿意钻出洞来晒太阳的时候。
到田野里找到“大眼贼儿”洞,从竹子做的扫帚上拽下来一米长左右的细竹,在顶端系上一根细麻绳,麻绳的另一边,做一个和耗子洞大小差不多的活套。将竹竿插进耗子洞边的土里,拽着绳子让竹竿弯下来,用一根小木棍别在活套上,再卡住洞口,让竹竿保持弯弓的形状。
下好套子以后,就可以躲到一边去了。
“大眼贼”在洞里听不到地面的声音,以为安全了,就准备出洞晒太阳了。
当它试图钻出洞口时,会遇到洞口卡着的木棍儿,头触动机关,弯弓状的竹竿就会弹起来,绳套正好套住“大眼贼”的脖子,这个小家伙就会悬在半空中干蹬腿了。
这时候,孩子们就跑过去收获猎物。
有的孩子会用铁锹直接把老鼠拍死,然后割掉它的尾巴。有的孩子并不打死老鼠,而是在“大眼贼儿”的挣扎中割下它的尾巴,然后牵着它玩一会儿,再把秃尾巴的老鼠放掉了。
抓老鼠第二种方法是用水灌。
灌耗子洞要在雨天过后田野附近有积水的时候。平时野外没有积水的时候是不适合水灌耗子的,因为耗子洞离屯子远,挑水灌耗子洞劳动量太大。
灌耗子洞的时候,要从家里挑一副空水桶,找到距离水坑近的耗子洞作为灌水对象。
孩子们要做好分工,有往水桶里舀水的,有挑水的,有拿着铁锹守在耗子洞边上的,还要有一个守住耗子洞“气眼”、防止耗子从“气眼”钻出来逃脱的。
水挑到耗子洞边上以后,看守洞口和“气眼”的要把铁锹高高举起,四目圆睁做好耗子钻出来就拍下去的准备。
灌水速度要快。一桶水用不上一分钟就要灌进耗子洞,然后立刻咕咚咚灌进第二桶。这边由看耗子洞的两个人守着,那边灌水的人马上再去挑第二趟水。
有的耗子洞浅,两桶水就把耗子灌出来了。湿漉漉的耗子刚钻出洞口,就被铁锹一下子拍得一命呜呼了。
有的耗子听到上面有人走动的动静,不等水灌下去,就开始在洞里用土“打墙”,让水一时半会儿灌不进去。这时,就要费力气多灌几桶水,待把耗子新打的墙泡开了,里面的小家伙就只好从水道里爬出来了。
第三种方法用铁锹挖。主要挖一种叫“大腮帮”的一身灰毛的田鼠。
“大腮帮”这种田鼠特别能祸害庄稼,是农民最讨厌的老鼠。
从庄稼开始结果实,“大腮帮”就爬到苞米秆、高粱秆、黄豆秆上吃粮食,到了庄稼成熟能够存储的时候,“大腮帮”就把苞米粒儿、高粱粒儿、黄豆粒儿、花生果嗑下来,塞在它的腮帮里,运到洞里的粮仓存储起来,留着过冬吃。
这种田鼠的腮帮一次能装很多粮食,“大腮帮”这个称谓也因此得名。
“大腮帮”的耗子洞很深很长,有的时候挖到地面以下一人多深才能挖到粮仓。所以挖耗子洞是种力气活,小孩子玩不了这个项目,都得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才敢挑战。
田野里“大腮帮“的洞很好找。看到一堆土,附近就有一个洞。它的洞是垂直的,一般挖到一米半左右到达耗子窝。耗子窝用干草蓄成,毛茸茸的,看起来就就很暖。耗子窝后面,就是粮仓,一般有至少两到三个仓,像窑洞一样或是横着,或是上下楼一样分布,不同品种的粮食在不同的粮仓里分类储存。
为了防止“地下仓库”存储的粮食腐烂,“大腮帮”会在粮仓通往地面挖一条通道,既可以用来给粮食换气,也可以作为逃生通道,颇有点像人类的消防逃生通道。
有经验的孩子挖耗子洞会先找“气眼”,把前面的洞口用土堵上防止“大腮帮”逃跑,而从“气眼”处开挖直捣黄龙。
挖到粮仓以后,开始收获粮食。不知道耗子是怎么做到的,粮仓里的粮食非常结实,用手指扣都很吃力。在扣粮食时,如果感觉粮食不是那么紧实有些松动,那就要小心了,有可能耗子听到挖洞的声音,已经从窝中跑到粮仓藏身了。
一个耗子洞有时可以挖到10几斤粮食。这些粮食虽然没有霉变,但是耗子有细菌,人是不能吃的,一般晾干了当作猪饲料或者喂牛马了。这样,除了得到耗子尾巴用来上交学校,还为家里从老鼠嘴里夺了粮食,会得到大人的表扬或买好吃的作为奖赏的。
儿童时代的勤工俭学收入不多,并没有明显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作为一种劳动锻炼,对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和体质提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在已经不提倡勤工俭学,学校的劳动课也无法开足,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