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文学读书
从关羽酷爱的一本书《春秋》,解析什么是“道德绑架”

从关羽酷爱的一本书《春秋》,解析什么是“道德绑架”

作者: 道一虚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22:59 被阅读250次

近日,听说了一件因让座引发的“血案”,引发了“道德绑架”的讨论,“道德”到底是什么,“道德绑架”又是怎么回事?

这件“血案”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位二十多岁的男生买了一张有座的长途火车票,这个男生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男孩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年龄大约六十岁左右,这个老人是这个男孩的奶奶。

这位老人似乎特别溺爱她的孙子,让她孙子坐着,自己站了几个小时。男孩对面那个男生,看老人比较辛苦,就对那位老人说:“您先坐我这一会儿吧!我去趟洗手间。”

老人赶紧坐下,然后开始装睡,等那男生回来,看见老人在睡觉,于是就站在旁边等老人睡醒。

几个小时过去了,天色已晚,火车上的人纷纷开始睡觉,男生也觉得犯困,就对老人说:“大娘,这是我的座,我该睡觉了!”

老人却一脸不客气地说:“你不是让我坐了吗?”

男生一听不乐意了,说:“我是看你站了那么久,觉得你辛苦,才把座让给你坐一会儿,谁说把座位让给你了?”

老人开始发飙,对男生说:“你这小伙儿,明明把座让给我了,怎么不算数呀?我这一大把年纪还能说谎?”

男生觉得这位老人不仅不感激他让座,还冤枉他,立刻发火了,和老人吵了起来......

最后在乘务员的调解下,男生回到了座位,却遭到旁边一些人的指责,说他不“尊老”,和一大把年纪的老人吵架,没有道德观念。

明明是男生好心给老人让座休息,怎么就成了男生没有道德观念呢?解析这个故事,需要从春秋时期的历史说起。

关羽读《春秋》

说起武圣关羽大家都不陌生,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文和武都不是顶尖的,可是《三国演义》却用大量笔墨描写关羽的故事,把关羽塑造成一代“武圣”,为什么关羽是“武圣”呢?

关羽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春秋》,《春秋》一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很多义士的故事,关羽受这本书的影响,为人多有义士之风。

关羽自从效忠了刘备之后,就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即便是投降曹操后,曹操用高官厚禄收买他,他心中只有刘备。

那么关羽为什么会对刘备忠心耿耿呢?因为关羽读的《春秋》里有大义,对主公的效忠是“义”的体现。

除了关羽有义气之外,还有刘备的“仁德”相辅助,刘备非常重视“仁德”的作用,这才招揽一批如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批英杰。

可见关羽能够一心一意效忠刘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刘备有仁德,二是关羽有义气,两者相辅相成,才成就了关羽一代“武圣”的美誉。

“君仁臣忠”是周朝“以德治国”的基本理念之一,君王必须德仁,大臣才会效忠,这就是周朝自周文王起,提倡的“道德”观念之一。

道德经

“道德”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周朝老子写的《道德经》,老子是周朝皇室书籍管理员,他根据历代天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经验,写了一本《道德经》用来阐述什么是道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chú)狗。”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找不到仁,是因为万物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圣人找不到仁,是因为百姓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仁”,周文王和周武王创立周天下时,治国理政的中心思想也是“仁政”,就是“以德治天下”。

“道德”是周朝普遍流行的思想,周公(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又创立“礼乐”制度对“德政”加以保障。

“礼乐”制度就像“德政”的一双翅膀,保证“德政”能够具体实施,社会井然有序,因此造就了周朝在中国历史上存活了800年之久,比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存活的时间长。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具体体现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等”,这些观念都是强调双方才能形成“道德”。

比如:“只有君王实行仁政,大臣才会效忠,只有父母仁慈,孩子才会孝顺”,一方做不到不叫“道德”,而是当今社会的“道德绑架”。

孔子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是说: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自己德行端正了,不命令人们也会自觉去做。自己德行不端正,虽然命令人们去做,人们内心是不服从的。

孔子向老子请教道学,从《道德经》提炼出“仁政”思想,同时希望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用来解决春秋时期社会动乱的局面,可是他这种想法没有得到周天子的采纳。

周朝灭亡的根源是:天子无道,没有实行“德政”,然后礼乐制度又遭破坏,天下从此战乱不息。

由上可知,“道德”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周朝灭亡的原因,首先是天子没有“道德”观念,然后各诸侯国不服从天子调遣,“君仁臣忠”的道德观念没有形成,导致“君不仁、臣不忠”现象的产生,最终周朝礼崩乐坏,天下大乱。

回到上面说的故事,这桩“血案”产生根源是“道德”观念没有形成,“尊老爱幼”是中华的传统美德,男生是“尊老”,可是老人却没有“爱幼”,两人没有形成“尊老爱幼”的美德,自然就会产生“血案”,旁边那些不明真相的人指责男生,其实就是“道德绑架”。

就像当今社会流行的“孝道”、“忠道”、“妇道”,都是封建社会的流毒,强调单方面的"道德”都是“道德绑架”,有些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不明真相的人就指责孩子不孝,说孩子没道德,其实真正的道德是“父慈子孝、人仁友忠、夫明妻贤......"

相关文章

  • 从关羽酷爱的一本书《春秋》,解析什么是“道德绑架”

    近日,听说了一件因让座引发的“血案”,引发了“道德绑架”的讨论,“道德”到底是什么,“道德绑架”又是怎么回事? 这...

  • 2018-003

    你经历过哪些让你体验极其不悦的道德绑架? 1什么是道德绑架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所谓的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

  • 丁酉年三月初七

    一切源于《左传》。 读《春秋》的关羽和读《左传》的关羽究竟有什么不同?答案其实很简单:评书演义塑造关羽“夜读《春秋...

  • 谁的错?

    从前有两个人叫道德和绑架,有一天绑架打了道德。 又有一天道德打了绑架。 那么是道德绑架有错在先?还是绑架道德有错先在?

  • 什么是“道德绑架”

    我太兴奋了,第一次在网上被人杠。 起因是早上根据实事热点,我发文评论了一下华为捐款的事,我说作为华为,这种处理方式...

  •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什么是道德绑架 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人喜欢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来道德绑架他人,以求的自己的利益...

  • 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给自己的道德绑架。

  • 文摘:道德绑架的本质_2则(20171214)

    罗胖60秒:道德绑架的本质 1. 所谓的道德绑架,本质是什么?最近我觉得是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道德最善于调整的,...

  • 到底什么是道理绑架

    现在好多人都在说道德绑架的问题,但什么才是道德呢?他们到底是不是道德绑架呢。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

  • 做不了苏明玉也不想活成苏明成,可生活却硬生生的把我逼成了苏明哲

    之前听过一个讲座说 “道德绑架”,还有一个“亲情绑架”,这个词之前从没听过,只知道什么是叫“道德绑架”,但不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关羽酷爱的一本书《春秋》,解析什么是“道德绑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sq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