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31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0:19 被阅读22次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全书的结尾,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一卷久战上篇。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不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

     打持久战,最忌讳“势穷力竭”四字。力,是指将士的精力而言;势,就是指战略大局,全盘作战计划及粮饷的供应补充。敌人以坚的气概拼命抵抗,我也要以坚忍的精神去抗衡,直到最终取胜。这时只有在休养土气时,相机而动,不必过于追求速胜,而白白消耗精锐之士气。等到时机成熟,就如瓜熟蒂落一样,自然可以出击便歼灭敌人,凯歌返还。

    1.

    《孙子兵法》里讲势,很是形象到位: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简单一段话,用急流和猛禽作类比,把势生动地刻画出来。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是善于利用“势”的高手,势不但可以用在作战上,还可以用在写字、作文上,在曾国藩家书中就有这方面阐述。

    可见,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有融会贯通,才是学有精进的不二法门。

    受道家文化的影响,曾氏一直不主张将势用尽,总要留有一些余地,比如他时常告诫家中的子弟要节俭,要宽待邻里,富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使子子孙孙代代能享用到这个“势”。

    2.

    有时候,只等待是不行的。就拿打仗这件事来说吧,等,就会失去战机,关于这一点,左宗棠就多次批评过曾国藩,说曾国藩打仗太犹豫不决,本来可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时,却鸣金收兵了。

    这与曾国藩性格中的谨小慎微、老成厚重有关,因此,他是一位成功的统帅,但不是一位成功的将领,因为他亲自带兵打太平军,几乎从来没有打赢过。

    这个时候,还是毛泽东那句话更管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经常听人说“拥抱变化”,并不是说你就在那儿等待,变化来了你去招呼它,而是要主动出击,去体验那个“变化”,甚至一旦没有变化你就浑身不舒服,这才是真正的拥抱变化吧。

     3.

    有时候,等待又是必须的,因为你不可能任何时候都是主角。与朋友约好吃饭,等个几分钟就心急火燎,未免显得太过急躁,何况破坏了聚会的心情和氛围,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全书的结尾,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q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