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之道 | 形而下与形而上

作者: 喜文乐鉴 | 来源:发表于2017-02-05 06:08 被阅读0次

匠者,人之所欲累积也!

匠,是时间积蓄,是物力倍增,是思想浓淀,是行为递进。匠之所工,必为器物所载,无论何材何质,何种表现载体,都为匠技凸显之元素,即形而下是也。

黄杨臂搁

器物之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陈设,或赏玩,或大巨,或微精,都将匠之意、工之美卓现其间。美之器,雅之物,更使我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审美趣味不断升华,从而使我们感受到“匠”的生命灵境。

橄榄核雕 观音

观古相今,同为匠者之列属洪流巨多,然此间也是参差不齐,良莠并济。小匠匠于技,大匠匠于心。这也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匠魂”所别之处。技是熟练之功,是日积月累重复而就的历练,是规律思维与行为的结果;心乃思想之工,是个人认知与综合学术悟修德品的贯通积淀,是超越于器物形体之上的虚淡精神云烟,但这又恰是最为重要的“大匠”与“小匠”之别。

桃核雕 无端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包括东方哲学之道的绵延生发。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东方工匠精神也都脱离不开哲学之内道与精髓,她在技的法度中潜行,在工的繁复中意动,然恰在其间,不同的意识感知分裂出了高低不同的认知标准,也就造就出了千变万化之万象器物。

紫檀笔筒 一鸣惊人

小匠者,着眼于形体的规整相像,着重于器物之写实与规则。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这样的物象,尽材而极,工无所惜,复赏整件器物之身,可谓工艺密不透风,技法叠加繁复,线条流畅,造型精准,反复观之,您也不可否认作品不够精细,大多之审美也认为这是完美之佳作,然这恰恰是小匠之体现,而且好多匠之所工也极易滑入这样的漩涡,或许是为了迎合市场,或许是意识感知的落差,皆是不够开局之小成;大匠者,首当以哲学之道默于所匠之局也,工之所造,有精细至极点之微处,自当有天马行空之大片布白,这方是疏密之举,张弛之局,工与不工的相互砥砺,足够的白方可以使精细之工生发神气与韵律,方可有无限遐想的空间,一件完美之器,更多的美,更深层的趣意当是本体之外无形之精神与气息,这方是魅力所在,大匠之魂,也是形而上的思想体系的构建与延伸。

匠,更多是道的虚意与默化,匠道精神,器物本体之灵魂。形而上之道的哲学经纬观与形而下的本体艺术观的互为呼应,方为匠心独具!

匠者,真正的造物者,自当师古寻宗而崇物道之内神也!

相关文章

  • 匠之道 | 形而下与形而上

    匠者,人之所欲累积也! 匠,是时间积蓄,是物力倍增,是思想浓淀,是行为递进。匠之所工,必为器物所载,无论何材何质,...

  • 设计之下(搜狐客户端的用户体验设计)读书摘要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匠者,器也。处身平凡的匠人不断追求向上的设计之道。” 以用户为中心!!UI设计不...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4)

    “形而上”:“形而下”和“形而上”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

  • 【性灵哲思】:龙猛八不中道

    ★❤ 2023/01/20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依上,形而上=本体=道,形而下=现象=...

  • 随笔摘抄——道与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做到天地一样公平 需要调和 参透造化

    形而上之道无是也无非,无善也无恶;形而下之道,有是非,有善恶。那么,得道的“圣人”,取形而下之道,人与人之间怎么处...

  • 随感(49)

    《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语言本身是形而下的,那么,用语言是不足以表述形而上的”道“的...

  • 君子不器 2021-07-07

    《易经·系辞》中有一句这样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形而上的是无形的道体层面,形而下的是万...

  • 未语 20190829

    未子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下水道。

  • 形而上与形而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面子。 在这里,我想跟各位谈一下里子。 阳明先生说: 培德犹如种树焉。播下恻隐、羞恶、辞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匠之道 | 形而下与形而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ws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