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因为选入语文课本被大家熟悉,但仅限停留在这篇课文需要背诵的维度上,对于作者许地山依旧是陌生,小小篇幅的散文是许地山一贯的风格,简短自然充满灵气。
《落花生》里一共收入了四十四篇散文,每篇不过寥寥百字,却非常有意思,《落花生》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相似之处却又风格迥异,林海音的笔是自传的诉说,许地山则更像是轻轻一笔带过,但字里行间飘逸空灵,甚是有趣。
许地山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当然在那个时代的大师太多知道他的人甚少,许地山在台湾出生但是成长在福建,年轻的时候游历东南亚各国,后来去往欧洲留学,最后留在香港教书,他的一生低调慎行,所以不为人知也不奇怪。
但在大陆文学上他也算是大腕,比如他曾教过张爱玲国学,张爱玲对这位老师推崇有加,她的作品《茉莉香片》里那个言子夜教授的原型便是许地山。他还参加创办《新社会》,与老舍等人也是交情甚好,许地山除了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还懂音律、会弹琵琶、精通梵文、每一项兴趣爱好都玩的溜,真是不服不行。
《落花生》许地山的散文写得极佳,这本《落花生》就是代表作,他的身上有一种稚气,这种稚气对于一个文学大家来说甚是难得,因为这代表着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好奇心,只有这样,才不会老去,天真烂漫方为真性情。
《落花生》读完让人非常有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不是说他的文字如何通熟易懂,而是让人感到愉悦,他的文字平淡、温情、真实,如果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来说看到的可能是童年的欢喜和有趣,一个成年人来读看到的更多是温暖朴实,直触心底最深处的思念。能做到老少皆宜的品读,才是可贵之处。
那时刚过梅雨之期,远地青山还被烟霞蒸着,唯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澹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喋着他的残瓣。
池边梨花的颜色被雨洗得更白净了,但朵朵都懒懒地垂着。
这种写法在《落花生》中随处可见,就像一股淡然的气定神闲的意感扑面而来,大雨过后的天空如此的清澈明朗,万物就像是接受了洗礼,褪去了身上的浮藻之物,一切都干净晶莹,白云把慵懒的漂浮着,一切都那样的和煦,淡然。
看的人,心里也留下了宁静。
《落花生》《落花生》里有一种宗教情节,就像是禅宗法门一样,许地山则更像是一个得道的仙人在指点迷津解众生之惑,这在散文的作品中很少见,读完让你怀旧,就像是一望无垠的天空里,你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记忆,那些曾经遇见的人和过往的晨曦和朝阳,最后你看着一轮金黄落下去,然后努力想着自己过往的生活,一切都会沉下去,但沉下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升起。
花生是一种常见的作物,见得人多了,便没有人觉得新奇,花生身上有着许多可贵品质,它不像其他果子有着鲜艳的颜色、悬在枝上展示着、令人向往着。
花生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落花生》“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
爹爹说:“ 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花生的品格也是做人的品格,人要学花生,不哗众取宠,老老实实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便是花生中的学问。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欲望、物质遮蔽了我们的双眼,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忙碌生怕做了最后那一个,我们是那样的焦虑和着急。
人生这条万米长跑我们拼了命往前奔,硬是跑成了百米冲刺,最后头晕目眩悲情倒下,而放慢脚步踩着自己节奏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人反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懂得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过往,懂得把握节奏,这才是一个清明的人。
《落花生》许地山英年早逝,人生不过短短四十七载,却留下了许多经典,他的一生博学有趣,正如他在作品《缀网劳蛛》中所写得一样:
“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我把网结好,还住在中央。”
他就像是一个朴实的得道者,布施禅宗,直到生命之等燃尽,许地山一九四一年去世的时候,世人就惋惜说:
《落花生》“ 老年人失掉了快活的谈话伴侣,中年人失掉了热忱的同志,少年人失掉了开心的先生,孩子们失掉了淘气的老伯。”
他走的时候,女儿许燕吉才八岁,就像小时候的英儿一样,在父亲的指引下完成着他的夙愿,林海音后来写了《城南旧事》,许燕吉则写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两本都是温情的作品,读完让人感到欣喜平静,文字不一定是恢宏大作,也不一定是苦难悲情,它也可以是宁静温情,犹如一壶淡雅沁人心脾的茶,越品越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