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记忆

作者: 陈观南 | 来源:发表于2016-11-07 13:34 被阅读775次

冯唐出身平凡,祖父是赵国人,见过廉颇、李牧这样优秀的将领。他的父亲搬到代地,汉朝复兴,迁至安陵。

冯唐是个小小的郎署长,但年岁已经不小,以至于汉文帝乘着车辇碰见了他,也疑惑地问了一句:

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不到十个字,明君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他温和地疑惑年岁与体制位置的悬殊过甚,又抚着冯唐佝偻的脊背,他依靠在哪。

上来第一个字叫“父”,这是对年长者的亲密尊称。前些年,项羽还称呼范增为“亚父”,只是项羽太缺战略思考,范增一连串的失望,最后离去,无影无踪。

冯唐对文帝的尊称没有好感,但也不能不承认实际悬殊,据实以答。汉文帝一听他父亲曾在代国,自己叹息了起来。

汉文帝未登基前,就是代国的王。它在大汉北部,是几个王子选择中,最难治理的封国:土地贫瘠,匈奴屡衅。王室争权下身命保全,这个年轻的王子用了道家的生活方式,最后反而成了皇帝。

接下来,论到赵国的名将。故人记忆,使文帝想到了李齐,这是巨鹿之战中被忽视的将领。冯唐的记忆,把文帝带回廉颇、李牧的营帐中。同是赵人,意气不同,记忆也不同。于是文帝欣然叹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不仅同情冯唐,复叹时无良将,多好的皇帝啊。

冯唐回话既恭且直:

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文帝一时羞愤而走。

这是一段尴尬的故事。

所有人都在竭力避免尴尬,也在避免尴尬这种心理蔓延到公共场合。俗人尴尬于肃穆环境下放屁打嗝,更有一种尴尬仿似拳头巴掌,劈头盖脸灌入短处,酸辣备至。举座皆笑,挨打者无可施展,只得遗羞而走,心或含恨。

尴尬心理,说到底也是因为记忆缺失。当人缺失记忆反省的能力,自有挑破矛盾的针毡。汉文帝不经意的论将都是浮光掠影,冯唐却踩住了他的尾巴,把一种复杂的深刻用陡峭的直接甩了过去。燕赵多义士,冯唐的耿介令皇帝受不得干燥后的冷冽。

记忆缺失的反省可以补上尴尬的洞窟,在匈奴犯边的境况下,汉文帝有意驱虏,复问冯唐何以言此。

冯唐的记忆再次回到赵国,从上古谈起,让我们感受了一次武将的威严。

上古时期,“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这是将领主宰的时代,给予将领充分的军权。李牧为将,“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之所以后来他能够让赵国大振,也是因为国君有如此气魄,内决于己,外决于将。

汉文帝时,有个叫魏尚的云中守,让云中郡北的匈奴不敢靠近,士卒敬佩,却因为报错了战俘人数,成了阶下之囚。

于是冯唐恭敬地说了三点因素:

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文帝幡然而喜,令冯唐持节赦魏尚,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一日三省的人太少,冯唐后面也没有再继续发挥。我们不妨继续分析这种记忆:

政治结构中的外戚、武将干扰了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开展,政治管理层的经验来自春秋战国,来自楚汉争霸,他们对武将充斥着怀疑,一度导致人人自危。武将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自矜功伐,将权在成熟的时机能够改变君权,体制不能平衡和制约,而且双方都不愿意被制衡。一方独大,知臣不知君的局面不乏往例。

还有一个原因,是外患的紧迫。在汉前,游牧民族的匈奴开始广泛地扰乱中国北部,战国靠北方的国度都感到这种压力,赵国的李牧就和匈奴激战过,秦始皇在六国基础上贯通长城,分割了游牧与农耕的界域。汉初刘邦有白登之围,都在说明外患日益严峻的事实。国家刚刚恢复平静,这时边疆的防守至关重要,因而封贬格外现实,往往格外无情,尤其是一线将领。

在此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冯唐的结论。他的分析将皇帝向将领身边拉了一把,引申出可供文帝操作的方案,实现了第一步。

后来,密州打猎的苏轼,也要自比魏尚了: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以孝称著的冯唐,军政上提醒了文帝,但也只能仅仅提醒而已。他想通过历史经验启发汉文帝,但汉文帝面对更为复杂的权力系统,并没有提高将权。这九个字,是在西汉初年说的,却成了西汉将领集体面对的现实,后来很多人身败名垂,或绝子断孙,周亚夫如是,卫青如是。

景帝时任其为楚相,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免除了,我想应该和他的军政见识有关。

至于武帝登基,求天下贤良,有人举荐了冯唐,但此时冯唐已近期颐之年,不能再为官。这未必是坏事,君不见五六个丞相皆死于非命?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但也是个不能细看的时代,那种豪情的诗意以悲剧落下帷幕的事例太多了。

冯唐走过多难的时期,他生于秦末,长于楚汉,成于汉初,壮于诸吕,衰于文景,老于汉武。他的老让我们有一种通达的认识,正因为老而不死,因为衰而不残,正如贫穷的代国换成后来的天下。

他并不庸俗,和皇帝的对话耿介昭昭,礼而不屈。但我又叹息这样的人没有完全施展,他最风光的背影莫过于裘马向北,持节走进云中郡的城门。他去搭救一个人,也只能搭救出这一个人而已。

想起李广来,汉文帝也曾感叹:

嗟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你看,汉文帝面对郎署冯唐时,说自己期盼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而真有了这么一个人在眼前,他又有了另一套说辞。冯唐没能帮得了李广,我想他对李广也是怜惜有余的。

冯唐易老,施展不出功力,但他通过历史记忆和分析,却得出长久适用的观点,因此冯唐未老。大汉皇帝因为一家的心灵重创,百年也没能愈合好伤口,变得老而阴森。

冯唐踏实地度过了九十多个春秋。夏冬代序,故人之死的记忆让他的眼睛看清了很多。

有人向汉武帝举荐他的那个下午,他正在家中的庭院内,植杖看着一片落叶。那叶子悄然落地,无意树从春向夏的繁盛,因为秋在后面正等着它。

返回目录

相关文章

  • 百年记忆

    一 冯唐出身平凡,祖父是赵国人,见过廉颇、李牧这样优秀的将领。他的父亲搬到代地,汉朝复兴,迁至安陵。 冯唐是个小小...

  • 记忆百年庆典

    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普天同庆,在这样的喜庆日子里,永明村支部与先锋村支部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组...

  • 一个人的历史

    与曹师闲聊,他说人生百年,仅仅有“百年”活着的历史:肉身百年,被记忆百年,墓上刻文百年,于这古往今来的无限时间长河...

  • 百年良言

    百年的历史 百年的劫难 百年的沧桑 百年的巨变 一个华夏的魂 一段历史撵着车轮 沉痛的铭训 记忆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

  • 淡淡的幸福

    朔风猎猎,千百年来吟唱着苍茫安谧; 明月洗空,千百年来见证者亘古不变; 春回大地,千百年来蕴藏着的记忆刻骨铭心; ...

  • 临界的珊瑚

    珊瑚的生成,是千百年海底的记忆。 当记忆在瞬间挥发,依然记得那个仲夏之夜,断裂。暗夜,声音穿透。清晰。...

  • 我为《百年锦江光影》撰写“引言”

    2013年,我曾经…… 引言 《百年光影 锦江记忆》 我们依然生活在普希...

  • 读书摘录||“怎能忘了西游”

    五百年,很漫长吗? 没有记忆能穿透它。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不如忘记吧。 五百年,很漫长吗? 失去的一切, 都无处...

  • 钢铁天真

    历阿修罗,化洛丽塔 穿越三百年,待一次涅槃。 三百年的时间 残缺了身体 模糊了记忆 不变的 是无畏与无邪的心 遇见...

  • 回眸百年 暖春记忆

    吉林市妇联,我工作了整整7年的地方,翻看曾经的一次讲话,竟然潮湿了双眼。 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上的致辞 (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lo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