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帝选定接班人,经历了从恪守章法立嫡立长到根据德才兼备标准甄选太子的发展过程。
通常情况下,皇后所生的长子往往优先被选为太子。一方面为了确保权力永远掌握在自家人手里,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为避免兄弟之间为了争太子位和皇位发生火拼,相互残杀,未被选为太子的皇子就给封个什么王,到一定年龄,带着王妃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发展,品行好一点可以留在宫里。
然而,传统的立嫡立长有时也会被打破,像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并非遵循这一法则。
高祖李渊有嫡子四人,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16岁夭亡)、老四李元吉,在立嫡立长的皇家家法面前,李世民没有资格被预立为太子,但是自认为是强者、勇者的李世民,杀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接着逼迫父亲让出了皇位。李世民的皇位就是通过“弑父杀兄”这种血腥方式得来的。
玄武门之变而当到了李世民为自己选定接班人时,他自然会想到自己当年的夺权方式给皇子们带来的心理影响。
诚然,唐太宗也非常希望继承自己皇位的儿子也是个强者和勇者,但是,李世民在选立太子一事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其血腥程度不亚于当年的玄武门之变,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与当年李世民的所为不无关系。
长孙皇后有生之年为李世民生下了李承乾、李泰、李治3个儿子和4个公主,对此,李世民心满意足。
知子莫若父,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太宗十分清楚地感到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的人品性格有问题,甚至可以用坏来形容。如此一来,在选太子一事上经历了一系列波折。
唐太宗即位做皇帝不久,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太宗就把7岁的长子李承乾立为了皇太子,并对其寄予了厚望。李承乾刚做太子时聪慧过人,十分讨人喜爱,为了更好地培养太子,太宗为他配备最好的老师和辅佐;太宗在为父亲高祖守孝期间,为了锻炼太子的能力,他让太子处理政务;太宗每次出京,让太子监国,此时的太子表现还可以。为了树立太子的自信与威信,太宗有意在朝廷群臣面前表扬他。
但是,随着李承乾岁数一年年长大,却变得越来越堕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喜好声色游猎、私养娈童,狎昵放荡,作风糜烂。
二、私养罪犯,让他们偷盗百姓的牛马,在东宫制造特大的炉鼎,烹煮后大吃大闹。
三、依照突厥人建穹庐,让手下人都穿突厥服;李承乾亲自扮演突厥王的丧礼,他直挺挺的躺在地上,众人围着嚎哭、奔跑。
四、扰民害民,率领猎队横冲直闯,破坏农田。
五、对于太宗派来的老师强加凌辱。
六、暗中收买太宗庶弟汉王李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附马都慰杜荷等,择机谋反,直接向太宗逼夺皇位。
当太宗对李承乾彻底失望后,太宗将培养目标转移到了二儿子李泰身上,没成想李泰更是一位阴险之人。当时,李泰已被封为魏王,他见哥哥失德,已失去父皇的宠信,就自立德名想博得父亲宠爱,妄想谋东宫太子位。
他假意屈尊下士,招揽人才,以供谋位之使。李泰最成功的的表现是,网罗文士们编写出《括地志》呈献给太宗,太宗十分欣喜,给了大量奖赏,每月给李泰的钱物,一度超过东宫。直到魏征、褚遂良上疏劝谏,太宗才停止拔高魏王李泰之举。
与太子李承乾收买朝中重臣手段相似,魏王李泰在确立夺储君的主意后,便抓紧实施他的计划。他把附马都尉柴令武、房玄龄之子房遗爱、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拉入自己的圈子。这些人都在暗中结交、行贿朝臣,准备逼迫太宗立李泰为太子。
正当太子李承乾和次子李泰蓄意谋反的准备阶段,太宗的第七子——齐王李祐率先造反,不过李祐的反叛很快被镇压。在审问李祐谋反案件时,牵连到太子李承乾的部下,其部下把太子李承乾谋反的内幕全部抖了出来。经过彻查,太子李承乾谋反之心果然证据确凿。太宗大怒,立刻废了太子李承乾,将其贬为庶人,同时杀了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太子同党。
太子李承乾被废后,再次立太子被提到日程上,太宗想依次顺延立次子魏王李泰,但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长孙无忌觉得李泰在争太子时表现太过阴谋、奸诈,实在不堪为人君。
李泰生怕弟弟李治被立为太子,就去用恶毒之言吓唬李治。李治胆小怕事,在兄长们争夺太子位的血腥中,他生怕躲之不及。李泰这一吓就把李治吓了个半死,整天心惊胆战、愁眉不展。
李泰的行为被太宗得知后,太宗对李泰更加厌恶,同时,太宗想起长子李承乾临废时说的一番话:“我已是太子了,已无所求,是魏王逼着我,为自保才做出了错事,若让李泰当太子,儿臣死了也不安心!”
老大老二既已至此,太宗最终下决心,立三儿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只是李治生性胆小、儒弱,不像他的两位兄长那样强势,但他性情善良、仁厚,只要好好培养,有人扶持,也许就是一个造福子孙和百姓的好皇帝。
李世民的三位嫡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初七,唐太宗最终把柔弱的李治稀里糊涂地推到太子的座位上,那一年,李治16岁!
废太子李承乾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