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思维,潜意识有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体会。之前看《当下的力量》的时候,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就讲了很多的思维的东西,让我们应该远离思维,进入当下的状态,认为思维只会把我们拉到过去或者未来的虚妄中,让我们痛苦。而只有真正进入到当下,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生命。那也是我之前对思维的一点点认识。最近听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进一步理解了自我1和自我2,我觉得自我1也就是思维,自我2是潜意识,平常的状态下我们通常处在自我1,也就是当下的力量里讲的思维的层次,只有睡觉的时候才会关闭思维。虽然这两位老师讲的角度不一样,不过都是基于思维和当下,自我1和自我2,这两个基本一致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虽然说法不同,但是所指意思我觉得是一致的。

在我自己理解来看,思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当我们出生之后,我们就开始在父母的养育之下,慢慢开始建立思维,我在想因为我们要和父母沟通,我们就需要思维这个工具,我们就需要逻辑,进而进一步用语言来表达,只有通过这些抽象,人与人之间才能沟通,才能合作,才能形成团体社会。当然在我理解来看这个过程,这是一个从完整的我变形,压缩,抽象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人类这个群体,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的创伤,从而带着很多黑色的生命力,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正是在这些思维的基础上,人类建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都是思维的作用。这些思维说是虚妄的,确实都是一些想象的东西,比如记忆,未来的想象,目标和希望等。所以埃克哈特说让我们进入当下的状态,当下才是真实的,只有当下这一刻是真实的,其余的都是思维构筑的虚妄。没错,只有当下是真实的,要做事要创造就得在当下才行。
不过我觉得思维也不全是无用的,我们的社会体系就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一种抽象存在,包括我们的文化等更多的东西。人不可能独立于群体而存在,人类需要合作,繁衍生息也需要关系的存在,这些都需要思维这个工具起作用,因此我们工作生活需要思维,需要去思考,去总结,我们需要去学习前人的思想,站在历史的积累之上再往前走,因此我们都需要思维,需要把所想所思形成可传承的东西。但是因为思维中也包括了你的一切的痛苦思绪,因此此时就需要从思维中解放出来,进入当下,去克服思维对你的不断纠缠。
因此我觉得认知上我们需要知道思维只是我们的一种工具,我们可以放下它,特别是碰到一些痛苦的思维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会放下,进入到当下,可以明白那只是虚妄的思维,不会把我们怎么样。只要我们有这种觉知,明白本质,那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放下这些虚妄,安心的进入当下,或者直接把这些思维抛弃。这样我们便可以较好的去使用思维,明白思维的好与不好,完整的看待它。对于当下的力量,让自己深深的进入当下,我也偶尔有这样的体会,能够体会到满身的轻松,深深融入到整个世界的喜悦。不过我这个人思维是比较重的,我比较爱思考,爱用思维,不过有时候写文章真的也是有种感觉,感觉有些内容是在写的过程中才意识到的,并不是我之前就想好了的,或许是边写边构建的思维,或许是有些东西也是潜意识里流经过来的,只是我也还没有能分辨的非常清楚。
潜意识都被认为是存在的,这一点我也认同,包括《思考的快与慢》也说的很明白,并被大家广泛接受。我想思维和当下,自我1和自我2是共同作用在自我身上的。但是思维和潜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的确可以从潜意识中源源不断的获得智慧和创造力,然后体现在思维中吗?比如武老师说的触碰到潜意识的水流,远远不断的获得创造力。感觉起来,逻辑是通顺的,不过需要更多的切身的体验才会更确信。
在生命旅程中,对这些的觉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思维与当下,去感受思维的无尽,看看自己能否有留白的时刻,潜意识的无穷能量,利用当下的力量,放下思维的牢笼。这些觉知都有助于你从痛苦的思绪中解脱,进入更加愉悦的感受中。越来越相信通过冥想这样的方法,能够感受思维的水流,甚至偶尔能够碰触到思维下面无限广阔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