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读知彌 | 该是中国画史上的唯一

读知彌 | 该是中国画史上的唯一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4-30 09:53 被阅读0次

《一面春风》,是知彌先生《君自故乡来》一书中很独特的一幅作品:仅为一根擀面杖的形象。

我观这幅作品,形象单一、单调,但有画题“一面春风”的诗意,就让人思绪绵长了,因而,堪称中国画历史上的唯一作品——独创一格画面的创作。

在旁白的小品文中,知彌先生讲到了擀面杖的功能母亲用擀面杖教训自己的故事母亲做的面食好吃,等等。我想,这些都该是我们60后、70后两代人所经历过的。想想,小时候,谁没有接受过母亲以擀面杖给以的深刻而惨痛的教训呢?

知彌先生说:“现在每每见到这一根擀面杖——也还是像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一个童趣而又处处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样。”

画家总是多情思的。所以,会将擀面杖与春风联想在一起,与童年的春天联系在一起。当下,正是2020年的大好春光季,读思这样一幅画作,我们自己又该联想起什么呢?

“棍棒底下出孝子。”自古以来的“家训”名言,且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都经历过的。言教与体罚该是家庭教育的辩证法。但自“独生子女时代”以来,这个古训就慢慢被消解了。今天,尤其在中小学校,谁若“体罚”学生,则是会被开除教职的,此类新闻在互联网上也是不乏见的。我就想,“爱恨”这个辩证法本来就矛盾,现代生活中怕是更为矛盾了——爱之教无效,恨之训不能,则只有无可耐何随之去了!如是,严以成人怕是少有了!

“生机盎然的春天。”这其中,最在“生机”二字。“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之计”不也在于青少年时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人生规律的最为经典揭示。但可知的是,青少年岁月里那有那么高的人生觉悟、人生自律?所以,“少壮而努力”怕是还得有“严师”,还得有“擀面杖的教训”,没有这样的“硬教训”,怕是“老大徒伤悲”的多啊!

时代变迁发展了,生活温饱富裕了,“有硬度的教育教训”安在?这确实是个问题,引人深长思之。


相关文章

  • 读知彌 | 该是中国画史上的唯一

    《一面春风》,是知彌先生《君自故乡来》一书中很独特的一幅作品:仅为一根擀面杖的形象。 我观这幅作品,形象单一、单调...

  • 读知彌 | “吃了么?”

    面对知彌先生这幅画作《饿了么》,我就来写一篇《“吃了么?”》。 “饿了么?”除非特殊生活状态下还会互问,温饱富裕后...

  • 读知彌 | 处处留心皆学问

    知彌先生这幅《洗脸吃饭》的绘作,在我看来,撞击人的心灵的,该是那个搪瓷洗脸盆了。 就我们60后一代人来说,住校读高...

  • 读知彌 | 魂牵梦绕的具象

    如果给魂牵梦绕一个具象,在我,那就是炊烟了。我想,与我同一年代的60后也是“同一律”而不会反对的。 现在,居城池楼...

  • 读知彌 | 自带的干粮

    炊烟,最是故乡图景中的典型形象。让人忆想绵绵。 故乡的炊烟中,定会有烙饼的味道。让人回味念念。 所以,我认为知彌先...

  • 读知彌 | 知心的“画”

    《趁热》这幅画作,是让我想起很多的…… 童年时,回到奶奶家,吃饭时,奶奶总是说:“趁热吃!”大伯也是这句话:“趁热...

  • 读知彌 | “神笔”与“心曲”

    “一直想要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成真。” “只不过,倘若真有这么一支神笔——我大概还是最想让心电图,重新再...

  • 读知彌 | 不再旁骛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宅”在家中,“心慧者安”了么?学会了没有“心慧者安”? 这是我今天再读再思知...

  • 读知彌 | 虚心,不大容易

    纳凉取暖,在“人间事”中,都是季节性的为大。今天如此,过去亦如此。 知彌先生绘著《虚室》,即取意象于冬季的采暖物—...

  • 读知彌 | 深切情思的追忆

    《桃李不言》是为知彌先生“父子之情”的第四幅绘作,也是《我的父亲母亲》这一篇章和整个《君自故乡来》一书的最后一幅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知彌 | 该是中国画史上的唯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nh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