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这是家里的书本,1993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距今已经十八年了。
这本书曾经无数次打开,但又无数次放弃,原因只有一个,读不懂。
今晚上,又打开了一次,耐着性子往下读。
读书小组里的成员,已经把12本纪读完,只有我一个人领会错了意思,只读了十二本纪中的五帝本纪。
今晚要读的是秦始皇本纪。
~~
开篇第一句说,秦始皇是庄襄王之子。
在秦始皇13岁的时候,庄襄王已经死去。
年少的王,把吕不韦封为相,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龁,鹿公为将,以图天下。
读着这样的文字,深感年少的秦始皇有着雄心大志,有着深深的谋略,有着用人的心思。
为王六年的时候,韩、赵,魏、卫、楚共击,率兵一出,五国的气势就退了,直接返回。
想到很多电视剧当中,秦王驰骋疆场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年少为王的霸气,在谋略上,在疆场上显示殆尽。
~~
秦王在位的第12年,吕不韦死去,偷偷的埋葬了。
他的门人怎么办了呢?
晋人也,逐出之。
秦人,600石以上收入的夺爵,迁走,不准在秦国都城生存;500石以上收入的,也迁离都城,但爵位保留。
读着这样的文字,感觉着秦王不像电视剧上呈现的那么凌厉,那么不讲一点情面,还是有一些温情在的嘛!
如果说,那会儿的秦王,把吕不韦的万千门人一路杀掉,情况又会如何呢?
~~
秦始皇在位的第二十年,燕太子丹唯恐秦国攻打他们,就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荆轲刺秦的故事,少年就已经读过,如今再次看到,恍若隔世,有些极强的陌生感出现。
电视里的荆轲,书本里的荆轲,这里的荆轲,都有着一个相同的归宿,被秦王体解。
什么意思?
荆轲刺杀秦王不成,被秦王发觉后,反被体解杀之,(何为体解?断腿?断臂?断五脏六腑?断头颅?)接着又派王翦,辛胜去攻打燕。
如果没有燕太子的主动出击,燕国是不是可以多存在一些日子?
易水西破燕,成为秦王又一击破点。
~~
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秦王时年三十九。
自称朕,这个词语由此开始使用于帝王。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
皇帝也由此而始。
庄襄王由此称为太上皇。
遂自称始皇帝,以后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想到五帝本纪里的尧舜禹三位首领,功劳远比他大,但是也没有传于万世的念头,只是论能力推选首领。
念此,感觉这位秦王,有着那么一些狭隘的成分在。
~~
二十七年,巡西,建骊山。
看到骊山,就想起来华清池,想起来杨贵妃,想起来李白,想起来大唐的数百年基业。
二十八年,巡东,登泰山,议封禅祭山川;南登琅琊,后还,过彭城,烧了湘君女神的山庙(孩子说,秦始皇容不下一个女子,太小肚鸡肠,哂笑不已)。
从这里之后,秦始皇开始寻求不老仙丹。
历代朝代,在新帝登基,或者立后之时,都会祭山,应该都是从此处沿袭下来的习俗。
二十九年,东巡遇惊,登之罘,刻石诵秦德。
三十四年,修筑长城。
三十五年,修建阿房宫。
三十六年,准备出游行天下,于三十七年,途中生病致死,葬于骊山。
~~
于后世,秦始皇的功劳可谓大之又大,为后世千秋万世奠定无上的背景。
特别想说的是最后的葬身之地,骊山。
《史记·始皇本纪》里记载说: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动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独,度不灭者久之。
忽然间意识到,电视剧中,那些机关设置,是否都是按照始皇陵墓里的布局进行的重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