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张国平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泰戈尔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
惠特曼说:每日向前走的孩子,遇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教室里待久了,与孩子们打交道久了,对这样的认识越发深刻。
用哲学家的话说:儿童的成长是淘豆芽似的,一天一个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个不确定性,反过来就是可能性。
究竟是怎样的可能性呢?
。。
想起来有一年春晚,有个小品节目。
内容涉及到打工者的孩子,因为跟着父母,父母做什么工作,他们就接触什么最多。
有个孩子的妈妈是卖菜的,那时候没有务工子女的学校,孩子只能跟着妈妈卖菜。
一来二去,这孩子加减法算的滚瓜熟,只要数字出来,他张口就给出了答案,并且和计算机算的还要快,还要准确。
这样的可能性来自于天长日久的熏陶。
。。
朋友书法很不错,经常在书房挥毫书写。
他的孩子没有上学前,经常在旁边看着他书写。
从他手臂的抬起,到手腕的伸展,再到毛笔的顿提挥点,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看。
后来到了学校,开始写字,写出来的字居然很漂亮,再后来学校有书法课,老师教着毛笔字,这孩子一握笔,一挥毫,有板有眼,写出来的字居然比老师的还漂亮。
这样的可能性来自于旷日持久的观察吧。
。。
作家汤汤,业余时间全交给了读书写作,并没有在儿子身上投放刻意的写作教育。
可在不知不觉中,儿子会为她的书写评论,写这本书的前世今生。
一本书的诞生,儿子可以参与其中,最初的创意构思,最后的结局,儿子都有着极为中肯的言语存在着。
这样的可能性,来自于遗传还是是不经意的熏陶与陪伴?
无法得知更多,但是由衷地感觉着儿童身上的可能性,不能忽视,无法忽视。
。。
海德格尔说,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深以为然。
长期以来,教育的目光,尤其是在一线做老师的,总是停留在儿童的现实性上,偏重在儿童此时此刻的表现、现时现刻的水平上。
这样就会致使教育的评价,也总是以现时的表现。而判断为好与不好,至于将来会有什么可能,有多大可能,则很少去隙望,更少去关注。
所以,关注儿童的现实,应该从“现实”开始新的出发。
有一所小学校长说:“为了学生的60年,让他们过好现在的6年”。
这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正是基于对儿童可能性的认识和把握。
。。
只有把握住了儿童的可能性,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实现,一切隐藏的可能性都会成为未来的现实。
在一个孩子的一生中,儿童时期是奠基阶段,奠基的宽度与广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可能性。
就像海量阅读,儿童时期读的书类型阅读,范围越广,孩子的未来可以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多。
儿童行走在路上,不确定性很大很强,可能性也跟着如此。
我们的教育,只有抓紧了这个可能性,儿童的未来就会有更多的方向可以去尝试,而不是只有一条胡同可以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