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宋史古风依旧人物故事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作者: 王二月Jay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23:07 被阅读16次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不但才华卓尔不群,就连情商也是令人钦佩,他一生有三位夫人: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个贤惠的女子,三个幸运的女子,三个美丽的女子,同时也是三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但却不是他的初恋。苏轼的初恋是他的堂妹,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在苏轼的纪念诗文中,他亲切的称她为“小二娘”。情窦初开的少年苏轼,并没有把握好抱得美人归的机会,而是被另一个男人捷足先登带走了。

          “小二娘”走后,苏轼去华藏寺求学,就在那里结识了王弗。王弗的父亲王方是龙岩一带的进士,在当地颇有声望,但王家和苏家并没有交情。苏轼是通过他的好友王庆源认识王弗的。王庆源与王方的儿子王愿认识,王庆源就把苏轼介绍给了王愿,最后通过王愿,苏轼和王弗才走到了一起。

          苏轼记得,第一次去王家是与王庆源一起去借书,王弗的父亲喜好藏书,对喜好读书破万卷的苏轼来说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恰好他一直想找一本《庄子注疏》没有找到,可以借这个机会去王家碰碰运气。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阳光明媚,弱柳扶风。苏轼走进王家的院落,走到王家大门口时,苏轼突然停住了脚步,王家西厢房的小轩窗正敞开着,一个妙龄女子正在慵懒而又优雅的梳妆。(这也是后来“小轩窗,正梳妆”的由来。)正处于爱情真空期的苏轼,看到眼前情景竟然有点痴醉了。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走进王家大门,拜会了王家的主人王方,闲聊了几句,苏轼才提起想借《庄子注疏》的事情。王方爽快的答应了,他唤了一声“王弗”,只听一个女子应了一声,一会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落落大方的从右侧厢房里走了出来,正是苏轼在王家大门口看到的那个对这小轩窗梳妆的妙龄女子。没错,这就是王弗了。王方介绍说,王弗最近在阅读《庄子注疏》。

            苏轼吃了一惊,没想到还有与他一样喜欢《庄子注疏》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佳人,苏轼有点心花怒放,大胆的打量了一下王弗,眉如远山,面如桃花,肤如凝脂,手如荨黄。王弗明白父亲的意思,知道苏轼要借阅《庄子注疏》,于是回房拿来书籍,交与苏轼,说先借给苏轼看,她自己以后在看,同时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够向苏轼请教。这一借一还,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苏轼的妻子王弗,是一个安静而又灵敏的女人,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小家碧玉的贤淑。在古代,女子是不能干政的,“妇人之仁”,“头发长,见识短”,女子一干政,就没有好下场。

          但是苏轼气度不凡,特别尊重女子,他在家里置了一屏风,王弗静坐于屏风的后面,听苏轼与客人的交谈,客人走后,王弗款款而出,轻言细语,谦卑的告诉苏轼,哪些地方他说的很对,哪些地方有些欠妥。苏轼听了,没有不钦佩的。因为他相信她,她聪慧,博闻强识,读了很多书,于是就有了“幕后听言”的千古美谈。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有王弗这样的妻子是每个男人的梦想,苏轼是幸运的,然而他又是不幸的,上天把王弗赐给了他,又残忍的把王弗从他身边夺走。相濡以沫十年后,王弗永远的离开了他。那天,一个坚强的男人哭得一塌糊涂。多年以后,他回忆起王弗对他说的那些话哀伤不已,于是提笔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弗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她死后,苏轼的父亲苏洵为她素食三日,并对苏轼说:“你应该把你的妻子安葬在你母亲坟的旁边。”苏轼按照父亲的话做了,并在安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三万株,不是一株,感天动地的爱,可歌可泣的情。王弗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后来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死后亦同穴

          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弗死后四年,苏轼孤苦了四年,四年后,他娶王闰之为妻。

          在这里我们知道,苏轼并不是在王弗死了之后马上就娶了王闰之,苏轼等待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苏轼犹豫、徘徊不定的过程。究其原因就是,王闰之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王弗的妹妹。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苏轼与王闰之的结合不但没有酿出婚姻悲剧,反而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苏轼也没有想到,在后来几十年的相处中,苏轼对王闰之的感情甚至超越了对王弗的感情。

          王闰之嫁给苏轼之前是没有名字的,这很平常,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古时候的女子都逃不脱有姓无名的命运,即使皇帝的妃子我们都不得不称呼其某某女士,苏轼的祖母我们称之为史女士,苏轼的母亲我们称之为程女士。只有苏轼的三个妻妾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例外,苏轼都给她们娶了自己的名字,可以看出苏轼对女子的尊重。所以说,嫁给苏轼这样的男人,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在古代,没有什么比一个女子拥有自己的名字更加令人兴奋了,王闰之很庆幸嫁给了苏轼这样的好男人,也同时感激姐姐临终前的安排,并暗自发誓,不惜一切代价做苏家的好媳妇。

            王闰之没有姐姐那般锦绣才华,但却不失一个好女子。她不笨,她知道女人最重要的是先做好女人,然后才可以涉及其他,比如学识。她是一个安顺的女子,做女人该做的一切,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柴米油盐,事无巨细,家庭是她一生的事业,爱情则是她额外的收获。或许正是妹妹这种任劳任怨、贤妻良母的性格,姐姐王弗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她深知,她死后,苏轼需要这样一个女人。

          苏轼在密州担任太守的时候,密州地区遭遇旱灾,旱灾又导致蝗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度日如年,整个密州地区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丢儿弃女的现象屡见不鲜。苏轼可不是沽名钓誉、贪图享乐的人,他是心忧天下的父母官,他一上任,就马不停蹄的、心急火燎的赶往受灾区,苦口婆心的劝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与官兵们吃野菜,住窝棚,奋斗在救灾第一线。

          这天,苏轼疲惫的回到家,心力交瘁,他的儿子苏过,当时才四岁,啥也不懂,嚷着问苏轼有没有带好吃的给他。也许,这几日救灾把苏轼弄得很烦躁了,就忍不住大骂了儿子苏过一通。王闰之听见了,过来劝说苏轼,小孩子不懂事,跟他发火做什么呢?你那么辛苦,还不如自己找点乐子呢。于是,赶忙端来洗脸水,让苏轼擦洗一身的疲惫,为苏轼泡上一杯上好的龙井,又为苏轼倒上一杯菊花酒,一边让苏轼喝着饮着,一边为苏轼捶背,浓浓暖意,让苏轼顿时感到家里永远是温暖如春。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在情感问题上,王闰之也做到了一个女子少有的大度与气量。我们知道,爱情是自私的,对女人而言尤为如此,有哪个女子真的愿意别的女子来分享自己所爱的人呢?而面对苏轼对亡妻王弗的念念不忘,她没有怨言。苏轼在王弗死后的十年,为前妻写悼亡词《江城子》,她不是不知道,她也看得懂他写的词,但是她不怪他,一点不怪他,他写《江城子》的时候,唯有泪千行,她看着他,也跟着垂泪。不为别的,只为苏轼这样一个深情的男子。

          在杭州的时候,体贴的她还亲自为苏轼选了一个贴身侍妾,因为她知道,她除了做好一个贤妻良母之外,在琴棋书画上面,她给不了他任何的乐趣,他需要一个这样的女子,于是把王朝云送到了苏轼的面前。

          可惜这样一个好女子命也不长久,王闰之陪伴苏轼走过了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后,她追随姐姐而去。

          王闰之的死,与王弗的死一样,带给苏轼巨大的悲痛,他在祭文中誓言要与王闰之死后同穴:“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轼在祭文中的愿望也得到了实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与王闰之合葬在了一起。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天涯何处无芳草

         

            王朝云是苏轼的第三任夫人,王弗走了,王闰之也走了,苏轼的一片心也跟随她们而去。他开始看破红尘,沉迷于佛学。

          可是,他本来就是一个多情的男子,而爱情又是世间最捉摸不定的东西,不是你说想要就能要的,也不是你说想不要就可以不要的。

          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一个叫王朝云的女子走进了苏轼的生命,苏轼对爱情绝望的心死灰复燃。没错,就是那个“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王朝云。说来奇怪,苏轼似乎与王姓女子特别有缘,王弗、王闰之,现在是王朝云。

          苏轼是怎么遇见王朝云的呢?他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时,与妻子王闰之去西湖游玩。中午在湖边酒楼里用膳,席间有舞女助兴。苏轼被王朝云的曼妙的舞姿所吸引,面对一桌丰盛的佳肴无动于衷,王朝云舞毕,他毫不掩饰的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两相宜。”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细心的王闰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做出一个决定。几日后,王弗暗中把王朝云买下,遣人送来给苏轼当丫环,苏轼笑纳之,那一年,苏轼刚好是四十岁的中年男子。

          王朝云天生一副美妙的歌喉,再加之天资聪颖,苏轼每做一首诗词,她都能够很快唱出来。苏家常常可以听见动听的歌声,每当这个时候,也是苏轼最开心的时候,即便在朝廷发生了什么不快的事,这时候也烟消云散了。

          而王闰之看到苏轼开心的笑容,并没有一点醋意,能为苏轼找到王朝云这样一个女子,她也感到很欣慰。

          临终前把王朝云叫到跟前,再三嘱托她,无论苏轼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离开他。她含泪答应。王闰之走后,王朝云实践了她的诺言,无论苏轼富贵或者潦倒,她都对他不离不弃。

          苏轼晚年仕途不顺,王朝云这样一个可人儿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什么都跟她说,高兴也好悲伤也罢,他都愿意跟她分享,因为她理解他,直到他心中的苦。她是医治他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他赞美她“天女维摩”。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可是,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一场苦难悄悄的来临。有个叫王安石的人搞了一次变革,叫王安石变法。

            苏轼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在他的眼里,王安石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政治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生的富裕,但他忽视了投机取巧的人大大超过真心变法的人。很多人混入变法的队伍,为的是获得更大的权力,以便谋取更丰厚的利益,这些人的险恶用心致使王安石的变法大打折扣。

          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晚年的苏轼被贬到更加遥远的惠州。幸好,他还有一个贴心的女子陪着他,与他一起分享贬谪的快乐与痛苦。

          很多丫环都不愿意跟苏轼去遥远的惠州,苏轼遣散了她们,轮到王朝云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对她说,你还是走吧,那里是一个荒芜之地。

          王朝云说,即使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你,我也要陪着你。因为我答应过闰之姐姐,我不能违背我的诺言。更重要的是,有你在我的身边,吃什么样的苦都是一种幸福。苏轼还能说什么呢,多么深明大义的女子,苏轼差点老泪纵横。

          就这样,只有她,王朝云,一如既往的跟着他,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的来到了当时可以称之为天涯海角的惠州。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朝云的陪伴,苏轼晚年的生活一定要凄苦寂寞的多,因为有了王朝云,他依然有歌声,有笑语。

          王朝云在惠州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适,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转,终于在三十四岁那年带着牵挂溘然长逝了。死之前,她紧紧握住苏轼的手,不愿松开,她含泪劝说苏轼不要难过,人生本该如此,有他伴她走过这么多年,她很知足。

          后来,苏轼把王朝云葬在惠州西湖,墓边筑“六如亭”,又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落花不再上枝头,空悲切。双鸿远游,失伴成只。多少个日子,他都恍惚看见王朝云袅袅娜娜的向他走来,山青水绿,烟波岚影,牵着她的手,漫步湖堤、泛舟波上。

          从此,苏轼心如死水,未再续娶,五年后,他也跟着王朝云的脚步,离开了。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长久的在一起?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可是却永远也得不到答案。也许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因为感情就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猪姑娘:我竟然把这么长的文章一字不落看完了。😂 写得很不错哦,就是里面有个错别字,你再看看,能找出来不?😀
        王二月Jay:@猪姑娘 谁说“小样”只能说对比我小的人说,在我这,它是语气词😁。错别字,我已经改了,不信你再去看看!
        猪姑娘:@沐雨先生 你这个“小样”说的有点早,我比你大了12岁。 😂 有错别字,说明是原创,你再看一遍。
        王二月Jay:@猪姑娘 小样~你是故意的吧?😂直接指出来不就行了,还非得让我再看一遍
      • 一覽山人:“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是思念弟弟蘇轍的。
        有《水調歌頭》詞序為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是蘇轍的字。
        一覽山人:@沐雨先生 不用客氣
        王二月Jay:@一覽山人 对的,的确是写给他弟弟的,谢谢指点!

      本文标题:“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也是多情之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dc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