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离身语意,从提升自己来看,身、语、意都可以作为媒介,实践出很多不同的方法。语言更是社会群体生活运用最广的,音声是个声尘,声尘来运用获得法身的成就,我们叫做密法,也是文殊师利密法。跳舞是身的触尘,是普贤密法,都可以成就的,不要用意识形态马上排除他。
问题是要导入,建设一个完整有效的系统,那是不同的世界。旧有文化是一种世界,新建立的文化系统是一个世界,我们只是期望新建立的世界是净 土的世界,不要再是五浊恶世的世界,这样的人生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才会有意义,而不是一直粘于过去的惯性。
现在惯性已经被意识形体污染的乱七八糟,变成新的五浊恶世了,我们不要这样再造下去,有必要重新架构一个新的净土,那就是菩萨的愿行。透过声尘给我们这样一个体认,可以赋予新的意义跟价值。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随着前面的语言模式的基本架构来看。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告诉我们这五尘境界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实是真实,不是讲事实,真实与事实是不同的。事实是具体存在的,但它也是虚妄的,不真的。
我们在用词的时候,在微观的时候一定要用得很准确;宏观的时候,用的是宏观的词。这个地方已经到微观来了,因为有一点闪失,知见观念就不对了。只要在谈论真理,追求真理的时候,用词不能闪失。
如果平常没有注意这种分别,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留意,这叫疑情,有时候你问人家,他也不知道,因为大家用词都是惯性。事实与真实,观念与概念有差异性, 要做一个行者,这些区别要弄清楚。
透过空有四句,验证一切诸法就是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尘境,五尘六尘尘境,甚至于五识六识都属于一切诸法范围,都是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事实也是无有坚固,它不是真实,所以正法是什么?正法就是一切诸法的本体。
一切诸法是什么,要弄清楚,一切诸法是正法那个本体所衍生出来的相,本体所展现的相。如讲法化身,化身是法身的相,法身是化身的体,这就很清楚了。
语言当中有矛盾,那个矛盾是给初学的人去做辩证,辩证不会有答案,他要留着这个疑情,往后发展他自己就会成长。他成长到某个程度,这个就是那个,这样我知道,那个我知道,之间的关系他弄清楚了,但他不见得会讲。
然后他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留第二个疑情,我要怎么讲才好。在这个过程里,应该那样,可是要怎么讲才对,糊涂一阵子以后就不胡涂了,这是正常状态。
相与体的关系,华严这个地方很清楚。那么复杂的东西,对华严来讲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相宗与性宗来讲,就是难题了。因为相宗只看相,性宗只看体,相与体连不起来,相跟体是理事无碍,华严的标的是事事无碍,本来就理事无碍以后才有事事无碍。
对相宗跟性宗来讲,一个得相,一个得体,相宗叫唯识,因为只取相不取体;性宗只取体,早期叫性,到中国本身以后,才发展成本体。金刚经上佛说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大身就是法身,是讲本体,本体最大。用华严的话来讲,这个体就是理,理体就是讲本体。
不要看语言,依文解义很简单,文后面的那个不简单。一切法无有坚固,坚固的是无形无相的本体,这个很快它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语言文字背后的那个东西要清楚的话,语言文字就好解释了。
华严范围实在太广了,要做为一个行者,有意接触到华严来,就要去接触那个本体,体会那个本体。凡夫不求本体,只求外相,只求外相那就会被外相迷惑,求本体,就不管外相。那个本体是什么,带着疑情,就可以了。疑情要经常锻炼,去体会一下、感受一下,就会获得,那一个殊胜属于你的!(海云师演行,圆明撮意Ⅲ2-24)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深广浩瀚,解码增慧添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