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平乐(yue)》浅谈宋朝服饰

作者: 芊阅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23:01 被阅读0次

    今日看了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且不论剧情与历史的契合度,剧中宋朝的服饰确是很考究,让我这个历史小白忍不住想要进一步去了解其中究竟。

    剧中官服
    从官员服饰颜色看品级

    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

    官帽上为何会有两个长翅膀?

    这两个翅膀是由铁制成,称为官翅。 我们虽然知道他们的帽子是这样的,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宋朝的官帽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吗?其灵感主要是来自赵匡胤,得知它的用途后,涨知识了。

      其实一开始宋朝官员戴的帽子并没有这两根长翅膀。赵匡胤初当皇帝,他手底下的臣子大都是之前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能当上皇帝离不开这些人的功劳。所以这些人一开始都有些放肆,即使赵匡胤当了皇帝,在朝堂之上,这些人也特别随意,经常在议论大事时交头接耳,很不规律,皇帝一看,这样的氛围怎么能行呢?这毕竟是朝堂啊。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可犯了愁。后来他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有了个法子,那就是在他们的帽子上插上这样两个翅膀,这样一来,如果他们还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两根翅膀就会碰到旁边的人,慢慢的大家就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长条玉是什么?  

    笏板(念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礼记·玉藻》里说得很清楚:“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又说:“将适公所宿,齐戒居外寝,沐浴,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意思是笏板有两个用处:面见国君时,国君有什么指示,立刻记在笏板上;将要入朝面见国君,谈点国事什么的,最好把提纲写在笏板上,以免忘记了,非常尴尬。

    笏板(hù bǎn)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剧中宋仁宗
    脖子上白色的圈圈是什么?

    白圈圈叫项圈,从西汉时期就有了,到宋朝才被广泛应用。这种圈又叫方心曲领,材质一般为罗,用途是压衣领。古人衣服穿得多,里三层外三层的,为了防止领子那儿鼓起来,有碍观瞻,就想出了方心曲领这么一个办法。方心曲领,上面是一个圆环,下面是方形的。古人造物最讲究天人合一,于是这上圆下方的方心曲领便与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统一,上法天下法地。方圆上下两个环,二又是偶数,寓意着阴阳协调,生生不息。在审美上,方心曲领,有圆有方,刚柔并济,上天下地,人居中,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美。

    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巩固皇权。“圆”乃天命,“方”乃皇权,这样,天命与皇权牢牢的压住了百官,就是为了告诫臣子谨守礼仪本分,牢记自己的身份,不允许以下犯上。方心曲领巧妙地将服饰设计与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时刻警示臣子:恪守君臣礼数。历代皇帝为了稳固皇权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处处都要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白色的罗布,也体现着官员们对天子的一片忠心,体现着官员们两袖清风洁白无瑕的官场作风。古人最擅长的便是以天命来压制人们,规范人们的道德和欲望。我国古代的封建道德在一方方心曲领上得到了规范,这肯定是统治者所喜闻乐见的。

    剧中曹皇后
    皇后册封时服饰有何讲究?

    宋代皇后在受册、助祭、参加朝会时服祎衣。上有翚雉(野鸡)的图纹。首饰,花十二钿,小花毦十二,并两博鬓。上衣,深青色,交领、右衽、大袖,领边均织成绲边镶饰;上绘饰五彩翚雉形象十二个。袆衣里面衬白纱单衣,衣领为朱红色,上有“斧”(黼)形绞饰,衣的袖端(褾)、底边均镶饰“罗縠”(音胡)制成的绲边,也为朱红色。

    蔽膝,随裳之色,以(音邹)色(黑中带红)为缘边;蔽膝上有长尾雉纹饰,三层。

    大带,随衣之色为深青,朱为里;带的外表,饰有两道绲边,上以朱锦,下以绿锦,镶以青色缘边。腰系革带。

    足著青色袜;舄,上有金制饰物;腰系白玉双佩玄色组,双大绶,小绶三,间施玉环三。其纹彩、尺寸与天子规格一样。

    剧照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清平乐(yue)》浅谈宋朝服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zo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