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宋人及楚人平(五)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4-19 08:15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宋楚交战九月有余,彼时的战场上呈现了一种胶着的状态,宋楚双方均损失惨重,宋国境内已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悲惨境地,而楚国呢,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

其实这场战争已经失去了打下去的必要性,宋国虽然已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但头可断血可流,城池不可丢;而楚国久攻不破,口粮也所剩无几,基本上也维持不了几天,所以再战下去毫无意义。

面对这种尬境,楚王自是心急如焚,如若就此撤兵又心有不甘,所以他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现状,于是派司马子反前去打探敌情。

子反登上土堙欲探听敌方虚实,而此时的华元看到了土堙上的子反,于是,楚宋两位大夫在土堙上会面了。

两位仁义之君的会面是苍生之福,百姓之幸,他们坦诚相待,彼此互勉,他们志同道合,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阻止这场战争继续发酵,避免更多的生灵涂炭。

宋楚两位大夫在土堙上定下君子协议,于是子反回去复命。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交差,庄王赶紧问:“敌情如何?”

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那边已经不行了,快顶不住了。”

庄王一听来了劲头,到底怎么回事?

子反说:”已经到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的惨不忍睹的地步了。”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庄王一听,高兴了,说:“呀,太好了,真想不到他们都到这种程度了,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凯旋回去。”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司马子反一听,赶紧拦着说:“大王,不可,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庄王一听,大怒道:“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你到底是哪头的?”

见楚庄王生气了,我们来看看司马子反是如何解释的。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庄王说:“嗯,那就算了吧!我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拿下宋国再回去。”

估计此时的楚庄王已经是气急败坏了,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就算没粮食,我也要在这住下来,非把宋国拿下再走不可。

庄王这话太不理智哈,完全是气话,也不现实,粮食没了,住这儿又有何用?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

此时的子反是很清醒的,这是给庄王撂挑子的节奏啊,你爱咋咋地吧,反正我是要回去了。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楚王无奈,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子反很有刚哈,居然敢正面顶撞君王,而楚王呢,被臣子顶撞,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借坡下驴,听从了子反的建议,顺势退兵,为何?

这不仅仅是因为子反是楚庄王的亲弟弟,更重要的是,子反能够抓住有利时机以及庄王的性格,因为他了解庄王当时的心思。

而庄王明知子反与宋国大夫互通军情,泄露军机,且当面顶撞自己,他本可以有一百个理由弄死子反,但楚王并没有治他的罪,不仅因为庄王是个贤名的君王,主要是因为子反的做法正中他下怀。

其实,楚王早就不想打了,因为他已知晓宋国的情况,明显就是报着玉石俱焚的态度,而楚国自己的粮草也供应不足,再硬拼下去,只能是鱼死网破。而他之所以一再坚持,不过是碍于霸主的颜面,不好主动撤兵罢了。

现在,子反的做法正合他心意,所以就顺势借坡下驴了。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国大夫主动讲和。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

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呢?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春秋》当中对于这两个大夫私下议和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持肯定态度的,首先两位大夫化解了两国面临的困难,于国于民都是善举,这是肯定的态度

但两位大夫毕竟是臣子,而不是国君,没有权利决定战争是否终止,这是自作主张,这种做法属于越权行为,叔不能提倡的,所以对他们还有一点批评的态度的。

批评的态度从哪儿体现出来的呢?,就是本文的标题,《宋人及楚人平》,把他们两位都称为人,而没有称大夫。

古时,人和大夫的称谓是截然不同的,人更多的是用来称呼平头百姓,所以,这里含有贬低的意味。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以德服人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5

    以德服人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5 本周阅读《宋人及楚人平》和《吴子使札来聘》2020607——2020061...

  • 《左传》之一百二十九

    十五年 【经】 15.1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15.2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15.3 六月癸卯,...

  • 宋人及楚人平

    春秋时,战乱频繁,诸侯为了争霸,巧立名目,发起战争,人民深受其苦。 楚国大夫申舟擅自跨过宋国边境,被宋国大夫华...

  • 读《左传》之一百八十一宣公十五年 上

    【经】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秦人伐...

  • 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古文观止》第47篇《宋人及楚人平》第

    -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

  • 忠信

    《左传》 【原文】《宋及楚人平》节选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

  • 凤囚凰权谋PK大战2.0

    继续~继续~ 五、楚玉PK康王派——宋人醉酒杀人事件 开端:打扮像宋人的市民醉酒杀魏人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连大宋使者...

  • 宋人杀申舟

    宋人杀申舟,楚子遂伐宋。 宋人告于晋,晋侯将救之。 时有伯宗者,晋之名大夫。 闻君将救宋,上朝而止之: 天方授楚也...

  •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十)

    此记第四十七篇至第五十三篇。 第四十七篇是《宋人及楚人平》,鲁史从不记载他国议和之事,但此篇中记载了。...

  • 读《左传》之一百一十八

    【传】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宋人及楚人平(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ny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