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做了一个特别真实的梦,梦到去了卑尔根,那是挪威西部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一直非常向往北欧,想去看看那片远离喧嚣的土地……没有了“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就乘着音乐的翅膀畅游世界吧!
01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Antonín Dvořák
这首交响曲还有一个名字是“自新大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写于美国纽约。也许你对德沃夏克或是他的《第九交响曲》并不十分熟悉,但是其中有两段旋律你一定听过。一个是第二乐章中那段优美的主题,它倾诉着作曲家身处异国他乡时的孤独与伤感,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因为这段旋律太好听了,后来人们把它改编成了声乐曲——《念故乡》。
另一段耳熟能详的乐曲是第四乐章开头那段气势宏大、激昂的第一主题,它犹如一首新时代的颂歌,是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旋律。它似乎在表达人们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初到纽约时的兴奋与激动。
02 亨德尔《水上音乐》
Water Music Suite
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英国籍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哈勒。夏季在伦敦泰晤士河上夜游一直是英国皇室特别喜爱的活动。当时,热爱音乐的乔治一世要求在泰晤士河上举办夏季音乐会,为此亨德尔写了一系列非常应景的管弦乐曲,并亲自为国王指挥演奏,深得乔治一世的欢心。由于是在泰晤士河的游船上演奏的音乐,因此有了“水上音乐”的美名。“水上音乐”气势宏大、高雅雍容、令人愉悦,和皇家音乐的非凡气势十分吻合。
03 肖邦《G小调夜曲》
Nocturne No.11 in G Minor, Op.37 No.1
Frédéric Chopin
说起法国作曲家,人们往往会想到德彪西、拉威尔、比才和圣桑等等。其实,有不少外籍作曲家也与法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像波兰的肖邦。肖邦的父亲是波兰籍法国人,肖邦短暂一生的一半时光都是在巴黎度过的,最后逝于巴黎,被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肖邦写了一生的钢琴曲,他创作的“夜曲”非常浪漫、唯美,像法语香颂一样迷人、抒情。听着肖邦的夜曲,仿佛漫步在飘落着梧桐叶的塞纳河边,恍若间看到19世纪的巴黎沙龙里一个头发卷曲、身材瘦削的男人坐在钢琴前,一直弹到天亮……
04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Songs Without Words “Barcarolle”, Op.30 No.6
Felix Mendelssohn
德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门德尔松,他除了英年早逝,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门德尔松创办了德国最古老的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并复兴了“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他高贵、优雅、低调,他的《婚礼进行曲》广为流传。
这首《威尼斯船歌》的旋律实在太优美了……它选自门德尔松的《48首无词歌》。“无词歌”是门德尔松独创的钢琴曲体裁,它的曲调像歌曲一样优美抒情。门德尔松在威尼斯旅行期间,乘坐“贡多拉”倾听船夫们的歌声,留下深刻印象。他从歌声中得到灵感创作了三首“船歌”,其中最为人所熟识的是第二首。时间仿佛停留在那时那刻……
“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语言做不到的。”——门德尔松
05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4 in C-Sharp Minor Op.27 No.2-“Moonlight”
Ludwig van Beethoven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个有关盲人姑娘和贝多芬《月光曲》的故事吗?它虽然很美,但却不是真的。《月光曲》的全名是《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我们常常听到的是第一乐章“慢板”。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源于德国乐评家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Ludwig Rellstab)撰写的一篇评论,在他听完第一乐章之后,想起了“瑞士琉森湖夜晚水波荡漾的月色”。
实际上,贝多芬在写这首曲子时已经患了耳疾,加上与贵族小姐没有结局的恋情,为这首曲子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它所表达的到底是宁静和美好,还是忧郁与沉思呢?是静美月色中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是朦胧月光下深不可测的大海?或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吧。
06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Symhonic Poem Cycle “Má Vlast”-Vltava
Bedřich Smetana
这首乐曲出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是捷克的母亲河,相当于我们的长江和黄河。整部乐曲描绘的是这条河从两条源流潺潺流出,汇合后穿过山林,流经沿途的波西米亚乡村舞会,流入首都布拉格,随后进入宁静的月夜,最终奔腾不息地汇入大河,迎来日出的场景。它的主题旋律也是非常耳熟能详,有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07 比才《阿莱城的姑娘》
L’Arlésienne Suites No.2-Menuet
Georges Bizet
《阿莱城的姑娘》最早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写的一部歌剧,剧本来自作家都德。这是一个发生在法国南部小镇阿莱城(Arles)的爱情故事。Arles也被译成“阿尔勒”,位于普罗旺斯,是画家梵高实践理想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两年。
后来人们听到最多的是被改编成的《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组曲中的小步舞曲,长笛悠扬、抒情的音色非常动人。有意思的是,虽然这首小步舞曲被收入到《阿莱城的姑娘》组曲中,但它却是来自比才的另一部歌剧《帕斯美女》。不过这首曲子也颇具普罗旺斯风情,仿佛让人走进清晨普罗旺斯迷人的风景画里。
08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Peer Gynt Suites-“Solveig’s Song”
Edvard Grieg
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也是作曲家格里格的故乡。这首《索尔维格之歌》出自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培尔·金特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笔下的浪子,索尔维格是培尔·金特年轻时的恋人,格里格应邀为这部戏剧配曲。
乐曲带着我们走进寒冷的北欧,穿过群山与峡湾,恍若中看到森林小茅屋前一边纺纱一边唱歌的索尔维格。“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由这首歌曲改编成的器乐曲十分动人,它广袤而深沉,有哀愁,也有希望。
09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
The Second Waltz
Dmitri Shostakovich
俄罗斯音乐的旋律非常优美,并带着与生俱来的忧伤与诗情,就像俄罗斯的文学和广袤的土地。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出生于圣彼得堡,这首《第二圆舞曲》选自他的《第二爵士组曲》(虽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爵士乐’)。这首乐曲有种让人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音乐响起,眼前浮现出一场盛大的华尔兹舞会,让人不禁想跟着翩翩起舞。
但如此优美、欢乐的旋律却是肖斯塔科维奇在战乱与动荡中创作出来的。肖斯塔科维奇一生都受困于战争与社会的种种精神折磨。然而艰难的环境给了他创作的动力,他依靠信念坚持作曲,释放压力。或许偶尔也会从乐曲中听到隐藏的哀伤与压抑吧。
10 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Tales from the Vienna Woods Waltz, Op.325
Johann Strauss
说起“音乐之都”大家都会想到维也纳,想到施特劳斯家族和他们的圆舞曲。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会伴随着必演曲目《蓝色多瑙河》和《拉德茨基进行曲》华美落幕。
这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继《蓝色多瑙河》之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又一部圆舞曲杰作。轻快、流畅又华丽的音符描绘了维也纳郊外的森林美景,及人们随着音乐起舞的画面。这首圆舞曲抒发了施特劳斯对故乡的自豪与热爱,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百多年前维也纳的生活气息。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曾在维也纳度过他们多年的音乐生涯,或许大师们也曾漫步在这片森林里,寻找他们的创作灵感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