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觉统合教育育儿在路上
为何会控制不了暴脾气? —触觉发展不足在成年生活中的影响

为何会控制不了暴脾气? —触觉发展不足在成年生活中的影响

作者: 惠心千爱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1:48 被阅读13次

    触觉是一切感觉通路的基础。

    再次翻开王臻惠老师的著作《有能力的爱》,读到触觉的章节,又有了新的感受。

    我曾经写过一篇《没感觉就没感情》的文章,文章中九岁的小男孩HR内腔触觉严重不足(原因:幼年时特别是0-6个月前的按摩抚触不足,6个月后又拥抱挤压不足,剖腹产),常常因为小事情发很大的脾气,平时特别好动,都是激烈的大动作,而且没有安全意识,特别喜欢看暴力书籍,玩暴力游戏(特别是杀人类型的)。为了做某事而完全不顾身边人的感受。为了玩游戏,竟然让九年来一直疼爱他的奶奶离开他们家,令到奶奶伤心欲绝,但他却没有一点难过,即使过后家长跟他讲道理,孩子虽然口头上认错,事实上,由于触觉通路不足,他自己处理身体的感受都应对不暇,对他人的感受没感觉,更谈不上所谓的感情。家长没有感统的知识,对孩子常常是简单的控制、约束、讲道理,有时甚至以暴制暴,孩子在严厉的教育下,触觉严重不足从内腔的迟钝变成了外在的敏感。

    另一个八岁的男孩HM,也是触觉通路发展严重不足,就因为一个绳结打不开,抓起东西满场砸了十五分钟,仍然不能疏解心中的愤怒,满脸通红,胸腔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用剪刀把绳结“碎尸万段”还不解气。我们的训练导师为了帮助他创建通路,曾经在他又有情绪时,允许他和同样也有触觉不足的小伙伴,用彩虹条在导师身上发泄情绪,他竭尽全力地用彩虹条快速抽打导师,一分钟内的速度达到一百多下,他的小伙伴都打累了,他也无法停下来。最后小伙伴已经感受到导师的感觉,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不停地劝解他停下,他仍旧不能控制自己,一直到精疲力尽。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已经开始呈现钟摆式进步,可惜家长自身也是触觉不足,看不明白感统训练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更多的给孩子选择他喜欢的“兴趣班”,或是以学业太多为理由,顺应孩子的失调,让刚刚初见成效的神经网络连结,因为后期持续性刺激消失,没有了神经营养,孩子逐渐又“恢复了常态”。

家长可能想的是:唉!既然这么难调整,反正孩子的性格就这样了,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脾气不好的人,并不太妨碍学习和生活。或者,大了,懂事了,就会好。

    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改善!

    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改善!

    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改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马加爵,就是触觉发展不足的典型案例。

    在“杀人犯”这个头衔扣在马加爵头上之前,他是一个农家孩子努力成功的典范,为人低调谦卑,勤奋好学。然而,为何就因为一时之气,让“杀人犯”这个标签贴住整个生命?杀人犯不罕见,罕见的是因这样一件小事而杀了所有的室友,乃至于连带上并没有伤害他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一路走来全部是赞誉的孩子,发展成不问缘由的“杀人狂魔”?

    事实上,马加爵就是一个从小被放养、缺乏关爱的人,父母将马交给老人扶养,他要“成才”才能被关注,被疼爱。周边环境的高要求,让他触觉变得极其敏感,与人交往都是小心翼翼。农村的身份,让他更加压抑,认为自己种种制约和遭遇的不公,都是源自这样的身份。但凡触及他这个敏感的点,就会让他歇斯底里。最后才酿成那样的后果。

    我有一个友人,也正是触觉发展严重不足的例子。同样是幼年时期触觉迟钝,逐渐下潜到内腔触觉迟钝,吃东西不容易有饱腹感,特别是口腔(味蕾)寻求触觉刺激,对“好吃的”就特别有追求,常常会因为“觉得太好吃”而饮食过量,因此形成肥胖。

    幼年时与父母长期分离,与老人相处,老人本身非常严格,回到身边父母又是非常严厉的教养模式,触觉迟钝的内在又增加了外在的触觉敏感。疑心重,心中对所谓的“被抛弃”“不被重视”特别敏感。与人相处中,会过度越界去担当本不该担当的事,寻求被需要的感觉。

    幼年时的“放养”,形成“漫无目的”的探索。在前庭觉的发展上,较少的刺激使得前庭敏感,这类型的人会特别聪明,凭着聪敏、好学、警惕,加之当下的时代造就,早早就获得很大的成功。但在此过程中,虽然是察言观色,却由于“没有感觉通路”,无法真正体验他人的感受。一旦有冲突,就会爆发脾气,完全顾及不到后果,甚至身体当下受困的痛苦,已经让他不管不顾,任何后果都制约不了这样的爆发。

    内在触觉通路较少,容易固执而不善转弯。对遇见的新事物一开始只注意到好的方面,后来深入接触,才恍然大悟地看到另一面,很容易形成“我这么善良却受骗上当”的感觉。随着事业的成功,身边可以亲近的人反而越来越少,关于人类需求的情感互动,也因为大量失败的共处经历而变得麻木和不信任人。

    身体会终生寻求内在感统的平衡。外在的物质足够丰盛之后,他人羡慕的名利带来的“舒适感”已经不能给自己产生刺激了,内在的缺失越来越清晰地干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一切都得到了,还会这样的“不舒服”!于是开始追求新一轮更深入的刺激。由于不明白自己身心不和谐的根源在哪里,追求的过程中,仍然是没有倾听自己身体的需要。因为吸收大量崇高的知识,而觉得“考虑自己身体感受是一种低级趣味”,转而追求更为“伟大”的成就,苛求自己身体做出更大的奉献和牺牲,有时候因为身体困扰呈现出痛苦或做不来时,头脑里的知识和伟大的目标偶像,就会跳出来谴责自己,与自己的身体“背道而驰”,不得解脱,形成典型的身心分离。越成功,越痛苦,越暴躁,越迷茫。

现在,请慢慢闭上眼睛……

    让我们回到那个充满希望的童年,抚摸拥抱那个触觉缺乏的孩子,帮助TA弥补神经通路的营养,让TA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既能感受他人,也能疼惜自己,拥有一个幸福圆满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会控制不了暴脾气? —触觉发展不足在成年生活中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e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