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的人打来电话,说看到咱们公司公众号上的一篇关于×××(一个现在热点研究方向,国家非常重视)的技术文章,觉得写得很好,想邀请咱们参与他们牵头的一项行业标准。”那天一大早,刚到办公室同事就兴奋地跟我说。
“哦?这是好事呀!看来公众号对于打造影响力确实挺有作用啊,项目合作的机会居然通过公号文章找上门了,咱公司的公众号还真没白做。”
上班路上还在齐老师的写作群里讨论公众号运营和变现呢,到公司就听说了这等好事。
然而,进一步了解之后才发现是我俩太天真了…
“副主编30万元,参编8万元。”报完价后,对方还不忘提醒:“如果是您的客户想参加,您可以先涨一些,多留些利润。”
这是在抢劫吗?之前有听说收一两万,三五万的,他这个也太离谱了,假如有20家参编单位,那算下来这一个项目就能收入几百万啊!这项目再怎么折腾也用不了这么多经费啊!
其实,每个标准组织的会员在参与工作之前,都已经缴纳了会员费,而且对于标准项目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有相应的经费或补助支持,按理说不应再向参编单位收钱的。如果经费实在无法覆盖开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请求参编单位支持,但也绝不可能是这么多,而且还把缴纳巨额费用作为参与项目的门槛。
他们俨然已经把开展标准项目变成了一门生意,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有些机构,有些人,就是这么贪婪。把学术研究变成发财的工具,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进入科研院所以后,不是踏踏实实搞研究,而且每天像搞传销一样给各个单位打电话推销署名,心没有黑透的,或者说还有些忌惮的,对每家收两三万,像上面这种更贪婪的,狮子大开口,动辄就是一家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具体到个人可能他们也是无奈的,只能说这种机构的领导真是辜负了国家的重托以及提供给他们的良好资源,把学术活动搞得乌烟瘴气。
每天想的都是怎么不择手段地捞钱,还能把多少精力放在真正做事上呢?
那些参编单位,交了钱之后又还有多少会愿意做出真正的学术贡献呢?因为那么多钱已经交了,标准内容上做不做贡献你都得给他署名!这样子写出来的标准质量怎么会高,怎么推动技术和行业发展呢?
而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但却没有那么多线来凑份子的,就会失去参与标准项目的机会。
这一系列的操作和传销、诈骗又有何异?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上大学时候遇到骗子兼职的经历。
当时,一是家境比较困难,二是课余时间闲来无事,便想着做点兼职。于是找到了一个电话销售的工作,说是卖电子产品。
到了办公地点(位于燕郊的某栋大楼),先是培训。一培训才知道,这哪是什么正经的电话销售,分明就是骗子啊!
主管给每人发一匹电话号码,要求你拨通了每个都说同样的话,什么话呢?“恭喜您,您太幸运了,中奖了!我们是啥啥公司,现在正在北京的西单某广场举办活动,抽取了100名幸运客户,您就是其中一位!现在您只需要花199元,就可以购买到我们的电子产品三件套大礼包,其中包括一款手机、一个随身听、一个电话手表!(具体是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不是三件套就是四件套)”
妈呀,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这不相当于白送吗?我怎么这么幸运呢?!
对,就是要给对方这种感觉,不买就辜负了幸运女神的垂青,就错过了一个亿的感觉!
其实哪有什么活动,也根本没有什么抽奖,东西好像是有,但我确定它值不了199!
看清本质之后,我想走。可是奈何自己胆子太小,环顾了一下满屋子热火朝天地“工作”着的人,实在不好意思说不干了。于是,一咬牙,心一横,既然已经来了,那就硬着头皮打吧,反正电话那头也没人认识我,撑到中午再走!
于是我厚着本来薄若蝉翼的脸皮,一个个拨通单子上的电话。
结果可想而知,有的接通后敷衍两句就挂了,有的一听是电话销售立马就挂了,还有的听出是骗子,气得骂起街来…
结果,一上午一单也没有成,自尊心还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终于挨到了中午,我跟主管说下午有事得请假,然后一溜烟地跑回了学校。心里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跑,干这样的事实在是良心会痛…
思绪拉回来,继续说“受邀”参与标准这事。
我们虽然对这种行为很不满,但出于礼貌,给对方答复说考虑考虑,跟领导请示下。
其实领导早就说了这类项目不参加,实在没那闲钱,而且以我们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凭借技术能力参与标准内容而署名的,很多标准组织做标准并不需要交钱。
几天之后,某院的那位老师又过来问了,问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们说:“其实很想参加,可公司今年预算紧张,实在不好意思。”
对方听了以后竟然还没有放弃,说了句我听了都想笑的话:“理解,您看看如果有机会给申请一下吧[抱拳]”
想必这是有任务指标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