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回《田园少年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
话说那个老师说了一堂课的英语一个汉字也没有说,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去问他问题,我却顾着我自己玩耍的东西了。只是知道他确实开始说汉语了。
中学新环境的新鲜会让人比较专心学习,结果这个半年的学习英语成绩很优秀,期末考试得了满分,但却连试卷和寒假发给家长的成绩通知书也没有拿到的时候就全家迁往珠三角的东莞了。
拜拜,童话般的田园。
话说如何得到那个满分的呢?因为这个老师非常优秀,发音非常准确,我猜就是因为这个吧,而且虽然当时的课本是第二学期才开始学音标的,但第一学期的课本后面的生词表,却全部标上了音标,我居然就靠那个就把音标轻易掌握了。当然也是前提是这个老师教的发音极其准确。
但这个老师的发音是英国发音的,多年后自己开始自学英语的时候为了转为美国发音又耗费了很多血汗。作为学习者来说这真是荒唐。
那时候我就已经学会了在课文的单词上面标上“零星音标”,这也是现在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因为如果一个单词全部音标都标上,往往就会以这串音标来拼读,结果对拼写形式的拼读能力和印象缺乏。所以音标只是辅助的,要学会跟美国人一样对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才行:
初中一年级下半学期,来到珠三角粤语区,其实过了N年还是说不好粤语,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学生们回家看的电视台全是香港电视台,当时正是香港的黄金时代,影视娱乐节目做得质量很高,甚至广告都拍的很有创意,所以当时没有人看“大陆台”,而香港的粤语是很靠近广州标准粤语的,跟东莞粤语差很远。但其实最大的原因是自己根本没啥语言天赋,反观我弟弟,来了四个月,居然就哗啦啦说得让人无法分辨他是否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孩子。他那时候才小学一年级。
也许虽然语言没啥天赋,但搞学术好像有点天赋,所以当时学的物理化学对我来说是小儿科,初中三年的所有物理化学的课本我每一本只要花一个上午就可以读完,然后考试就可以得80分以上,数学倒是比较抽象,幸好自己喜欢数学,所以上课认真,虽然老师用粤语讲课大部分听不懂,但因为自己喜欢,猜也猜得到老师在说什么。
英语更不用说,无聊得要死,全是会的,英语老师看我英语课总是开小差不听讲,就叫我起来抽检看我会不会读音标,结果全对。其实我当时还知道老师有几个音是发音偏了,还有一个音是错的,我还得跟随她的错的来讨好她。读者看着是否想打我一顿?哈哈。但这是事实。音标当时是很难的课题,很多学生学得头脑冒烟。这难怪啊,连老师都有一个错的:zoo居然读成yoo,这是东莞城区粤语的口音造成的。
可能就是因为第一学期的勤奋学习,和好的发音,居然让我自己冒出这样的想法:那些古怪的跟汉语不一样的语法,其实也有感觉的,有人性的,按照我当时脑袋里面的字眼来说,叫“有道理”,很少老师会告诉学生这一点的。虽然英语课极其无聊,但初一下半学期和初二初三都因为课堂里面会重复讲到语法,所以还是知道,而且很容易被我明白了,其他学生是当物理化学公式一样在死记语法,我却在感觉其“道理”。比如I am running他们是跟随老师的公式:“主语,加Be动词,+ing形式,表示持续着的一个动作或行为”。我却直接跟随英语:我是走着的,而且ing我也在感觉:把它的发音拉长来感觉,“ing——,持续着————”
结果呢,物理化学和英语,我上课不听,回家也不做作业,也能排名到班前几名。老师们都对我无可奈何,小组组长上课前来收同学们的作业,来到我这里的时候,哦,你照例不会交作业的,往下一个桌子去收作业去了。唯一会努力学的是数学。
初二还被级里评选为优秀的十几个学生,还拍了照片贴在墙上美了一把。看以下这个图,就是这个照片,看起来是否很春风得意?这个小家伙还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残酷命运在等着他呢。
初中时代给我的英语又打了一剂强心针的是初二的时候我被选为英语朗读比赛选手,难得的机会,英语老师用的磁带录音机能给我独享,我要模仿一小段课文,就在那里重复听,在模仿,那是第一次体会到语调和节奏和音量这几个要素让英语显得是“活的”,比如到现在在记得的最印象深刻的是the workers’ struggles for better pay and better condition. the很小声低调,for很小声低调pay很大声而且拉长,and很小声低调,better里面的ter也是低调不张扬、等等这些,组成一个像美丽的语音舞蹈演绎,极其自然。这是第一个启蒙老师没有强调的东西。当然,以下这个图不是我的书,我的书已经找不到了,我是不会这样整个单词的音标写上去的:
但可惜的是这个跟音频的亲密接触的缘分就此结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音频的重要性,居然最后学到很高级的英语才突然醒悟到学英语应该用耳朵来学的!
但自己的强悍的纠音和这个区区的两分钟的模仿,就让我跟其他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当然估计跟我的那个“理论”也关:语法都是“有道理”的。
回想起来,那时候是一个极其变化巨大而且内容丰富的年代,从田园到都市,从少年到青年,而且第一次接触到西方世界,那就是香港电视台的英语频道,一下子着迷于西方的世界了。
所以也难怪,自己不会去思考那么多关于英语的学习方式。何况自己成绩那么好,洋洋得意呢。
但初三开始,就知道大难临头了:中考,全东莞一万考生,在争夺门票进入第一学府:东莞中学。其中有如狼似虎的家伙,这跟自己中学里面的小圈子里面洋洋得意可完全不一样,我会想羊羔一样被人活吞的。
所以尤其是初三下半年,近乎疯狂地迎接中考的刀光剑影,开足马力各个学科加把劲。当时英语到不是很担心,只是两年没有啥生词记到脑中,基本还是初一的生词量,因为不爱学习,所以花了时间背了一些单词,而做题倒不算很疯狂,因为我凭着自己积累的那种道理和感觉和语音,哪个答案读起来有感觉,就选哪个,居然也能得高分。
回想起来为了数学物理化学的难题,那是每天马不停蹄十几个小时坚持呢,而且是高负荷的脑袋运转,要是年龄大一点非爆血管不可。但那个年龄是一个人生命力最强的时候,所以能承受。
最后以多三分的成绩勉强险胜进入那个第一学府。几乎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起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