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句,我想死你们了。很久不见的魏老师出现在书香澜梦微信群。
由于五一假期等各方面原因,算起来,大概有一个月未开展专属点评活动。我也非常想念魏老师。此刻,看到魏老师出现,作为魏老师的忠实脑残粉,我在群里等候已久,马上敲出一句热烈欢迎魏老师。
最懂粉丝心的还属魏老师,他应该是觉得仅仅几句话,难解粉丝思念之苦。特地发一张近期玉照到群内,只见照片上一70后男子,站在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借光影交错之原理,做托举飞机状,天空刚好有一大客机。细看下,魏老师精神抖擞,国字脸带着微笑,少见皱纹,也无一根白发,看起精神身体状态都很好。以后我要多向这70后男子学习。
进入正题,今晚点评两篇文章,魏老师依旧做足功课。因为很久没有点评,我也是特别重视,花一下午,做足功课。尝试着写出评语,并在群内抛砖引玉。其中有一点问题得到魏老师认可,我心情大好。
评文过程,可谓是精彩纷呈。我全程坐在电脑前,不肯离开分秒,甚至中间还安排嘉嘉去帮我倒水。我一边看魏老师点评,一边记笔记,遇到绝妙之处,再加以思考,不知不觉两小时过去,评文结束。
对照笔记,写评文总结时,我脑海里第一个印象竟是打麻将,或许是因为魏老师已回成都,也或许是平时接触打麻将的人多,虽然我自己不打。
细想下来,写作能按照打麻将的思想来,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成就。
结合本次评文,两篇文章有的通病如下:
都缺乏细节描写。都看不出人物的性格。都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过人物本身探索人性。
我自己补充一句,都看不到明显的钉子,好像能挂好几个钉子,不明确。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个别语言不精准。尤其是第二篇,有一句我感觉脱节太严重。原文如下:
过节女儿女婿回来,他就张罗一大桌子菜,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过年。好景不长,老吴迎来了自己的孙子,别提他心里有多高兴。
前文正在叙述热热闹闹,突然冒出四个字,好景不长,我以为有什么坏事要发生,结果是孙子出生的好事。
由此我想参照打麻将来表述本次评文心得体会。
细想之下,写文何尝不是打麻将,只不过是写文用的麻将牌张数要多些,常用的大概也就是三千多张,一样的也是排列组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不是都是在打这三千多张牌,排过来排过去。一样的文字,到不同人的手里,出现不一样的效果。正如打麻将,都是那一百多张牌,高手打起来,特别是成麻,一把可以翻到六十四番,甚至一百多番,一把都能赢很多。胡牌的花样也很多,难度越大,番数越高。听闻有什么清一色一条龙,四箭刻,三暗刻,十八学士之类的。同样的一百多张牌,遇到新手或者庸手,经常是很难听牌,至于胡牌也是偶尔来个平胡,顶多两番,我便在此之列。
同样的思路移植到写文,远的不说,三千多个方块字,在魏老师手上,那是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充满着烟火气,透露着大智慧。到我等手中,经常是变成三不像,文章凌乱,语句不通,成不了搭子,也就是连听牌都听不了,更加胡不了。差别就在于排列组合,魏老师那是做清一色一条龙,字组合到一起浑然天成,即使他起手牌不好,他能慢慢铺垫,逐步换牌,最后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新手写作时,往往是急于求成,就像打麻将,急着胡牌,看到有张数,赶紧吃哦,碰哦,胡打一通,自然是出不了好局。
怎样才能玩转三千多张牌,我以为也要参考打麻将。一是强化练习,要学习打麻将,牌不离手,每天都去摸两把,直到练得闭起眼睛摸,能报出每张牌的花色点数。每天读也好,写也好都得练,把常用的三千多个字烂熟于胸。二是打法上,不能关起门来打,要多看对手打什么牌出来,特别是高手,模仿他们的打法。这不也正是写作起步阶段仿写的妙处嘛。三是组队写,一个人练习,局限性太大,组团练习,才能进步更快。尤其是相互之间要点评,指出问题,这样进步更快,正如现在书香澜梦专题会。
除此之外,写文更需要有打麻将的精神。自觉自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多摸多练。不论白天黑夜,随时想着那几张牌,才能听牌,胡大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