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2-2) | 复盘

作者: 天平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16-12-15 14:29 被阅读130次
    Comfreak

    100个人创业有95个人连声音都没有听见就没了,剩下的五个人,三、四个人看起来会成功,然后你看着他一个个死去,赢到最后的就一个人,这一个人不是他多能干,不是他多了不起,而是他善于把握各种各样的机遇,体验各种各样的苦难。

    很多朋友都会问我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是否会创业?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有一丝的犹豫,要么我是性情大变,要么我是在怀疑我的过去。其实很简单,作为当事人,作为自己的选择,不存在重新考虑,只有是否介怀。

    你觉得这次失败主要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停顿很久,甚至对方以为我沉默了。最后我说一句:我自己。

    一、朋友劝告

    从决定创业刚开始,自始至终有位朋友在给我建议,我们既是高中同学,亦是大学同学。我们一起交流产品想法,分析创业风险。

    我们都在动态观望事情的可行性,因为一切条件都未成熟,只是一个想法、概念。有天,他突然问我觉得产品的成功率有多大,我思考了一下,脱口而出,50%……

    他说:我觉得5%都不到,但如果你坚持要做,我还是支持你。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做原型和计划书。

    有一段时间,我们交流没有那么频繁了,再次见面的时候已经是我把产品外包给朋友了。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在争论很多事情和观点,我主张行动起来,困难不是阻碍前进的绊脚石,他坚持保守,根据现有的资源量力而为。

    我感觉到他在尝试说服我放弃创业这个念头,船已经开出去了,不会再回头。我这次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决定,不再畏手畏脚,释放了内心的另一个我,反差较大虽然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这是事实。我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是,语调提高,语速加快,大部分都是我在说,他只是偶尔寥寥数语。

    他说:创业让你变得狂热了,一直尝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我的身上,没有了当初的冷静和理性。

    总结:有些困难背后的核心是,你是否真的具备创业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行动起来也没用。

    二、团队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判断一件事情的合理性,往往忽略了从价值观的最顶端开始,而纠结于现实与过去的成长落差。

    如果我认为接下来创业做的这件事情能坚持十年或者更久,那么刚开始的团队成员能力不是首要标准,而是其对这件事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和成长的潜力。

    如果我认为接下来创业做的这件事情只能坚持一年或者更短,那么刚开始的团队成员选择必须是以能力、贡献大小为首要标准。

    如果现实是我没有选择,但要坚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我必须承担起接下来的一切责任。因为这不仅仅是别人对你的选择,更是我们对自己的选择。

    复盘过程中,我们团队没有技术合伙人,也没有资深运营人员,我们团队三人各自的能力范围单一,但我们愿意合作接受挑战性的运营工作。这刻,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但意味着是一个赌局,同时也暴露出我们的实力。

    产品虽然重运营,但也需要改进用户体验和迭代功能,但没有技术团队的我们有心而力不足。兼职正如火箭升空,助力于初期启动,只能使用一次。发展本质还是源于自身内部的储备。

    我们曾寄望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而吸引技术合作人,曾寄望于融资后招聘技术合伙人,可这只是寄望,而现实是别人除了理想,还要生活,在最基本的物质追求上我们就压根不在同一条平行线上,纯理想的驱动是维持不久的。我曾邀请过,不止一次,也不止一次失败。“暂时不考虑”,是对你婉转的一种拒绝。

    选择是双向的,而我们只是在理想和物质单向考虑别人。别人考虑我们,会从多维度考量,正如考量一份新工作。除了薪资、团队、公司发展前景、所在行业领域等,当然还有老板本身。综合起来如果形成一股势能吸引到对方,很显然,双方都拥有了谈判的资本,而不是委曲求全。

    确实,世界这么大,我们只是没有遇上合适的人,缺少了一份运气,但创业当下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受因缺少一份运气而带来的后果,这就是现实!

    你可能会认为,这不是在忽悠别人吗?

    我反感使用“忽悠”这个词,常常被理解为洗脑,灌输思想。实际谈判中,这是双方磨合认知的过程。如果你坚持这样想,我真替你以后担心。

    总结:一个产品都做不好,核心技术都没确立的公司,根本谈不上造福社会、改变世界。

    三、资金

    判断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如果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强,则可源源不断发展。反之,企业从诞生到死亡的时间=总资金÷每月总开支。后者,需要被动且积极寻求融资以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以探索出造血能力的机会,一切都是融资成功的后话。

    创业前,我一直很不屑以融资为目的企业,认为他们对成功的定义是融资成功,认为他们是赶上这波创业潮流而蒙、骗,认为没有创造真正价值的企业都是流氓。然而,我考虑创业资金预算的时候,刻意用未来的盈利来掩饰当下产品无力造血事实,从而借助融资以降低自身投入风险。这事实我并没有隐瞒,心甘情愿打了自己一脸。

    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无不认为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真正价值,而活下来的只有为数不多。商业终归是商业。

    总结:以融资为目的企业都是耍流氓,而我却是流氓中的一个。

    四、产品

    翻开朋友圈,我曾经发的一条动态:“创业赌的不是产品,而是趋势,由产品引发趋势,是产品经理的情怀,由趋势开拓产品,是把情怀的价值最大化。”

    一段时间里,我对产品的功能及体验期望很低,意识到单凭用户体验一点来说,我内心都无法拿出足够底气来向用户推荐,这是我开发的产品。既然产品各方面都欠缺,缺乏竞争力,那么我需要“扬长避短”,把产品寄托在趋势,然后有了上面那段话。

    实际上,打开产品会和用户预想的功能,以及界面效果差强人意。缺乏丰富的内容,没有特色的功能,但它确实就是如此。如果再让我重新设计一遍,或许也是如此,并不会为了迎合用户而改头换面,但没有如果,因为只有一次机会,要么是黑,要么是白。

    我也曾问过自己,假设冷启动成功了,是否代表成功,其实不然,接踵而来的是技术壁垒,多少产品是在高速成长期输在,甚至死在了技术积累。霎时间,在真正做好产品的世界里,我仿佛自己就像一颗沙子,那种渺若尘埃的感觉油然而生。

    总结:产品是一个融合了人性与生活的艺术品,在做好产品之前 ,请先体验生活。

    五、市场

    兼济天下

    创意无处不在,应用于实体产品,如电子设备类、服装类、家具类等;虚拟产品,如手机应用、游戏、网站、服务类等。大至全民参与国家发展建设而提供创意,小至家庭主妇吐槽某品牌的酱油。创意的声音是多么的重要,正如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从不只有抄袭,创新大门从此打开。

    一度我思考公司名字的时候,曾叫“万物社交”、“第三社交”。意为用创意交流敲开社交的另一道大门,社交从未有界限,这就是我们的愿景。我们的受众人群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是市场规模的潜力。

    独善其身

    社交是双向,我们尽管可以解决企业、产品方,但还有用户。这里将回归到需求本质,每分每秒都有创意想法产生,我们需要如何找到这批种子用户,如何引导他们把创意分享给有需要的产品,如何构造良性的内容互动……。简言之,是产品的冷启动。

    最后结果是我们冷启动策划失败了,现在连自己熟悉的领域也没做好。

    通过公司名字,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想以“万物”二字作为公司名字一部分的时候,你要当心了。咪蒙曾经的影视公司叫“万物生长”,当然我们公司最后叫“雪尔”(share的译音)。

    总结:曾经的兼济天下,如今的独善其身。

    六、商业模式

    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以初始商业模式论输赢,商业本质是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否被广泛用户所使用,喜爱。微软创立之初是从销售软件而获利,而阿里巴巴创立三年未曾盈利,但这不会阻碍它们成为备受尊敬的企业。

    我想引出的是我们前期确实没有商业模式,但这没有对与错之分,更不是作为判断是否创业的唯一依据。产品业务才是你的核心。

    我并不是刻意在逃避商业这个话题,不可否认,前期没有商业模式,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压力,有时候我不禁会想,能赚一块钱也好,哪怕一块钱。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希望。

    我还记得曾天真在BP中的商业模式一页上写道:

    考虑到用户体验,我们知道前期不可能植入广告收入以赢得大规模盈利,既然不是主要的盈利模式,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点列出来。

    考虑到用户信任,我们可能会把最看重的应用推荐位收费免费对个人开发者、创业团队和企业开放,并且还会投入人力物力,组建团队帮助并识别不一样价值的产品,产品在推荐位上一律平等。因此,应用推荐收费也不能作为一个点列出来。

    考虑到合作伙伴的利益,我们深知启动资金对广大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我们希望不是火上加油,而是雪中送炭。如果有了会员收费模式,必然导致资源倾斜不平衡,我们致力打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商家会员收费也不能作为一个点列出来。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随意发挥想象而写出来的盈利模式,想必作为投资人的你也会一瞟而过,而且我们也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因此经过我们慎重的商量,我们持以真诚的态度给出答案:暂无明确清晰的商业模式。

    当时有一个投资人直接评价:“我不看好你们的产品,因为它是公益事业。”

    too young too native。

    总结:不管你的商业模式有多么了不起,请先赚一块钱证明你自己。

    七、风口

    我一直认为风口形成的本质是由于用户生活水平跟不上科技发展,两者相互碰撞,前者适应后者的过程。而现在的风口更多是被定义为资本聚拢的势能而形成。

    如果时间退回2、3年前,正处于资本风口,也许拿到融资就容易多了。而这次我们把最大的生存赌注押在融资上,无疑是把刀刃放到自己的脖子上,等待着资本“推”或“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谓的风口是为十年前的人而准备,处于风口下的我们,应该寻找下一个为我们而准备的风口。

    总结:伟大的创业者总能在下一个风口等着,优秀的创业者即使没有风口也依然活得潇洒。

    八、结语

    快速发展的企业能掩盖很多缺陷性问题,以及矛盾,因为大家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争论问题都以结果为导向而客观分析。停滞不前的企业则会爆发出无数个问题:产品问题、运营问题、团队问题、资金问题、风口问题……

    我的其中一位合伙人曾说过,成功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而成,而失败只需一个。

    因为我们不够强大,常常气愤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不会怀疑这件事背后的价值意义,我现在做不成,我相信总有一天,有人会做成。

    后记

    谢谢大家的鼓励:

    1、这个过程,你能总结出失败在哪些地方,然后想到办法,去解决它,这是有价值的创业。

    2、错过,只为遇见更好的下一个。

    3、顺而不骄,逆而不颓。

    4、别忘了曾经的那份勇气和信念。

    创业(1-2) |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自我涅槃,2016总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2-2) | 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xg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