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Tools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
写作干货——书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下)

写作干货——书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下)

作者: 筑牙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12:27 被阅读1963次

废话不说,干货如下,摘抄了18点对我个人写作有价值的的话,大家各取所需。当然,书里有更多更详细的经验,希望大家去看这本书,当工具书用也可以。

1.抓住一个想法,一个中心的点子,然后去努力落实它、发展它,把它变成一个故事,变成一个讲出了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某些东西的故事,就是叙事性新闻写作的根本所在。

2.为什么要用叙事性的写作呢?对于某些主题来说,如果不选择这样的写法,就意味着根本没人会读。

3.好奇心就跟肌肉一样,你越用它,它就越能干。

4.在做采访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一切控制,这样你才可能积累起事实。可是,当你在写作的时候,你又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疯狂的控制。

5.这个故事的大想法是什么?如果你能在一个故事里发现一个带有普适性的真理,哪怕这真理很傻,傻到像“人就是喜欢在酒吧里乐呵一下”这么傻,那也是很重要的。当你在这种层面上进行思考的时候,我是说,在这种普适真理的层面上进行思考的时候,你就把你的主题放到了一个框架之中,而有了这个框架,你的主题就不再仅仅是某一个酒吧里的某一个人,而是变成了某种人人都能理解和体会的象征或者符合。

6.我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去写,以免为那些写得糟糕的句子而懊悔。当我最初为《大西洋月刊》写文章的时候,我会在晚上8点左右开始写——就是等到我的孩子上床睡觉之后。有时候,等到太阳升起来,我还在写第一句话。我那时的感觉是,除非我把第一句话写对了,否则我根本无法写下去。现在,我会先写完整个书稿,努力不回头去看我写了什么。如果我做了什么激烈的举动,比如在200页的时候改变了我的观点,我也努力不去为此而担忧。我会写那种糟糕的、超长的粗略草稿。其中,第一稿会花最长的时间,也最费劲。第一稿很可能根本没有几段真正值得留下来。

7.我会要求作者把文章给对报道对象一无所知的人看一看。那个新的读者必须能够回答,且必须用一句话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你认为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个:在读完文章后,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人?如果答案并非作者期待的,那么这篇人物特稿就没有最终完成。

8.刚开始写作时我还是个全职工程师。写短故事和小说时,我经常半途失去兴趣,就此放弃。作家应该把事情做完,无论喜欢与否。即便失去了对作品的爱,你也能回过头来改进它们。丢弃会成为你的坏习惯,一定不要。

9.戴维是个很棒的虚构作家,我从他那儿学到,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有时,认清自己的初稿是一件伤心事。你已经一点点推进,很仔细地写,在纸上写出了漂亮的句子和出奇的意象,创造了正确的氛围,结果还是狗屎般的初稿,但这不要紧,你还有时间修改。

10.自己对自己负责。有些作者与自己立合同:我将于某月某日出版这本书。

11.抓紧午饭时间,抓紧生病时间,如厕时也思考你的写作。抓紧所有可能的时间考虑你的作品。

12.永远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13.把最强的力和最棒的措辞留给自己的写作。你雇主的工作要做好,但自己的要做得更好。

14.永远不要迫使自己从写停了的地方开始写。方法当然就是,永远不要停。把这个事放在心里。每次你停笔时,写一个小注或者提醒,帮你第二天往下写。

15.写在纸上。世上的一切研究和采访都没有意义,除非词语在电脑屏幕或纸上一个个出现。

16.采取极端手段。我以前真的有尼龙绳把自己绑在椅子上,强迫自己盯着光标。修改时,我发现自己保留的句子里,感觉糟糕的日子写的,和轻松顺畅的日子写的,数量一样多。

17.享受写作。你不可能确定,正写的书能不能写好。你必须享受写作。稿子离开桌面后的一切事情都不是真实的。桌面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如果你的书赢得了国家图书奖,挣了几百万美元,那很棒。如果彻底搞砸了,六个月不停印了,也很棒。无论怎样,书本身一个词没变,没有更好或更糟。

18.六年前,如果我问年轻编辑最想要哪种书,他们的答案里通常会有“灵性类”。惬意的平装小书一本本出:“做这事的12条禅的法则”,“做那件事的七和禅的法则”。大多数这种书都失败了。编辑很少再说要买灵性类的书稿了。三年前,同一群聪明的年轻编辑开始说,他们想要“叙事新闻”。但情况依然是:成功的作者卖书靠的是写作的力量,而非风潮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干货——书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j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