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内各种黑 Evernote 的文章出来,比如这个《Evernote会成为下一只倒下的独角兽么?》,我想大部分人是通过 Evernote 最近换帅看到了什么,我并没有落井下石的感觉,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互联网人该去思考 Evernote 的问题所在,所以我就继续来黑一下。
Evernote 的成长
每家做大的创业公司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创业故事,Evernote 的故事对我来说耳熟能详,甚至经常做为说服自己坚持创业的教科书。
08 年 8 月 24 号。Evernote 手头只有可以维持 6 个星期的钱。创始人 Phil Libin 凌晨 3 点在电脑前做出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明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关闭公司,遣散员工。
然后,一个瑞典的用户发 email 过来说自己非常希望继续使用 Evernote 的服务,然后问他“你们需要钱吗?”
“当然!” Phil 当时自然而然的就回复了。
10 分钟后,他们在 Skype 上面聊上了。
2 个星期后,他们收到了这位瑞典用户汇过来的 50 万美金。
这真是一个奇迹般的转折点,一个用户拯救了 Evernote!
2008 年金融危机过后。Evernote 提出要做百年公司。一方面,Evernote 开始以用户为中心加强用户体验,并且提出收费;另一方面 Evernote 依靠口碑来进行传播,用数据来证明自己。这让 Evernote 迅速拿下了上千万的用户,Evernote 也在后面加速的融资进程。2012 年 Evernote 正式进入中国,并宣称 10 年不收费。2014 年 5 月,Evernote 用了 6 年时间突破了 1 亿用户的大关。至此 Evernote 总融资 2.9 亿美元,风风火火走到了现在。
Evernote 有哪里不对么
看起来很美好的故事,没有觉得那里不对,感觉目标就是冲着 1000 亿美元市值去的,这么顺利的一个事业不可能有什么不测。那为什么大家都在脑洞 Evernote 会死?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好感损失的太快了。
在 08 年的时候,还没有很好用的一个笔记和文档记录的地方,还有大量的离线的本地软件来去做这个事儿;网页技术也没有达到目前这样的境界,整个 SaaS 的市场还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互联网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地步,所以依靠网络解决一些存储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那时候大家对体验的要求都不高,有一个能用的已经很不错了。当时关注于去解决问题,而并非在乎体验有多好。Evernote 把握了这个机会,而且在后面的发展也在关注用户体验作为重点,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和市场。
然后经过了一轮有一轮的融资,慢慢的看不到了 Evernote 对于体验的追求,只看到 Evernote 在资本市场的风风火火,有点抛弃了当时「初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Evernote 开始大量的去生产自己的周边,去重视一些跟自己产品本身无关的点。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听到过,自己感受到过很多对 Evernote 的不满,比如:同步竟然是全量太慢了、富文本格式太复杂、共享太麻烦、变更记录太难用、没法讨论、Mac 应用太慢、整个 UI 太臃肿等等很多产品上的问题。在过去几年 Evernote 并没有在产品上投入太多,更多的在于尝试各种新的东西,尝试各种周边,尝试各种集成合作。虽然这些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当一个产品本身已经被很多人诟病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本质的反省和改变,只是在追逐周边,那这人心态太好了。
Evernote 的未来?
在很多创业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别人的夸奖、资本的积累、市场的覆盖度、用户的数据都会淹没掉创始人的「初衷」,我看到很多国内公司的创始人在公司刚成长起来就只关注数据层面了,只是一味的通过数据的提升来找到一种快感,这种做法真的好么?有没有真正地深入地用过自己的产品呢?有没有和用户/客户继续保持沟通呢?
看起来很美的一切,其实只是糊了一层纸,这层纸也会被轻易捅破。作为天蝎腹黑男来说的我,认为 Evernote 会有很多种可能死法:
- 被一个抓住企业协作市场的文档服务后起之秀收购
- 仓促转型做智能硬件或大数据失败而死
- 被自己的绵延千里的产品线拖死
- 因丢失大量用户好感而被骂死
个人认为这几种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一旦本来重视产品体验的人不再重视甚至退居幕后;一旦事业重要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一旦用一个做市场角色的人来负责整个公司。那么这家公司接下来的步伐必定是带有追逐资本和市场的烙印的,最核心的产品部分既然已丢,那百年从何而谈?靠着 2.9 亿活一百年么。
写在最后
对于工具类产品,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工具类产品的文章《做一款有温度的工具产品》,工具产品做起来很难,但就是因为难价值才非常大。我认为的做百年公司的前提就是:产品的体验价值可以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去走,一旦核心体验跟不上或者丢失了,那基本也该人走茶凉了,百年企业的说辞也只是博得大家莞尔一笑了。能不能做百年不是 CEO 一句话的事儿,是用户的好感会不会持续的事儿。
网友评论
1.国内印象笔记的运营纯粹是傻逼,恨不得让印象笔记能代替一切,最早闹着要干死word,接着出了个傻逼的演示功能,天天闹着要干死PPT,然后推出一堆要代替各类GTD、TODO的教程,恨不得世界都是他们家的;
2.客户端越做越臃肿,一款笔记软件高大百兆,启动起来卡的要死不说,文件稍稍多一点就各种慢,鼓吹的录音什么的,根本就是个翔,可以录音,但是别指望能够同步,即使你是会员,找官方投诉,各种理由搪塞;
之所以我忍着以上缺点在用的原因是大象web端和移动端的设计十分惊艳,很和我胃口,比同类产品高了一级。另一个是大象和其他软件/服务的协作好,和很多日历计划软件可以链接发送道提醒事项, pocket、微信、渣浪微博里的内容同步过去也很方便。Xmind链接大象账号后思维导图做完就可以发送过去,而且在印象里可以直接看到导图的预览+搜索导图里的内容关键字,pocket、xmind都是我用的重度服务/软件。最最后一点是我怕oneonte这样的东西微软哪一天发神经会duang的一下把它砍掉了,印象就算被收购了用户的资料内容还在,谁旗下的我不关心。
1. Instapaper 和 evernote 分别 作为 read-it-later 主要和候补工具,evernote 作为外来资料主要存档工具,onenote 作为自产文本资料主要存档工具,github作为自产其他资料(代码、设计稿)主要存档工具
2. Instapaper 文章读完后,如果文章好那么 archive,此外如果文章含高亮那么 like
3. Instapaper 所有 archive 下文章(链接由IF自动将存入evernote的Instapaper Archive)定期整理到 evernote 的 collection,若含高亮则进行相应补充(黄色高亮)
4. Evernote 中 collection 下文章中直接进行评论,高亮原文,并在其后用括号括住淡红色字体评论,含高亮和评论的分别打上"高亮"和"评论"标签
5. 具有强烈时效性的文章不长久保存,除非含非时效性的高亮或评论
instapaper->evernote的过程现在也是醉了。还有些问题仍在考虑怎么解决,比如离线存储、github权限...其实说穿了就是不付费你就得不到最好的体验。
嗯嗯,我这算是为自家产品打硬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