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让人羞于启齿之所为,现在人们则坦然接受见怪不怪了;往昔人听着色变的事情,如今的人们却安之若素。
王大胜,现年六十七岁了,几年前与糟糠之妻离异。家庭是一个不讲理的地方,如果想将所有的生活琐事,都搬弄清楚的话,那就不能成其为家了。如果试图将家庭的琐碎之事扯清楚弄明白,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分道扬镳一条路可走了。王大胜与其妻,在勉强过了大半辈子,行至暮岁之际,而各奔东西,其中的是是非非又有谁能白扯得清楚呢。
老王特别生两个女儿的气,据说其妻子是在两个女儿陪同下,与他断然离婚的。王大胜是有保障的退休人员,待遇还是相当丰厚;而其原配离异妻子是农村户口,其余生没有多少经济来源,只得依靠两个女儿接济与照顾。从此处看,若非情不得已,老王的前妻与两女绝不会下此如此决心的。可见,一对老夫妻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老王目前的条件相当优越,成为许多没有经济来源独身女性的首选。所以,离婚后,老王成了香饽饽了,为其介绍老来伴拉纤说媒的说客令其应接不暇。
老王在与前妻离婚的问题上,他知道自己有错在先,但他不能接受她们娘仨不自量力短视和草率的离婚决定。一气之下,决定再找一位伴侣重建一个家庭,让前妻与女儿后悔去吧。
就这样,老王在离婚不到半年后,又找了一位比自己小五六岁,也过了知天命年岁的女子为伴。这位女士姓李,名叫贵香,丈夫几年前因病离世,膝下有一子,现已三十多岁,已经成家独立门户。
老王这次留了一手,并未与李贵香登记再婚,而是不清不楚若即若离,在一起搭伙共同生活而已。天气暖和的时候,老王多在自己家里独自生活,也时不时隔三差五到李贵香那里去住上几日;北方冬季天气寒冷,老王也不舍得交两份暖气费,故多与李贵香生活在一起。
两人结合之初,老王与李贵香就有言在先,每月给李贵香三千元,做为两个人一个月共同生活开销。
当然了,如果是正式夫妻,就无需多此一举;而此种关系,不扯清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权利关系,恐怕难以同住于一个屋桅下吧。
盛夏之际,老王去李贵香处居住日少,故此月给李贵香的钱便少了一千元。李贵香不高兴,便当面提出了异议。老王也不作解释,收拾起自己的东西,便离开了李贵香住所。后经熟人,从中劝和,他们才重新又生活在一起。
是啊,这种微秒关系,两人更侧重于利,而非情义。陌生之人因劳动或者商品买卖而谈钱,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两位同居一个屋桅下的人,因钱而争,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件极为尴尬的事情。
他们彼此小心翼翼在一起生活,唯恐那一句话或者某一举动存有歧义而令对方不悦。可以想象这样生活,对于两个人来讲,并不轻松。
这与每天照着发言稿讲话,用规尺比量地规范着你的行为没有两样,不自在感自然而然常常包围着他们生活中分分秒秒。反过来讲,又有谁能够时时刻刻按照书本讲话,依照尺码行事,老虎尚且还有打盹之时,更何况是平常之人呢。
一次,适逢国庆佳节。老王告诉李贵香,他请人帮忙,趁放假之际要将他的房子修缮一下。早上起床后,老王便准备回自己的老宅。
李贵香忙道:“今天放假,我儿子与儿媳回来,还没有买东西呢。”老王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你儿子与儿媳回家与我何干,每个月应该给的钱都如数按时到位,想买东西款待犒劳儿子自可去采购,告诉我干什么。他懒得搭理她,丢身而去。
李贵香知道自己鲁莽了,也没有敢在言语。到旁晚仍未见老王归来,李贵香没有敢直接打电话给老王,而是找与老王一向要好的朋友打探询问老王的去向。最终也没有打探到老王的落脚处,无奈才硬着头皮给老王打电话,请他回家吃饭。
为了缓和气氛,老王回家时,也买了几道硬菜。
一场风波平息了,但不知另一次意外会在哪里再起。两个各怀心思的人住在一起,真的让人感觉他们好累。为了各自所需,他们无奈还需继续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