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中的苦难书写

作者: 许青栀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7:15 被阅读441次

    一、 “苦难书写”的原因

    《活着》中对于苦难的书写,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作者创作风格的转变。作者直言对原来的创作套路已经疲惫, 也认识到自己原来伸出拳头打向世界,然而世界却不痛不痒。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认识有了新的境界的提升,有了新的信仰。二是对超然人生态度的展示。在写《活着》之前, 余华一直想写一个人和生命关系的小说,但一直都缺乏灵感。

    直到遇到那首美国的民间音乐《老黑奴》。老黑奴经历了很多苦难,家人先他而去,但是她依旧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余华赞同他对待世界的超然与达观,并认为那才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活着》中福贵说“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就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 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来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一个地死去,我还活着。”

    很多人都质疑过福贵的生存信念,认为这是一种动物性的生存方式。其实不然,认真考虑福贵的生存处境,富贵选择一种达观的方式去面对生命的无常,生存的荒谬,这已经是对人生最好的抗争。当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远去的时候,福贵承受到精神上的痛苦,但是福贵坚持了下来,始终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死亡,面对苦难。

    这是一种达观,一种释然。 生命中总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给我们肉体和精神带来伤痛,而余华则教给我们一种面对无常人生的方式——达观、释然。

    剧照

    二、“苦难书写”的特点 

    不同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苦难书写是对野蛮历史的控诉和反思,不同于余华早期小说中对死亡和暴力的钟情,《活着》苦难书写是对宿命人生的展示、对达观人生态度的赞同。

    当然《活着》也充斥着死亡,但是作者想要传给读者的东西已经不同,之前作者给读者传达的是人性之恶, 而这时他更愿意传达的是人生之厄,即无常宿命的人生。

    余华本着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姿态,通过对历史的无理性、现实的荒谬性的展示,书写了个体人在历史中无法逃避的生活困境,展现出历史对人命运的摆弄的现实境况 。而且《活着》中多了余华早期作品中没有的人间温情。包括福贵与家珍的爱情,福贵与刘县长的战友情,福贵与有庆,凤霞之间的亲情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感在里面,整个小说才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

    三、“苦难书写”的深刻内涵

    (一)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苦难是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或者是损害了主体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导致主体人受到肉体或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其表现形式是失去或者是不合理。富贵自从倾家荡产后一直承受着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打击。国内战争时,被拉去当炮兵的那几年饥寒交迫不用说,差点连命都丢了。后来又经历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灾难性事件。由于一些系列的不合理的人为因素,福贵一直陷于物质贫乏的状态。

    在精神方面,福贵更是受了接连不断的打击,他们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死亡。 面对非理性的历史环境,面对无常的人生,福贵没有选择逃避,他抗住了生存的压力,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尝尽人生之厄后,他选择了乐观面对,淡然处之,豁达地看待世间的事情,对待善与恶一视同仁。

    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他学会了寻找生活的乐趣,赋予老牛人格,和老牛对话,甚至把老牛当成自己。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表现出人生命力的顽强与韧性,很值得人们去认真思考。

    (二)由苦难到悲剧的崇高之美的价值。

    《活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尽人生酸甜苦辣的乐观豁达的老者的形象,表现出人强大的生命韧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终极关怀。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一般不是为了接受什么教育,而是寻求一种精神的快乐和满足。而悲剧则是使人先经历痛感然后再到快感的过程。《活着》产生了一种“让人由悲悯到崇高” 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也经历了一个先由痛感然后再到快感的感受过程。福贵苦难的一生时时刻刻牵动着读者的心,让读者和福贵,同呼吸共命运,让读者忘掉了自身,完全沉浸在福贵所经历的苦难中,最后通过福贵的乐观和豁达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展示出人顽强的意志力与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引起了观众的崇敬之情。

    剧照

    四、《活着》的“苦难书写”的艺术特征

    (一)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

    我们看到,不管是余华的早期作品《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还是后期的《许三观卖血记》,作者都是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以一个全知全能的零度情感的姿态去写作。

    而《活着》余华则用由主人公福贵的第一人称来叙述, 对于这个问题,余华自己曾这样说过:“我仍然用过去的叙述方式,那种保持距离的冷漠的叙述,结果我怎么写都不舒服,怎么写都觉得隔了一层。后来,我改用第一人称,让人物自己来发言,于是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叙述了里充满了亲切之感,这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关键⋯⋯”很明显,我们从余华的话中可以了解到第一人称是有利于苦难书写的。

    首先,第一人称叙述是主人公对发生的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这样则容易创造出一个连贯的故事。《活着》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而且第一人称叙事者又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福贵采用回顾性叙事的方法,从现在的角度追忆过去的事。有利于把福贵这一生经历的身边亲人的死亡和各种苦难集合起来构成福贵的个人苦难史,使故事完整连贯。

    其次,第一人称是所有叙事人称中最具有个性色彩的叙事方式。事情由主人公自己所经历,使叙述自然逼真,有利于主人公表达出对人类生存最真切的感受,容易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活着》中,福贵对苦难有直接的感受和表达,给读者一种代入感,读者和文章中的学者“我”一样,同样作为福贵苦难故事的倾听者,拉近了读者与福贵的距离。

    再次,叙事视角的选取和作者对于世界的看法密切相关。余华认为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高尚的。于是《活着》中福贵用老年人的宽容和平静去体现生命的本质—苦难。而且福贵的一生不需要别人的评价:“福贵讲述的是他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而如果第三人称来叙述,则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则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如果福贵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那也就无法体现出福贵是一个高尚的人了。

    (二)创作风格

    从创作风格来看,《活着》是余华转型作。余华早期作品迷恋于死亡,暴力,血腥的叙述。《现实一种》写一场由于小孩的过失而导致连环杀人的作品,暴力是人内心的渴望,是人性之恶的表达,是从暴力,血腥和死亡中体会到对人性之恶书写的狂欢。再如《河边的错误》写疯子连杀三人, 警察又杀掉本来应该赦免的疯子的故事,体现出暴力,血腥,死亡的无处不在。

    然而,余华的后期小说《活着》则有了很大改变。他不再沉溺于暴力与血腥中,虽然也有死亡,但是死亡作为一个引线或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作者的关注点已从死亡本身转移到死亡背后的主体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余华试图通过对一系列死亡的描写,展示人顽强的意志力与不妥协的抗争精神,通过对福贵苦难的描写,表现的是富贵的坚忍和高尚,流露出的是充满人性的人道主义关怀。

    (三)语言特点

    首先,整个小说是以福贵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苦难,其语言平实质朴,真实感人,毫无夸张和粉饰。这样的特点首先取决于福贵的身份。福贵是一个历经苦难的老实农民, 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只会把自己一生 的经历,用平时自己生活中的语言讲出来,其平实无华的语言中透露着福贵所经历的岁月的各种沧桑和苦难。

    其次,平实质朴的语言有着自然真实的特点。苦难,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困境,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所以任何夸张和掩饰都无法使读者真切的体会到小说中人物的苦难, 也无法唤起自己的苦难经历。只有平实的语言,真实自然的表现苦难,才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再次,语言的特点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余华按照自己对人物理解,没有赋予福贵过多的抱怨和控诉。正如余华自己所说: “歌中那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旧很友好的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于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在福贵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磨难后,福贵的心态应该和老黑奴的心态是一样的,即是平静安详的,也学会了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所以语言也应该是质朴平淡的。

    剧照

    五、余华《活着》的“苦难书写”的价值

    《活着》是余华苦难书写的代表作,他通过富贵悲惨的人生表现苦难,是对当代乡村农民的深切关怀,对当代乡村农民生存现状的再度审视,传达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让读者从人物的死亡中感受到人类所经历的共同的苦难,唤起读者同情悲悯之情,也通过福贵勇于对命运的嘲弄说不的抗争精神表现崇高,见证人类精神的强大和生命的顽强意志力, 使读者在感受福贵的时候,自我审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

    余华的《活着》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对苦难的超越。福贵没有陷入到巨大的精神痛苦之中,他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表现了个体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反抗能力,表现了生命的坚忍,让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本质,是对人性的关怀, 对人类心灵的深刻剖析,对身处苦难的人类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唤起人类对苦难的记忆和思考。

    再次,《活着》 展现出了一个关乎生存,命运,抗争,乐观的苦难世界,用人性的坚韧去承受苦难,用人间的温情抗争苦难,用达观豁达的态度去消解困难,让福贵在苦难中自我救赎。通过福贵这一形象的塑造,告诉人们正视苦难,接受苦难,并且战胜苦难,消解苦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释然andy:归根结底,写的是一份随遇而安,人物和时间共同走过,苦难才会藏在字里行间
      • 阿亮的月亮:这样的作品,让人思考,每一个人的“活着”,都是一种独特的历练。书评很用心哟。
      • 素言_b253:紧紧抓住苦难二字,深入剖析小说,道出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再现了福贵的苦难人生,引起读者对活着的深度思考。
      • 缘分_986c:写的很好。我也刚看过«活着»,看完后自己的感觉就是富贵对生活的乐观。我总结就是"逝者已逝,活着的人仍要努力的活着",再也说不出好的地方,您说的真好
      • 杜言其说:超越苦难,能做到的都是了不得的人

      本文标题:余华《活着》中的苦难书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m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