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娥原名张式沅,1905年10月11日出生在获鹿县范谭村,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由于时局动荡,张良弼将一家人从获鹿老家接到保定。安娥在保定度过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父亲张良弼整天把着书本,对孩子们从不露个笑脸,只有面对安娥才有笑脸。有时他也与安娥谈谈诗文和《西游记》等,偶尔还教安娥唱一两句京戏和歌谣。安娥最喜欢《小白菜》、《小草鸡》、《直直腰》等歌谣。父亲是安娥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1918年,张良弼因病辞去了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校长职务,开始在保定试办织毯业。安娥入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后改为河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五四运动后,安娥不甘受女舍监的压迫,带领全班同学罢课,住到校外小旅馆,迫使女舍监辞职。
1923年,18岁的安娥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3年后与美专同学邓鹤皋结婚。1926年6月邓鹤皋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派遣,去大连任中共地委书记,安娥与他同行。
《大连市志》载有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26年春天‘福纺’百日大罢工进入艰苦时期,中共北方地委派邓鹤皋(邓洁)、张式沅(安娥)来连加强对罢工的领导。为了安全,安娥和邓鹤皋隐蔽身份,晚上在黑石礁附近的王大娘家暂住,白天,深入工厂了解情况,教工人认字、唱歌,讲革命道理。”
安娥:上苍赋予我美貌,亦赋予我才情与豪情
住在老乡家,深入到底层,以文化人的身份传播知识的火种。日子虽辛苦,却兴兴冲冲。这时候的安娥有爱人,有理想,生活里有音乐,有歌声,有老乡的热心。这样的生活才与青春与激情一拍即合。
听到罢工工人自编自唱的《工人团结歌》,安娥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便把歌词改得更琅琅上口:“起来起来,齐心协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是我们的!”经安娥修改,《工人团结歌》传唱更广。这是区境内第一首群众革命歌曲。
安娥:比电影演员毫不逊色
1927年1月安娥与丈夫告别,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下半年,安娥听说,7月13日由于叛徒告密和招供,邓鹤皋与40多名党团员和革命群众被捕,并被判死刑。安娥痛失爱人,后与与中山大学的职员,中共党员郑家康相结合,郑家康介绍她去苏联国家保卫总局,由此安娥开始她的特工生涯。
1929年11月安娥回国。她却接连得到几则不幸的消息:中共地下组织正遭遇大破坏,不久前回国的郑家康也被捕牺牲。
老去的男神们:主席1960年会见梅兰芳(右二)田汉(右三)老舍(右一)
经人介绍,安娥来到南国社,同田汉相识,两人常在一起讨论文艺,彼此都有棋逢对手相逢恨晚之感。得知田汉已有婚约在先,这位历尽沧桑的燕赵才女压抑住心头的失望,爽快地笑道:咱俩不妨将儿女之情抛在一边,来个纯文艺交往吧。
闻言,田汉激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