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妖蛾子之一
生活待我不薄
读的文章多了,忍不住手痒;看的笑话多了,忍不住心痒。这是一种病,得治。有时侯看到别人文章后的评论游戏,觉得读懂了,跟进去参与,也发上一句半句,捧个场。结果后续的嬉笑出来,跟人家不在一个频道,更不在一个水平。很尴尬,还得罪人。所以,我还是做个吃瓜的群众吧。这种手痒的病还得自己治。于是,我开始自言自语,自我陶醉。
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多年前我曾写过这样一个系列文字,类似于点滴积累的日记,把一天或几天之内的有触动的事和想法记录下来,再整理一下,把可以公开的部分发出来,自娱自乐。去年开始整理这部分文档,内心仍旧很难平静,仍有一些温度。正是这些余温尚存的文字的滋养和浸润,疗愈了我这么多年的内伤。也正是这些日记片断式的记载,让我对过往有无限的怀念。
突然想把这个写给自己的系列延续下去,没有任何前兆,像一场夏日午后的雨,说来就来,那就写吧。但愿它不像夏日午后的雨那样,说停就停。早起散步时我突生一念,世界虽对我不公,但生活待我不薄。也许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念头,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光阴的积累萌生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让我在伤过之后仍有思考的能力,仍然对未来充满自信。
每一个新媒体平台都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有很多高手(不是那种网络写手,而是真正的作家,纸媒时代的主流)。我不太懂他们来新媒体的目的,至少我不认为他们是来淘金赚钱的。我自认为,这是作家和文学家们的一种嗜好,对文学和文字的天赋秉性使然。当然,也存在推销自己作品的迹象。这也没有什么,毕竟作家也需要生存。但是,他们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使我对他们始终心存敬意。
语言是一门艺术,这勿毋庸置疑。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渐让语言成为一门技术,写篇文章可以让机器代替,输入主题关键词前因后果篇幅,点击生成,人工修改润色即可。造个假更容易了,洗稿的软件层出不穷,作家们的生存也有了危机。但是,机器没有思想,作家们有思想。思想这种抽象存在无法模仿,至少在目前看来如此。
早晨买鱼苗时,卖鱼的大姐给捞了两只虾。回来放在鱼缸里观赏,通体晶莹剔透,活灵活现,生动可爱。我很喜欢这种透明的动物。也许,人在污泥浊水中混得久了心累,更喜欢一眼看透事物本质。做人做事,我更喜欢开门见山,不费心思。因为长期要哄孩子们学习,动的心思太多了。现在,我更喜欢直接告诉孩子们,你应该怎么学习,为什么,一二三条一列,简约易懂,完事。
对于语言的操控也是这样,我喜欢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尽可能把复杂的东西简洁化,而我只需要逐步提高叙述的精准度。回首过去,这个世界对我不公,我许多的理想变成了空想。展望未来,生活也待我不薄,我依然有读书和写作的能力。正如有位作家所说,读书的意义,大概正是: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2019年07月24日记录
2022年12月15日整理定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