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wxh道学•国学•养生简书·道学
《道德经》杂谈:儒道的区别

《道德经》杂谈:儒道的区别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09:25 被阅读425次

     中国文化的支柱,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和谐社会,个人通过修身实践天道而获得人生的意义。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希望建立一个知足常乐的人间乐园,个人通过觉悟道而获得永恒的安宁。

    二者有何差别呢?

    二者的差别首先表现在有不同的宇宙根源。

    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在中国远古的思想中,“天”是宇宙的最高根源。《诗经·大雅》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周朝的统治者自称天子,他的地位是天授。儒家继承了这一思想,把天当作宇宙的最后根源。孔子面对子路的置疑,赌咒发誓,会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颜回过世,他悲痛万分,说:“天丧予,天丧予!”他在卫国,心怀叵测的大臣试探他的心意,他说:“获罪与天,无所祷也。”他认为他的作为以及他所秉持的信念是服从于天的,所以他说:“知我者,其天乎?”

    道家不一样,道家认为宇宙的最高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不物”;道在天地之先,“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创生万物,是一切的起源和归宿,它“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是唯一的,绝对的,永恒的,是天下万物的母亲。

    道做为宇宙的最高存在,是对天的超越,天不再是最高的本源。而降格为与“地”并称,共同指代自然界。

    我们固有的印象好像道家比较保守,但实际上它非常具有革命性,因为天的话,还有个天子代替天来发号施令,因此,它造成了一定的差别性。但道不一样,道创生万物而不占有,让万物各自作为,而不下指导棋,彰显了道的自由性格。

    其次,儒家强调“天人合德”,道家追求“与道合一”。

    在儒家看来,天是有德的,天给了人向善之性,因此,人应该选择行善,止于至善。孔子回忆自己的一生,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言之天命,就是天道,天德。最大的德是什么,就是代天宣化,为苍生谋福祉,为天下谋太平。孔子为实现这个使命不辞辛苦,周游列国,寻求实践理想的机会。

    儒家所言的这个德的特色在于,它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的。虽然儒家的最高根源是天,但天的特色在于,“天听自我民听,天意自我民意”,因此,一个人有不有德行,符不符合天道,需要众人的评价。

    我们往往错误的认为,好像道德是为别人考虑,是为别人好,恰恰错了,讲道德是为了自己好。如果一个人与父母、兄弟、亲友、邻里相处融洽,大家都愿意与你在一起,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有什么好都愿意和你分享,你和大家相处非常的愉快,不是对自己最大的好吗?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啊。

    道家不一样,道家认为,如果你要讲德的话, 就证明了无德的存在。《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一旦确立了德的标准,大家纷纷用这个标准来粉饰自己,你又怎么知道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呢?因此,道家并不强调人的道德性而是强调人的自然性。在道家看来,人本来是无知无欲,纯朴天真。《庄子·马蹄》说:“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但人的欲望多了,于是相争、相杀,并利用仁义道德为自己辩护,因此,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道家强调悟道,但这个道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道可道,非常道。”那么,怎样才能与道合一呢?老子的方法就是“致虚极,守静等。”虚达到极点,静完全确实。虚就是排除个人的欲望,静就是不要有什么行动。不要有什么行动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带着刻意的目的去做。庄子说:“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好像背后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你不得不去做。能做到虚,守住静,那么道的光明就展现出来了。

    大道无名

    第三,儒家强调道德,体现了宗教情操,道家追求悟道,表现了宗教向度。

    所谓宗教情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避免物欲的争夺而相仇相杀,体现了情感的需要。所谓宗教向度,就是人类不满足短暂的存在,他需要一个永恒的世界来安放自己的灵魂,体现了精神的需要。

    儒家强调道德,道德本质上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儒家表达的最高人生境界就是求仁得仁又何怨,甚至为了仁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道家追求悟道,道作为一个超越性的永恒存在,会给无数居无定所,游离无根的心灵提供精神家园。从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神论宗教,但中国人并不缺乏宗教情操和宗教向度。中国文化之所以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从未被外族消灭,反而日益壮大,有赖于儒道两家给中国人立下的文化根基。

    第四,儒家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而道家的视域是把人放在道中看,宇宙中看,人就不具备中心的特质。

    儒家强调德,人有否有德行不能自己说了算,也不能神或天说了算,归根到底是由人说了算。因此,儒家的生活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且必须有为,因为只有主动性的修养自己,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才能得到人群的认可。

    道家不一样,他把人放在道中看,放在道中看的话,万物皆是道的产物,人和万物皆是从道的母体中产生出来,人和万物皆有价值,人虽有灵,但万物并不为人的存在而存在。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人和万物在道中地位平等,人并不比万物高贵多少。因此,以道家的观点来看,人与万物相通。庄生可化为蝴蝶,蝴蝶可化为庄生。“我见青山多妩媚,我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道家展现的世界,是一个可以浑然忘我,可以与天地万物混同一体的奇妙世界,道家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用海德格尔的说来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道家展现出来的世界是如此美妙与令人向往,但对于大多数在世俗世界被物质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现代人来说,未必有时间和精力追求心灵的愉悦。因此,学道家的大概有三种人。一种是老年人,老年人不再像年经人那样有充沛的体力去追逐和享受物质带来的感官快乐,反而更容易接受道家虚静自然、淡泊简单的生活。第二种人是失意的人,没有得到物质世界中自己想要的,只好在精神的世界中找到一些安慰。第三种是有智慧的人,道家不是末路哲学,它蕴含着大智慧,不管修身还是治世,安顿心灵还是治企治家,道家都可以提供独特的思想资源。

    希望大家都是有智慧的人。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一个摆渡的人:写的很好,儒家和道家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孔子的理想是让人人都成为一个君子,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理想社会。而老子则领悟了道的奥妙,提倡大家顺应自然的法则,过一种清心寡欲,朴素宁静的生活。同时《道德经》还阐释了宇宙和万物生成的过程,老子用富含哲理的诗句带我们认识了形而上的“道”,给人带来智慧的启迪,只是老子的境界太过幽深,曲高和寡,以至于没有能像儒家思想那样在大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北池鱼:@一个摆渡的人 您的见解很高明。:+1:
      • 知玄鸟:老子所言之道,宇宙及其万物运动之轨迹,物是人以名而成,实无分而合一为宇宙。但宇宙之内任一点位皆可称其为物,且其必动而不息。就如星汉之运行,环环相套,微观宏观同型架构。以此读老子之言,道确可道却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物物本无界,物物动相迭,局部整体生生化化,自自然然。人以神灵自居却常穷困于此,不明三才之道,不感自身之德,皆神灵之祸。
      • 执意1:道家思想主张明道,悟道,顺势而为,以恬淡,安逸的生活为乐事。而儒家思想却以修身养性,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己之重任,努力拼搏取得成就来充实人生。道家很好地诠释了有智吃智的雅士生活,而儒家却也吃苦耐劳,身体力行地展示了实干家的生活状态。两者皆佳,任君喜欢。
      • 陈陈_19b4:愿我疲惫的灵魂找到诗意的栖居……
        北池鱼: @陈陈_19b4 会的。
      • 东非虎:道教的确是就宗教,而且中国历朝历代大多奉道教为国教。只不过,是宗教,就必须要造神,找一些合适的人,塑造成大家顶礼膜拜的对象。如太上老君,张天师。他们的生平事迹,在民众中,逐渐演变为神话故事广为流传。这离道家朴素的思想,其实相去甚远。但是,诸子百家中,几乎只有儒道两家能流传至今,生生不息。不能不说他们宣扬的价值观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上也有人曾想破除这一切,但终究都失败了,希望我国传统优秀思想的火炬能够传承下去,长盛不衰。😄👍👍
        北池鱼: @东非虎 是啊,儒道能传承至今,自有他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学习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根在哪里。
      • 石竹:好文👍👍👍☕☕☕
        北池鱼: @屿木 谢谢关注。🍒🍒🍒
      • 海若神: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佛教决不可忽略。自佛教传入,影响了儒道。
        北池鱼: @海若神 如果比较三教异同的话,够得写了。
      • 青山过红尘:若将人生之意赋之于价值,那么儒家 个体价值终于他方(他人或社会),道家 个体价值则重在己身
        北池鱼: @阿夏_ 孔子和老子谈的都是治国的大道理,因此很少谈到个人的利益。很多人利用他们的思想,自己谋利,
        青山过红尘: @赵大山 嗯,我的理解尚浅,以前读过但知解甚少吧,看到的更多是自身立存于世的态度(忽然想到是否是我只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而对其他视之若无?)
        北池鱼: @阿夏_ 细细品读《道德经》,老子也是在为众人谋也。
      • 可道非道:儒家有天的信仰,拜服。中国人没有的天,道又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难怪精神缺失。
        可道非道:@海若神 是的,有精神的中国人还是有的,虽然不多。
        海若神: @可道非道 中国人精神从不缺失!你可以说一部分人缺失,不能说所有都缺失
        北池鱼: @可道非道 信仰解决的是人类心灵的问题,人无信仰,便如镜面蒙尘,无复光明矣。
      • 悠闲看世界:文言:先天天弗为,后天奉天时。在儒家眼里,天并不是最高的。儒家更侧重自身的修养,也就是德,并与道合。道家把道放在第一位,也讲德,道为体德为用。修德与道合,修道含其德。两家侧重点不同,只是方式或者法门不同,根源没有多大区别。
        北池鱼:@如是之风 :pray:
        悠闲看世界: @赵大山 仁爱善良仅仅从人的角度而言。系辞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足见德不仅仅于此。这与道德经里的德是一样的。
        北池鱼:@如是之风 儒家的德与道家的德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儒家的德指善、良心、仁爱之意。道家的德指万物得之于道者,也就是万物成为自己的禀赋。儒家之德的最终来源是天。现代人不再有天的信仰,所以只是在人际关系里打转,显得欲望炽盛而情义虚伪。
      • 烟花英雄:儒君茶道,相加才妙。
        烟花英雄: @赵大山 做人应如此
        烟花英雄: @烟花英雄 妙
        北池鱼: @烟花英雄 儒风道骨禅心。😄
      • dcae484b6303:道家不是末路哲学,看到这句几乎热泪盈眶
        北池鱼: @李子_b12b 太多的人对道家不了解。
      • 0d22b43e50cf:作者剖析到位。
        北池鱼: @零点_a907 儒道互济,人生更美好。

      本文标题:《道德经》杂谈:儒道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hm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