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行走,继续“跨界”

作者: 陈蕾FZ | 来源:发表于2020-08-20 18:23 被阅读0次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8月17日的晚上,我在“2020线上教育行走1群”分享了自己这三年参加教育行走的故事,总结起来就是《教育行走的“跨界”之旅》。特别想说的是,这篇分享是在从福州到深圳的动车上完成的,它正是2020年“跨界”之旅的第一份产物。

    很多时候,人与人的相遇总有各种各样奇妙的缘分。因为参加福州1+1读书俱乐部,所以认识了张文质老师;因为参加了张老师发起的优培写作计划,所以有了刀哥这位写作老师;因为张老师的极力推荐,所以有幸成为王绪溢博士的徒弟……一直很喜欢孙明霞老师曾经分享过的一句话:“我独自攀登,只为在更高处与你相逢。”幸运的是,虽我未至很高,却与生命中的好导师相逢了。

    深圳金视高大上的直播间

    8月20日(即今日),是2020年线上教育行走开启的日子,其实也是我完成讲座任务准备打道回府的日子。没想到昨天临时变动,王绪溢博士的直播讲座《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反思》被调整到今天上午的第一场。于是,我决定改签后一班动车,听完现场版讲座(如图1)再回福州。当然,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临时的决定让我有机会续写教育行走的跨界故事。

    跨入师父的直播间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王博士来了个“突然袭击”,邀请我出镜他的直播间(如图2),与各位教育行走的老师们打个招呼。这份惊喜来得太突然,我都感觉自己有点手足无措,但依然很开心,这一“跨”,不止是从有福之州跨进了经济特区,更是跨进了师父的直播间。

    一个小时的讲座里,我记下了五句话:

    1.所有学习的基础是思维的训练、方法的锻炼和习惯的养成。

    王博士的这句话,我不是第一次看到、听到。我常常也会回想自己的教学,训练思维、锻炼方法与养成习惯,这三点我都做到了吗?我要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激发、训练学生学会思考?我要布置怎样的任务才能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方法?我要制定怎样的规则才能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其实,要做到每一点都不容易,但这每一点都对学生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2.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

    王博士展示了一张非常震撼且形象的数据图,来自穿戴式装置侦测交感神经运作信号来推测学生学习专注情形的研究。从侦测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用讲授法,学生只是呆坐听讲,此时侦测到的学生交感神经运作信号会呈现出相当平静的直线,没有太大的浮动,也就是说他的脑部并没有太多的学习发生。所以,学习是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乐于参与的、有价值的好任务。

    3.通过TBL团队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团队协作,实现知识应用。

    王博士以我上半年在直播教学中的实例,来说明“TBL团队合作学习”。如何让一百多位学生在同一时空都参与到语音互动中来?深层次的思考与碰撞该如何达成呢?在直播课堂上,是否能够引入小组活动,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倾听与表达呢?基于传统直播课堂里遇到的问题,我在尝试中修正,在修正中迭代与发展。挑战“网络TBL”,是我在今年直播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更幸运的是,这个案例在今年7月正式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将由央馆结集出版,同时会在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展示,进行宣传推广。

    4.艾利克森提出“刻意练习的五要点”:找位好导师、走出舒适区、专注和投入、即时反馈和创建心理表征。

    王博士说,刻意练习的五要点可以被迁移应用在数字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这五点中,有一些可能可遇不可求,但有更多是我们每个人自身可以做到或者可以改变的。虽然做到可能很“艰难”,但我们总是可以尝试跨出第一步。走出舒适区,专注地投入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从而创建心理表征。

    5.杰罗姆﹒布鲁纳:经过训练的思维能力和行动中的能力感,是我们给予孩子超越时空流变的永恒法宝。

    讲座最末引用的这句话,值得我不断回味与反思。在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经过训练的思维能力和行动中的能力感”。而所谓知识,是学生们在获得这些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会的。

    回程的动车上,望着窗外夕阳的景象,我对自己说:“2020年,继续行走,继续努力,继续‘跨界’吧。”这才是我的教育行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继续行走,继续“跨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fe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