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解读曹丕《燕歌行》

作者: 流星雨儿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9:41 被阅读585次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首特别有名的诗,曹丕的《燕歌行》,诗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我们讲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今天还要接着这个话题。其实《燕歌行》真是一首不得不讲的七言诗,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而《燕歌行》后来成为“歌行体”的名作,也是从曹丕的这首《燕歌行》开始的。当然,他有两首《燕歌行》这是其一。说到《燕歌行》,首先,就是这个题目的读音,因为《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所以到底是读“燕(yān)”,还是“燕(yàn)”,历来争讼不已。实际上这个《燕歌行》它最早产生和燕国有太大关系。你看我就读作“燕(yàn)歌行”。据考,它应该最早是“燕乐”的意思,也就是“燕飨之乐”,来自于周礼的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燕飨之乐”。那么它主要写思妇的体裁,后来发展又引申为对“燕子”,也就是小燕子的那种描写。再往后发展,南北朝时期,有写“雁”,有写“大雁”,最后写到边地戍卒,那么到高适的《燕歌行》最为有名,就变成了边塞之作。变成边塞之作代表的题目的时候,大家就以为这个“燕”是“燕国”的“燕”所以就把它读成“燕(yān)歌行”。其实,曹丕的这首《燕歌行》一个就是明证,它最早是一种思妇体裁,而曹丕正是用《燕歌行》的思妇体裁,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写了一个思妇念良人的故事。

我简单地翻译一下,应该是“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露白霜凝。群雁辞归,鸿鹄南飞。我思念远行的良人,让我肝肠寸断,相思成灰。我想你一定也是忧心忡忡,怀念故乡。那么君为何故淹留他方?我孤零零地独守空房,忧来思君,片刻不忘。不知不觉泪珠滚落,滴滴晶莹,湿我衣裳。抚弄琴弦吧,却声声哀怨;短歌轻盈呢,似续还断。唯有那皎洁的月光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西流去,辗转难眠夜漫长。你看那牵牛和织女远远地相望,相爱的人啊,为什么被那天河阻挡?”

这么好的一首七言诗,这么深情之作,而且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说实话,我真的不愿它是曹丕所作。因为一提起曹丕来,大家就想,想到他是怎么去逼死他的弟弟,去对待那个美丽的甄宓,更多人所熟悉的是曹植的那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然了,我说的是后来流行的简化本,《世说新语》的原本《七步诗》比这要复杂。《世说新语》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是曹丕当了皇帝之后,还要害死曹植,逼着他作《七步诗》,否则就要杀了他。曹植才学很大,七步成诗传为美谈。所以“天下才有十斗的话,曹子建独占八斗”,“才高八斗”也是这么来的。

当然后人对这个故事也有疑问,因为曹丕逼自己的一母同胞的弟弟曹植七步成诗这件事,只记载于《世说新语》,而《世说新语》多少有些小说的性质,正史中其实没有这样的记载。那么尤其是曹丕死后,曹植还写了非常感人的《文帝诔》怀念他的哥哥。所以,后人也认为两个人兄弟之间感情未必像世人说的那样。但是即使在曹植的《七步诗》这件事上为曹丕辩护,其实透过历史文献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来,他对于兄弟、对于亲人,有时候确实比较刻薄。你比如说对于曹彰之死的话,《世说新语》也有记载,说曹丕争帝位其实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曹彰。


曹丕、曹彰、曹植是亲兄弟,都是卞太后所生。卞太后还生过一个曹熊,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所以,对曹丕帝位威胁最大的并不是曹植,而是曹彰,“黄须儿”嘛,曹操本来也特别欣赏曹彰。那么《世说新语》里记载曹丕忌惮曹彰的骁勇壮猛。有一次约他到卞太后的小阁下棋,并一起吃枣子。曹丕偷偷地就在枣子里头放置毒物。他自己做了记号,知道哪些是没有毒的枣子,所以他只选那些没毒的枣子吃。那么曹彰不知道啊,所以吃了不少毒枣。毒发作的时候,卞太后非常着急,取水要救曹彰。谁知道曹丕早已预先命令左右,把盛水的瓶罐全都毁去。卞太后急得光着脚到井边去打水,但是井边却没有器皿可以打水,这样曹彰就活生生地被他哥哥给毒死了。虽然这也只是《世说新语》的记载,但其实曹丕对曹彰非常忌惮,从这个史书里头也是可以看出来的。那么史书里头明确可以看到曹丕做皇帝之后的心狠手辣。

如果面对曹植、曹彰,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面对那个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美女之一——甄宓,他的心狠手辣就让人为之齿冷。甄宓的“宓”(fú),“宓”这个字,有时候也读 “宓”( mì)。它的读音就和“燕歌行”的“燕”一样,也让人比较头疼。平常它读“宓mì”,比较安静的意思。但是所谓“宓妃留枕魏王才”。这个“宓妃”最初指的是伏羲的女儿溺洛水而死,就是洛水之神,就是洛神,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女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曹植的《洛神赋》即是描写她的千古名篇,所以“洛神”又叫“宓妃”,这个“宓”就通“伏羲”的“伏”,所以屈原《离骚》里称“宓妃”。到曹植的《洛神赋》,你看,它原名叫《感甄赋》,就是“甄宓”的“宓”,后来又叫《洛神赋》,所以,甄宓的“宓”应该不读“mì”,读“fú”。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里,曹丕抢先他老子一步,在官渡之战之后,进入邺城,霸占了甄宓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无奈地说:“此真吾儿媳也。”其实像《世说新语》里就说得更露骨了。《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曹公屠邺”的故事。就是说曹操官渡之战胜利之后,下令屠杀邺郡。命人速去把甄宓弄来,甄宓此前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手下人去了一趟,回来报告说,五官中郎将,也就是曹丕,曹丕这时候任五官中郎将,已经把她给带走了,抢先一步。这时候曹操听了忍不住恨恨地说了一句话:“今破贼,正为奴。” 意思是说,我这次费那么大劲打仗为的就是这个女人,没想到被儿子占了先啊!当老子的也只能让儿子啊。这话不难看出曹操的失望,这也证明了甄宓的魅力之大。

那么作为和大乔、小乔并称的三国三大美女之一的甄宓,既然被曹丕抢了先,曹丕会不会对她疼爱有加、一往情深呢?说起来甄宓的命运真的是很悲哀。开始的时候曹丕还艳羡甄宓天下第一美人的美色,对她还不错,但后来没多久就开始冷落甄宓了。因为这个时候他又有了新宠。当时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儿叫郭嬛,这个“嬛”就是《甄嬛传》的“嬛”,当然有人说读“xūan”。你看“甄宓”、“郭嬛”宫斗戏,合起来真是《甄嬛传》。这个郭嬛在帮曹丕获得帝位的过程中,出了很多狠毒的主意。而且人呢,比甄宓年轻,所以很受曹丕的喜欢。

在曹丕登帝之后,按道理甄宓是第一个帮曹丕生下儿子的人,甄宓应该是皇后。可是这个郭嬛一心想排挤掉甄宓。因为只有排挤掉甄宓,她才可能当皇后啊。所以我说这也是一出《甄嬛传》,一出宫斗剧。所以她就使了很多手段,经常在曹丕面前造甄宓的谣。曹丕这个人呢耳朵根子很软,渐渐地对甄宓就越来越疏远。说有一次郭嬛又造谣中伤甄宓,甄宓就当着曹丕的面把郭嬛痛斥了一番。曹丕毕竟是皇帝,当时脸就挂不住了。过后就赐药把甄宓给毒死了。《三国志》里头,虽然只用了“后有怨言,帝大怒,遣使赐死。”这十几个字就简单交代了甄宓的死因。但是《汉晋春秋》里记载得非常详细。说曹丕命人在殓葬她的时候,不仅把她毒死了,而且在埋葬她的时候,用头发把她的面盖住,嘴中塞满了麸糠,就是意思是让她在阴曹地府也不能再开口说话。这说明甄宓是死得很惨的,郭嬛是狠毒的,而曹丕呢,对她这时候是没有一点感情的。

据说“才高八斗”的曹植曹子建,一直暗恋着自己的这个嫂子。其实《文选》还记载,他最早,是曹植最早表露出对甄宓的喜爱,但曹操却把甄宓许配给了曹丕。《文选》注里还说在甄宓死后,有一次曹植从自己的属地来到都城来见曹丕,曹丕突然良心发现,把甄宓以前用过的枕头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啊,于是就有了创作《洛神赋》的冲动。说他回转的路上,在洛水边休息,做了一个梦,就梦到了甄宓与他在洛水相会。这就是李商隐那句著名的“宓妃留枕魏王才”的由来。而且,连大画家顾恺之,也因此创作了名垂千古的《洛神赋》图。

所以综合来看,曹丕这个男人在称帝之后确实心狠手辣。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写出《燕歌行》这样深情婉转之作?而且,不止是《燕歌行》了,其实曹丕的五言和乐府诗都写得非常清丽动人。而且他还著有《典论·论文》,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建安七子”的说法就来自于他的这篇名作。还有比如说,提出著名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种深刻认识,也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著名的“文气论”。还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最有名的一句话叫“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以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说:“曹丕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叫文学自觉时代的代表。”

事实上曹丕不仅文采斐然,文学理论水平高,情诗写得好,就生活而言,就生活的一些细节来看,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讲感情的人。比如说,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是曹丕的好朋友,王粲去世了,那么曹丕亲自到他的坟前去吊丧。作为一国之主,他带领文武群臣在王粲的墓前哭祭过之后,曹丕作为皇帝,突然对群臣们说:“王粲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子叫,喜欢学驴子叫。王好驴鸣啊,要不我们每个人都学一声驴叫,来为他送行吧。”然后,率先以帝王之尊在王粲的墓前学了两声驴叫,所有人都跟着他学驴叫,然后为王粲送行。这时候他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朋友,一个深情款款的朋友。说实话在中国古代八十多个王朝,将近六百个帝王中,能够为朋友学驴叫的恐怕也只有曹丕这一个人了,也算是“千古绝响”了。所以,这样的一个曹丕,和那个逼着曹植写七步诗、毒死弟弟曹彰,甚至害死了妻子甄宓之后 “以发披面,以糠塞口”、这种狠毒的曹丕怎么能是一个人呢?那么狠毒的曹丕,怎么能替思妇写下“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曹丕呢?

我们读诗的人,我们读史的人,觉得这背后很矛盾,很分裂。其实这背后又有合理的地方。道理就在:一个深情的男人,一个真情的男人,千万不要离政治那么近,不要离名利、野心、权势那么近。曹丕是在登帝的过程中,越来越狠毒。尤其是在他走上帝王之后,他的心变得铁石而冰冷。事实上,他的《燕歌行》,包括他的《典论·论文》,包括他的很多感人至深的乐府、五言这些诗歌创作,尤其是像《燕歌行》这样的情诗创作,都是作于他早年、青年的时候。像《燕歌行》就作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期间。这时候,年轻的曹丕正是五官中郎将,采用乐府的体裁、学习民歌的精神、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了这首著名的情诗《燕歌行》,不仅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也是思妇体裁和牛郎织女体裁中的里程碑的篇章。

想想就让人慨叹,曾经那么细腻清越、缠绵悱恻的情诗诗人,后来被政治、被帝位改造成一个冰冷残忍的刽子手,可悲啊!可叹啊!还是李煜想得对,寄语深情之男儿,生“不愿在帝王家”。

相关文章

  • 郦波解读曹丕《燕歌行》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首特别有名的诗,曹丕的《燕歌行》,诗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

  • 燕歌行【魏.曹丕】

    如果我要追你 也许会追的着你 可是那又能怎样 我却不能 给予你所要的幸福 如果我不追你 一定会追不着你 可是那又能...

  • 郦波解读汉乐府《长歌行》

    今天我们要讲一首,在这种风格传播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首诗,也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这就是汉乐府的《长歌...

  • 读书笔记《燕歌行》

    燕歌行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 【712】你还好吗

    燕歌行二首•其一(节选)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

  • 手抄曹丕《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

  • 唯有清晨 可以毒诗--一月

    2016.01.31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

  • 2017-08-11

    秋风萧瑟天气凉一一一湘君草书曹丕燕歌行一(六尺整) 湘君书撰《健康铭》(丈二匹)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意象和意境赏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 国鸟之旅芬兰🇫🇮

    芬兰的国鸟是天鹅。 天鹅古时候叫鹄。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阮籍 宁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郦波解读曹丕《燕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iy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