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1:
H给属下分配了每人每周打30个电话的任务,中间H跟进过程中发现有个别人没有什么进展,于是
——对于打电话你有没有疑问?
——没有
——那你为什么不打?
——......
案例2:
D工作调整,被安排给了一个非常不喜欢的领导,于是D问自己:
——跟着他能学到啥?
——学不到啥。
——跟着他我自己能收获成长吗?
——不能。
于是越问自己越难过,后来搞得自己情绪越来越不好。
案例3:
F的领导周一时候布置任务让她周五完成一个总结PPT,并随手扔了个大纲,但领导着急开会就走了,多的没有说什么。F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个PPT出来,但是交给领导后,领导很不悦,问:
——你为什么不按照我的要求写?
——你之前也没给我说清楚啊。
领导更怒了。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无时不刻不面对了问别人问题和被别人问问题,上面的三个案例只是很小的一个角度的提问。但是大家会发现,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提问和被提问人的不快。为什么会这样呢?提问题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左右接下来事件的发展?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我们新的思路,站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让我们去探索真正重要的内容是什么。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我们构建内在觉知,让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毫无疑问前面三个案例无一能够称得上是好问题。而提出好问题是有章可循的,甚至可以说有模板可以套用。那么如果提出好的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比一个封闭式的问题更能让让人深入思考,所以能够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比较重要。那么开放性的问题如何能更进一步呢?
这本《被赋能的高校对话》的作者是玛丽莲.阿特金森。她是NLP大师级培训师,埃里克森沟通模式专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培训专业教练和培训师,为推广成果导向的心理学和教练方法工作超过40年。这本书从如何建立亲和感,到如何聆听,再到如何提问,最后觉察和自我认知,让你从中体会教练的一书,感受循序渐进、步步入胜的教练途径。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章节,叫做“使开放式问题更加开放”,其中有一个图叫做开放式问题线:

从4.1的开放式问题线这个图中,可能判定前面三个案例中的问题,都是1分以下。那么如何提问出更高分数的好问题呢?书中接下来就给了5条建议。
建议一:在问题中使用“可能”“可以”等词语,这样的问题能够帮你打开新的思路。
例如,
你将要怎样更深入地探索呢?——〉你可能/可以怎样更深入地探索呢?
建议二:用复数形式提问。人们对几个结果比一个结果更感兴趣,而且这些问题能鼓励对方更深入地思考。
例如:
你从这件事里学到了什么?——〉你可能从做这件事当中学习到东西的方法有哪些?
建议三:在开放式问题中加入一些特定的词,比如“很好”、“最好”或者“最重要”可以让问题更聚焦。
例如:
你从这件事里学到了什么?——〉你能从这件事里学到的一些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哪些?
建议四:探索使用开放式的动词,想办法使用一些能够感受到动态的单词来提问。比如:持续发展、持续学习、持续激励、持续清晰、持续成长等等。
建议五:引入系统思考,提问的时候要考虑整体而不只是看部分,从而让问题更有影响力。
我们再回到案例一,尝试让H的问题转化一下,让问题变得更开放:
问题1:对于打电话你有没有疑问?——〉对于打电话这件事情,你存在哪些疑问?——〉你觉得对于打电话这件事,可能让你觉得最困惑的点有哪些?
问题2:那你为什么不打?(问原因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我们改为问解决方法)——>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够让你把这个任务做好?——>你任务能够打完这30个电话你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如果你是H的属下,转化后的问题会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