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说过,在一九五八年,父亲才刚刚九岁的时候,爷爷就不幸离世了,爷爷的不幸离世,给父亲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小小年纪便辍学回家,帮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随着大伯父和二伯父的相继离世,三伯父在阜阳上学和大姑、小姑的相继成家,曾经的一个大家庭,就只剩父亲和奶奶两个人,住在爷爷留下的两间土坯房里相依为命的生活着。
记得父亲刚开始盖老屋旁边的两间土坯的偏房时,我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那乡亲们帮忙盖房的情景,是我儿时最初的,也是最温馨的记忆。
无论是夯地基还是拖土坯,无论是垒墙还是泥墙,无论是上樑还是盖上屋顶的麦草直到房子盖好,做房子的每一处环节,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儿时最初的记忆里。
后来,奶奶带着我们,从堂屋搬到了偏房里,在偏房里和奶奶同住的时候,曾记得奶奶给我们背过《三字经》听,偶尔也会给我们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时讲着讲着奶奶就唱上几句给我们听,没想到从未进过学堂的奶奶,也会懂那么多的知识。
偶尔我会好奇的问奶奶,奶奶说都是旧社会时大伯和三伯上私塾学堂时读过的书籍。
父亲第二次盖房子,我已经在上小学了,那是三间红砖红瓦的瓦房,说是给哥哥盖的,后来哥哥长大后到了九江,房子就成为父母的了。
在我还没有离开学校的时候,父母又给我盖了三间带走廊的砖瓦房,由于我在学校没有回家,待我回去后,父母已经把我的房子盖好了。
由于我那时的心里,一直想离开农村,待我来九江时,那三间为我盖的带走廊的砖瓦房,后来就给姥爷一个人住着,一直住到姥爷离世的前夕。随后还有村子里的老年单身汉们也借住过,当村子里的老年单身汉们都进入了养老院,那父母曾经为我盖的房子,也就成为村庄的闲置房了。
前几前父母又在桃园的旁边盖了两层小楼,而后又盖了两间平房式的偏房,还围起了高高的院墙,院子里还铺上了一层水泥的地面。
前些年我过年回家时,父亲把我带到他刚建好的小楼里,让我“参观”一下他的有许多隔间的新楼房。
父亲说很早以前,集镇上有楼房时,他就上集镇上登过集镇上的楼房,他心想:自己不知何时也能盖上楼房住住?
由于我们都在九江落户了,父母在家也一直勤勤垦垦的没有闲着,家里不仅有十多亩的田地要打理,还养过“老母猪”和一些鸡鸭牛羊。
农闲时,父亲前些年还一直做着“小工”,如今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不仅父母都有老年补助金,而且又不要“缴公粮”。
曾经盖过四次房子的父亲,如今已经七十有余了,愿父母的老年生活健康平安!愿父母双方从小缺失的爱,我们做儿女的都能够帮父母好好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