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思考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娱乐影评&书评
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读书笔记)

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读书笔记)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06:02 被阅读3679次

暑假中,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邀请中美两国顶尖高中生参与对话。这些孩子都即将跨入大学门槛,但还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因而这个对话很能够反映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来自美国的12名学生都是总统奖的获得者,来自国内的12名高中生也都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我即刻来了兴趣,我当然不敢奢望他们呢之间能够火星撞地球,我知道我们的孩子肯定会输,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输的太难看。

但是随着节目的发展,我的呼吸越来越艰难,场面岂止是难看。孩子们的表现简直让我们扼腕长叹,汗流浃背。我们最优秀的人才,除了会考试,会得分,会表演,会做戏,还会什么?其中给我最强烈刺激的是对话中的两个环节,中美学生的选择截然不同,让人目瞪口呆。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教育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恶果,撒旦的魔瓶已经打开。

一. 关于价值取向的选择

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让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美国孩子都惊人的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没有思考,理所当让的做出了选择,这种选择对他们也许是常识,他们解释说,拥有智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真理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拥有了智慧,随之就可以获得财富和其他。他们的选择让人感动,他们的取舍和逻辑的清晰,又让人钦佩不已。

反观我们的孩子,除了一个女孩子选择了“美”之外,其他的孩子,要不选择金钱,要不选择权力。没有一个人选择“智慧”,更没有一个人选择“真理”由此可见,智慧和真理在中国贬值到了什么程度。

也难怪中国的孩子,在中国,黑小子奥巴马能够成为总统吗?美国人具有英雄情结,尤其喜欢平民英雄。好莱坞的造星运动和奥巴马入主白宫,都彰显了美国的民族风格。在美国,你出生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你要往那里去才重要,你要到那里去的智慧和才能保障才重要。没有一个英雄是与愚笨的,首先他必须拥有智慧,而拥有智慧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真理。这是美国基础教育的常识,在美国,你拥有智慧吗?这是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在中国,你有”人“吗?这是一个更重大的问题。

想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这些孩子,我甚至为我们孩子的坦诚感到一丝欣慰。

我们的孩子是在酱缸你学习和生活啊,可想而知,耳濡目染的都是一些什么教育?社会上,官本位,官大一位压死人,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想象看,权钱交易,金钱至上,甚喧嚣尘上的拜金主义思潮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极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断挑战我们底线和神经,使得我们逐渐麻木,并且太高了我们的容忍度,最终不正常的行为逐渐正常化了,成为了一种社会习惯。

很多父母就用这样庸俗化的方式教育孩子,甚至有些所谓的名校,在校门口挂出皮鞋和草鞋,告诉学生两种人生,让学生趋利避害,有人说,校园里每天都在造假,论文造假,考试造假,课表造假,有时候学校和老师还帮助学生造假,想想看,每年录取的大学新生中,有多少档案是学生原先的真实档案?学生都是受教育的人,或者是社会的人质,社会给他什么,他自然就变成什么。

难怪我们的孩子直奔主题,眼睛功利化地盯着结果,却忘记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d古训。这些孩子,他们只知道拥有金钱和权力这个结果是好的,却完全丢弃了价值实现的过程,自然也不去思考价值实现的途径。这不仅是我们社会的弊病,也与我们应试教育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手段和评价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共同换上了短视症。

一系列的浮躁一阵风,让我们的孩子还没有跨出校门,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已经被完全沾染,被风化,被社会化了。柏杨先生所说的丑陋,已经如影随形了。

二。、关于非洲援助计划的制定

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让两国的高中生,制定出一项对非洲儿童的援助计划。

率先阐释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从中国悠久的文化谈起,谈起丝绸之路,叹气了整合下西洋,弹起来我们赖以自豪的一系列。但我们的这些辉煌和非洲有什么关系?难道让他们望梅止渴,望洋兴叹?然后,孩子们开始了才艺表演,有人吹箫,有人鼓筝,有人弹琴。接着是是三个女生小合唱,一会儿又变成一个人深情朗诵,再以后是集体大合唱。他们唱的不能说不好,但唱得好不如做的好。要知道非洲儿童需要的是实在的援助。有人说,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那么,对于缺衣少食的非洲孩子朗诵诗歌,至少在我眼里是不人道的。

好像在结尾的时候,孩子们终于提到了援助计划,那就是尽量去旅游,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为孩子么组织募捐,去非洲建希望小学。可以说,没有一句话不是空话,废话,套话,没有一项计划能够真正得以实施。

当孩子们夸夸其谈地说完。一个美国华裔作家立刻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这没有问题,但首先你们的援助计划要能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你们谁能告诉我?结果,我们的孩子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回答上来,也许他们根本不在乎解决问题,他们的心里是想的是,我终于上了一回电视了。。。。。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实际情况出发,从最微小的事情入手,食物,卫生巾,饮用水,避孕套等等。尤其是避孕套,让我震惊,随即我就领悟了,这不仅仅是保护这些孩子,还有那些即将出生的孩子。因为非洲是艾滋病高发区,很多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还有一个女生,提出了一个卫生巾计划,更是让现场观众感动,这些非洲女孩子可以贫穷,可以受难,但有了这些卫生巾,就有了做女孩子的尊严。所有这些微小问题,每一项,做什么,怎么做,步骤和计划,一清二楚,具体到每一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精确到几元几分,所有的人分工明确,又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帮扶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我想,我们也有精确的时候,甚至比这些孩子更精确,但那只有在阅卷的时候,我们对分数,常常是精确到小数点之后三位数的。

从节目中我们还不难看出,美国学生更注重实际,更注重应用,但又不乏精神的高贵和真理追求。反观中国学生,则是知识陈旧,眼光狭隘,视野狭窄,而且与现实严重脱节。这些所谓的精英,走上社会之后,我不知道他们究竟对社会能有多大作用。

但无疑,他们是聪明的,只是这种聪明让人不寒而栗。当需要他们精神的崇高和真理高迈时,他们坠落在土地上,真诚地袒露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迷恋。更可怕的是不仅是这些高中生,还有更多的大学生,他们的选择也不容乐光。不久前,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吟诗,鼓励学子,不能紧紧盯住地下,还要学会仰望星空。总理吟唱这首诗的意图,意味深长。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在于浩瀚星空对话中,我们会顿悟自身苦难的渺小,我们会对真理充满崇敬和向往。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长久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而我们的学生恰恰把这两样抛弃了。

不能仰望星空也就罢了,当我们迫切需要他们立足现实,脚踏实地解决非洲孩子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却又吟诗弄fu,漂浮在半空中,临空踏虚,打起了太极。

对于学生的这些欠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早就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谓应用能力,当然就是指实践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当然就是指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独特的审美创造。而所谓的探究能力,自然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但实际上一方面是评价标准跟不上,另一方面还是应试的吹残,导致课程标准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而来自社会的影响,尤其恶劣。

由这些不争气的孩子,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那次较量,中国孩子输的很惨。当年的这个事情,经过媒体的热炒,最后甚至惊动了总书记,从而发起了雏鹰行动,如今我们的雏鹰长大了,可结果仍然让我们气断声吞。

救救孩子,首先要救救教育!

读后感:读到这篇文章,真的是感受颇多,还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一些什么东西?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能够应用到生活中?而情况是很明显的,我们的十几年的学习中,大学以前的和生活脱节的厉害,而到了大学也许有用,也许没用,像我等没用的,工作以后还得重新学习。这个是知识层面的,而道德层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我们的教育仍然没有给孩子们明确的,正确的选择,而受社会的影响,很明显大多的孩子的选择和文中的这些孩子是没有区别的!

而在开讲了的节目中,学生朋友总是在问“科学有什么用”中微子研究有什么用,王院士回家的很简单,没有用。其实就是说对科学的认知和态度中,很多人还是功利性的。那在几百年前的牛顿和爱因斯坦,你会不会问他们万有引力和相对论有什么用?很多时候科学的价值不在于短时间的实用性,而在于探究未来我们还不可的东西,他的价值就是在探究中得到应用,比如互联网,手机,都是从科学的探究中而得来的附属物。没有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一种好奇心,我们的孩子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吗?

而在潘建伟教授,谈到量子力学的时候,谈到探索的动机里,也提到对于科学家的动力就在于这种未知性,他们可能一生就是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量子重叠等等。科学家的思考的东西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裴瑞卿博士在谈万能细胞的时候,说生物细胞学的研究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就是,你可能希望种出一颗豆子,反而得到一个西瓜,这也是他们的动力。

而,潘教授很无奈的说,目前他所见到的很多大学新生的印象就是:呆若木鸡。没有一种兴趣和动力,已经十分厌倦学习了的人,怎么可能从事科学研究?

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真的是很落伍了。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如果还在被我们表面的繁荣,富饶所迷惑,沾沾自喜,那么可能更大危机就等着我们,我们的国家所需要的接班人如果都是诚如文中的孩子一样,您能笑的出来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一个人能酷到什么地步了:你在骗我,你不该用平常大学生来评价“他们”
  • 狐蹄卡斯:错别字好多啊老铁,麻烦发布前审核下吧
  • 42e6efec3c90:现在的孩子比过去几年的大不一样。估计没几个会把追求金钱做为目标理想。追求金钱是过去匮乏的短期心态,现在孩子不缺这。
  • d5556f669498:选择权利与金钱没错,选择真理与智慧也没错。可如果生命中只有权利和金钱,或者只有真理和智慧,那恐怕就是一种天大的过错了
  • 8ca20fc0bd38:管中窥豹,人不能戳瞎自己一只眼睛看事情
  • 我的福雨:美国在没落,而中国在兴起。生活是脚踏实地,既然社会如此你就该顺应,况且如何运用权利和金钱才是最重要的。你有计划没有控制力和物质基础又有什么作用。
    哪个国家在实际的帮助非洲发展。回顾清末,民国,再到90年代初,谁无私的帮助了我们的发展。是老一辈领导人分析,借鉴,在世界两个老大“帮助”世界发展的夹缝中找机会,避风雨,才艰难的带给我们今天“空洞批判”的机会。
    另,你的反思又有那一点是可执行,并改善的计划!
    哎,空谈。还不如茶馆墙上贴的那张纸。
  • 沧桑不是伤: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他早就把我逼成了愤青!
  • 119fe15d5bf9:智慧、真理、权利、金钱、美好比一个个城市,而这些城市之间是存在双向公路的,不管选择从那个城市出发,必然能到达其它各城市,只是每个人在各自行驶轨迹上看到的风景不同而已。
  • 瞳思燕:让我想起了《中日孩子的夏令营》
  • 瞳思燕:好笑,权利和金钱怎么了?为什么真诚的回答反而被作者鄙夷?在美国,昂贵的知识使得高学历成为有钱人的应得之物,这些孩子生来就有遗产可以继承,当然可以虚伪至极谈真理。
  • 蔓耳:妄自菲薄真的很可怕,一味崇洋媚外真的很可怕,这种短浅的目光真的很可怕,居心叵测真的很可怕,读书可以医愚,建议作者多读书
  • 1f5eda5419c7:我觉得文章中有许多漏洞,需要要修改下。😬😬
  • ced3137f418a: 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
    我是个高中生,看到开头那个选择我就想啊,放到我们班一定会有很多选择智慧的。我自己就想选智慧和金钱,因为我认为智慧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也能为他人带来些什么,而权利和美的确不怎么能引起我的兴趣,至于真理,我并不打算活的那么明白。当然选择金钱也不是有什么济世救民的想法,纯粹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一点。
    我没有去考证文中所述节目的情况,但我想说我们中国学生,尽管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选择真理和智慧,但我们各有各的考量,绝不是被教育洗脑而在夸夸其谈,我们有在思考,我们没有被教成傻子,正是因为竞争压力大,我们才不能像文中的美国学生那样表现得美好,正义,细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一些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但是我们会学习,很多东西社会会交给我们,我们中国不缺少有想法的下一代。
    教育的确存在问题,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情摆在那里,一味的抱怨,一味的呼吁,又有什么用呢?自己行动起来才算是开始吧,就算进同一所大学,别人只要四五百分,我们这边要六七百分,我们都没在抱怨了,也没时间抱怨了,更不会整天去呼吁什么教育改革,只想着加油啊,争取实现自己的高考目标,如果真的想改,不还是得靠自己吗?为未来的自己积累力量,我改变不合理的或令人不满的现实。
  • 鱼爱吃猫:真没想到,在“夏令营中的较量”被全民打脸的今天,我居然还能读到一篇跟“夏”丑得不相伯仲的带节奏文章!2005年的视频和文章在12年后拿出来炒冷饭写读后感,我对作者的敬佩也是滔滔不绝。原文我就不多说了,想看打脸的请移步

    http://usa.bytravel.cn/art/zmg/zmgzsdhdzssm/ “中美高中生对话的真实始末”

    就说说作者的读后感。整个读后感除了用潘建伟等几位科学家的话举例子,就是十分笼统地表达“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这样一个观点。具体哪里有问题,又该怎么解决?抱歉,我完全看不到。全文最后,抛出“我们的教育体制很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惊悚结论来抓人眼球。

    这种文风,放到“夏”文广泛传播的那个年代,或许很吃香,很多人会信这一套,会给作者点赞。可如今都2017了,上海学生都PISA连冠了,英国都引进中国数学教材要强迫学生背乘法口诀表了,美国人自己都开始鼓吹大学文凭无用了,我们这位作者居然还在用将近三十年前的套路来带节奏,我也是服气的。

    美国选了12个得了总统奖,不是上哈佛就是上耶鲁的精英阶层学生来参加活动,选了真理和智慧(在导演安排下)。你从这里就看出来美国学生个个都是人类的希望了?美国绝大部分平民学生毕业的时候身上要背几十万美元的助学贷款,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偿还贷款,你让他们来选一个试试?不选财富去选真理?中国女学生选了财富因为她看到白头叶猴保护区有多麽缺乏经费,财富的力量能帮助多少珍稀动物免遭灭绝,这个你又为什么半字不提?至于中国学生选权力,而美国学生不选,哈哈,那是因为美国学生自己心里有数,他们本就是当权者阶级的后代,不管读什么学校,将来都是要接老子的班的。整个国家的未来都操弄在精英集团手里,他们当然没必要在一个千里之外的节目上表现出自己对权力的渴望。中国学生来自什么家庭?大部分还是从平民阶层靠高考进入顶级学府,他们背后可没有一个大家族能将参议员或者大法官的位置拱手送上。想要改造国家,难道不该对权力保持自己的野心吗?

    凭这么一个视频,就对中国的教育体系大放厥词,这篇原文的作者不是蠢就是坏。至于写读后感的这位,有句话送给你:中国的教育质量如何,历史自有公论,如此拙劣的带节奏文还是少写一点吧。
  • 5f05478aab7a: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没错,还欠了五个亿美元🤔🤔还有,如果中国人都是那样的话,怎么会有现在的成绩?钱,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命清高,,很烦人的🙄🙄🙄🙄
  • 流动的毒药:我觉得价值观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在一家国企上班,但我想的就是多赚钱,少干活,现在的人谁会想到奉献?想到为国家的企业多创造利润,多节约成本?没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就没有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动力。
  • 22eef3643b02:和教育体制内的朋友吃饭,饭桌上讲到中国教育,他自己也承认中国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改又改不了,尽管饱受诟病,但是还要维持下去。现在更重要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 4f6f84636974:与其这样抨击教育体制,不如多写些正面的文字。国家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热忱、努力和坚持。

    最应该摈弃的,就是你这样天天没事装专家,去抨击国家这里不好,那里不对的。

    引进西学才多少年,伟大祖国已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能这样不负责任地一味鞭笞?
  • 放任依旧:我不认为你的观点,我现在就是就是一名高中生,高二,或许您会认为美国人怎么怎么的聪明,怎么怎么的厉害,别人有别人的优点,我们也有我们的优点,当中国的孩子说出权利和金钱的时候,难道不行吗。那孔子的话说,亦各言其志罢了,各有各的道理
    放任依旧: @林暮凉 对
    林暮凉:@放任依旧 对!你可以选择权利和金钱,这很好。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选择权利和金钱就是不够正直,是应该被鄙视的,但是,不要忘了,真正能促成体制改革让更多的贫苦大众受益的是权力,真正能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上爱心午餐的是金钱。权力和金钱都是没有属性的,端看拥有的人怎么去使用。
  • f5341404aaa3:第一点,05年的节目,撇开节目效果不谈,放在如今的青少年身上,可取度不大。
    第二点,教育体制的改革要结合实际国情,发现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国家已经认识问题,也在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吐槽,提出意见才是难能可贵。
    第三,中国孩子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文中所提完全不符,个别现象并不能成为全部。
    第五,作者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社会有所警醒,让素质教育的普及更为广泛。然而文章却有点危言耸听。
    最后我想说的是,少年强则中国强,但是少年的培养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 吉祥如意_59b8:我认为不是我们的社会感染了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的学生需要这样的选择!如果我们有学生选择了智慧和真理你会认为他是真心的吗?你会认为他装!是的他们都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的期望,但是他们为什么又选择了权利或者金钱呢?俗话说得好缺什么才认为什么好!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没有权利,而且没钱!或者说我们权利不均贫富差距太大!不能怪社会也不能怪学生,就像爬楼梯,人家在三楼咱才上一楼!所以人家就要踩三楼的台阶你就要踩一楼的台阶!
  • 农二代i:我从初中就听到各种中美学生对比,听到各种教育改革,直到我大学毕业,小学生的书包还是比他们的体重都重,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呢?隔壁家的小明上补习班,咱家的能不上么?邻居家小红学习钢琴,咱家能不也去学个架子鼓么?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普遍增大,对小孩来说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后,现实面前说什么都是苍白的,我也能洋洋洒洒写几千字比较中美差距,但又有什么用呢?不是咱们教育部门不想改,也不是老百姓喜欢应试教育,而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动一发而牵全身。何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各有优点,他们白人的教育制度本身就不见得比咱们好!
  • 368bd3e70ba0:因为人有欲望所以回去争取。欲望可以是个中性词,一些人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就是贪,而一些人对自己拥有的很满意会更好的生活。一个中学生因为要高考,面临的有家长的期盼有老师的苦口婆心。但一个人是有思想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三岁小孩知道自己想要吃糖就会缠着爸爸妈妈去买糖吃,中学生因为知道自己是要考大学的人所以会整天拼命的学习,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中国的现状,地大物博,穷的人依然很穷,富的人依然很富。在一个有知识修养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和一个农村子弟他们的见识绝对不一样,他们的欲望不同,一个人最大的追求只有自己知道。在一个人人小康的社会,人人富足,对生活很满意,满足了物质需求就会发现精神缺少。这时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还少吗。个人之见,满足了物质需求,对精神追求就不远了
  • 风语残痕:什么都没输 只是人多了点而已
  • 米斯特YANG:在教育这条路上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每个人即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如果不愿意参与也请不要说风凉话泼凉水。
  • 毛迪:应看到社会的进步,不论快慢,在进步就好
  • 580ade2cd342:教育是有不足,但主要是学生。学生没有时间培养兴趣吗,没有时间看散文经典小说吗,学校教的是一种能力,其主要是学生自己体会真理与知识的魅力。但现在主要是我们太看重成绩,忽视了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学生都懂,只是青少年的纯真受到世俗的玷污。我觉得我要保持自我,真理至上。我相信我有好的精神世界总会比分数好。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外界影响是有,但自我还是有的。看中分数也是你自己心中的选择,不要怪别人。
    Ardise毛毛:@兄弟电器 还真没有这个时间...就算有这个时间,被老师发现了还要被说的......
  • 凤辞姑娘:谈改变需以国情为基础。先不说像发达国家那样改变教育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里可不可行,就说中国现今教育即使有如此大的缺陷,但依旧也有人读不上书。文人纸上大谈改变,却不切合国家实情,你知道改起来有多难吗?再者,现今中国教育也没有并如此堪忧。君不见,黑土麦田扎根沃土筑基筑。或许之前经济跟不上,学生读书为养家。如今,经济发展起来了,也就慢慢地有了“诗和远方”。但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质量都保证不了,谁还会去大谈梦想?没有钱,却还坚持梦想,这是圣人的品质。所谓圣人的品质,就是非一般人能做到的。那你怎么能拿非一般人来要求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 郁郁静渊:老生常谈,就凭这样一期节目就下这样的论断,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建议您去深入了解一下现在中国学生的现状。
  • 蓝梦倾羽: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套路。这是中美高中生的对比,不过要是把中美换成中日,中英,中德,文章都可以这样写,不过是中国的学生全部失败,全部无比的不堪罢了。这样的对比有意思吗?故意贬低中国高中生,让人们对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那和宣扬中国崩溃论又有什么区别,作者在十九大召开前发表这篇文章,居心何在?
    0646764d9413: @蓝梦倾羽 玻璃心吗?天天歌颂祖国强大人民幸福,那样自欺欺人有意思吗?作者希望的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蓝梦倾羽: @九月飞飞1979 我不是在上纲上线,我热爱我的祖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相信我的祖国。如果您真的是对祖国的客观评判,我不会多说什么,但您这样说,真的会让人寒心。
    161f09651b9e: @蓝梦倾羽 请别上纲上线!
  • 小萝卜丸子:外国对于中国教育的分析是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你这贬低自己,不要浪费中国的教育资源了。
  • 小萝卜丸子:每个国家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你那一个短短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跟一个中央集权主义发展了几千年的国家比,这是什么意思。一味的否认,这是一个作者改写的么?再者作为一名留学生,我并没有觉得中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好,甚至我很自豪,而且我的外国朋友也没有贬低中国文化的。要想赢得尊重得自己先抬起头,并不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对我就是爱国小粉红,不接受反驳,如果作者不喜欢中国教育请你去美国,不要浪费中国的教育资源。
  • 会编程的厨子:嗯,分析得很好,就是错别字太多
    诗怀木: @啊饶 谈起了郑和
  • Blue卜鹿:现在还找得到那个视频吗?
  • ed4a472d6c21:我渴望权利金钱,但智慧真理是我的真爱!
  • 阿槿啊:关于作者摘录的那篇文章,谈谈我个人愚见。1.首先,这期节目大概是2005年的,我觉得不妨来看看当初的那些高中生现在的情况。而且,节目效果是有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这么简单。特地去搜索了一下关于这期节目,有看到当时参与的孩子们的解释,这些计划背后的确是有可行性和闪光点的,不像表面描述的那么不切实际。
    2.再者,即使当时的确是这个情况,我觉得当下的孩子们还有很多很优秀的地方。就看看小学生们,虽然奇葩的作文层出不穷,但也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新奇思想,前不久新闻说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诗人,尽管有人质疑是否家长参与,但是确实有新颖之处,看得出来有把所学结合生活实际来实践。
    至于接班人的担忧,举个极端的例子,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可以和那些清华北大预学生比肩了吧,不可谓不是精英,放眼世界都是可以角逐的。
    3.最后,教育体制的问题是老生常谈了。我国的国情,人口众多,全面落实而不是覆盖义务教育都是一个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不能作为忽视教育体制弊端的理由。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的确有问题,但是目前职能部门是否有在付诸行动改进?是否一直停滞不前?这个体制被吐槽到现在,为什么还没有被全盘否定全面改革?目前是否有更公平更合理的方案来代替?如果不是,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在我国国情这个可行域内的相对可行解?

    至于这个大课题的最优解,我有理由相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辈在路上。
    MJ老段:@崔大仙儿 “选择权力和金钱又怎么了”?就凭你这句话就觉得寒心,还这么振振有词?就是你这种人多了才让人感到悲哀。而且也希望你睁开眼睛多看看,这个世界上选择真理和美的大有人在。别人吐槽是因为希望祖国的后代能更好,总比那些一味跟风趋利的苍蝇好多了
    15efa1c755f7: @阿槿啊 作者视野和洞见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我就看了前边几句就不想看了。我想问选择权力和金钱又怎么了?南怀瑾说过“自古能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不动心的一个已经死了,各一个还没出生”。孩子的观念都是你们大人给的,不反省自己靠吐槽有用吗?
    161f09651b9e: @阿槿啊 推荐您看两本书《天骄之殇》和《谁输在起跑线上》
  • CharlesCT:不敢苟同 看比例的 中国不需要这么多人去探索 一部分就够了 人口已经碾压 未来可以看到中国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规模之庞大 一二线城市也在筛选精英留下了 只要这部分人中的下一代受到正常的教育 可怕程度已经超过了西方 我们从黄皮猴子至今才不过100年 没有西方那样长时间的掠夺和殖民历史 素质教育落后 但是未来 肯定碾压
  • 八月未央971212:请问,这是《对话》那一期呢,我想看看
    八月未央971212: @阿槿啊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实是05年的,央视影音里面最早也只到08年😨
    阿槿啊: @八月未央971212 如果我没有搜索错误的话,应该是2005年的节目。
  • foker_c:作为中学一线老师,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孩子应该会选择真理或者智慧,但起码只有很少的学生会选择金钱和权利。现在孩子的认知程度要远高于我们成年人的想象,个人觉得追求金钱和权力只是成年人“短视”的产物。
    ed308b602128: @foker_c 或许也要看学生家庭状况了。
    foker_c:@StrawSunny 我觉得不会少。我相信很多学生和我一样,对钱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个人价值的。这不知道算不算智慧,但起码这一切和钱无关。
    StrawSunn:@foker_c 你要理解智慧和金钱的区别,不要混淆了。在现代社会,可能选智慧和真理的原因之一是它们也能赚钱。而如果你分开看,如果智慧和真理不赚钱呢?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真理。
  • 席汐㳉:教育始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CharlesCT:目前的教育是最公平的 取消了应试教育 你拿什么竞争一二线的 官宦 精英 海龟 富家子弟?
  • strawebrry:转发到朋友圈了: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 行者之龙:这个问题太深远,也很艰难
  • 舒己怀_Frank:已经转发

本文标题: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ji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