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诗意《春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5295/ea0f8e837864d7aa.png)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子弑父。孔子惧而作春秋。记天子之事。而乱臣贼子惧。约其文辞而指博。以春秋笔法。行微言大义。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春秋既成。弟子口受传指。刺讥褒讳。挹损文辞。不可书见。有鲁君子。左氏丘明。惧人人异端。各安其意。终失其真。因孔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空言。余不惑而读孔孟老庄释。为明其义。延读左书。日夜读之。时人腹有诗书。出口而言。栩栩如在眼前。吾亦如飞跃时空。与之隔席对谈。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今不言其争。惟念其华。思之想之。作《诗意春秋》以记之。是为记。
周平王时,曾经任用郑武公、郑庄公担任卿士,也就是执政大臣。但是,平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为了证明这件事,周、郑互相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质。平王死后,周王室的人想把政权交给虢公。鲁隐公3年(也即周平王51年、公元前720年)四月,郑国的祭足带兵割取了周王畿内的小国“温”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周的东都“成周”的谷子。周朝和郑国彼此怀恨,“周郑交恶”。
有人评论这件事时说:“诚意不发自内心,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又用礼仪加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假如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的野草,蘋、蘩、蕴、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立了两国的信约,按照礼仪办事,又哪里还用得着人质?《国风》里有《采繁》、《采蘋》,《大雅》里有《行苇》、《泂酌》这些诗,就是为了表明忠信的。”
《采繁》是《国风·召南》中的一首诗,描写主人公为祭祀而采办祭祀所需的用来燎烧的蒿草,“夙夜在公”的尽职精神。全诗是: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采蘋》也是《国风·召南》中的一首,描述了少女临出嫁前采摘蘋草、水藻,庄重严肃、虔诚在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全诗是: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行苇》是《大雅》是中的一首诗,表现了周代贵族家宴的盛况,主要表达了同胞兄弟要亲密,不要疏远,要友爱;对待老人要尊敬,并祷祝老人健康长寿。全诗较长: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均,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醽,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泂酌》也是《大雅》中的一首,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就好像百姓的父母一样关心爱护百姓,而做到了这一点,百姓就会心向往他归附他,就会爱戴他。全诗是: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恺悌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恺悌君子,民之攸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5295/113a30292a2d877f.png)
《左传》在叙述周郑交恶、交质的问题时,选取了这四首诗,其表达的主要意思,当是诗中反映出来的虔诚办事(采繁、采蘋、祭祀),以及人们真诚和睦友爱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人与人交往,要真诚。这种真诚,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文中提到的,诚意不发自内心,交换人质又有什么用呢?何况,只要真有诚意,即便池塘里的野草、路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两国交往,要何用人质?
忠信是儒家积极倡导的。子曾经曰过,君子要“主忠信”(《论语·学而》)。《易·乾》也说:“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在对外交往上,“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论语·卫灵公》)忠信而行仁,则必无敌于天下。
1.《采繁》注释
于以:在何处。蘩(fán):白蒿,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沼:沼泽。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事:此指祭祀。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被(bì):同“髲”,戴上首饰。僮(tóng)僮:未成年的僮仆、奴婢。夙:早。公:公庙。祁(qí)祁:众多。薄:少。归:归寝。
2.《采蘋》注释
蘋(pín):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奠:放置。宗室:宗庙、祠堂。牖(yǒu):窗户。尸:主持。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3.《行苇》注释
行苇:道路边的芦苇。敦(tuán)彼:苇草丛生貌。践履:践踏。方苞:指枝叶尚包裹未分之时。体:成形。泥泥:苇叶润泽貌。戚戚:亲热。远:疏远。具:通“俱”。尔:“迩”,近。肆:陈设。筵:竹席。几:古人席地而坐时,所依靠的矮脚小木桌,一般是老人才用。缉御:相继有人侍候。缉,继续。御,侍者。献:主人对客敬酒。酢(zuò):客人拿酒回敬。洗爵:周时礼制,主人敬洒,取几上之杯先洗一下,再斟酒献客,客人回敬主人,也是如此操作。爵,古酒器,青铜制,有流、柱、鋬(pàn)和三足。奠斝(jiǎ):周时礼制,主人敬的酒客人饮毕,则置杯于几上;客人回敬主人,主人饮毕也须这样做。奠,置。斝,古酒器,青铜制,圆口,有鋬和三足。醓(tǎn):多汁的肉酱。醢(hǎi):肉酱。荐:进献。燔(fán):烧肉。炙:烤肉。脾:通“膍(pí)”,牛胃,俗称牛百叶。臄(jué):牛舌。歌:配着琴瑟唱,叫“歌”。咢(è):只打鼓不伴唱,叫“咢”。敦(diāo)弓:雕弓。敦,通“雕”。坚:坚固,坚劲。鍭(hóu):一种箭,金属箭头,鸟羽箭尾。钧:合乎标准。舍矢:放箭。均:射中。序宾:安排宾客在宴席上的座位次序。贤:此指射技的高低。句(gōu):借为“彀”,张弓引满。树:竖立,指箭射在靶子上像树立着一样。侮:轻侮,怠慢。曾孙:主祭者之称,他对祖先神灵自称曾孙。醴(lǐ):甜酒。醹(rú):酒味醇厚。斗:古酒器。大斗柄长三尺。此指用大勺斟酒以痛饮。祈:求。黄耇(gǒu):年高长寿。台背:或谓背有老斑如鲐鱼,或谓背驼,总之都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台,同“鲐”。引:引道。此指搀扶。翼:扶持帮助。寿考:长寿。祺(qí):福,吉祥。介:借为“丐”,乞求。景福:大福。
4.《泂酌》注释
泂(jiǒng):远。酌(zhuó):通“爵”,古代酒器。行(háng)潦(lǎo):路边的积水。挹(yì):舀出。注:灌入。餴(fēn):蒸。饎(chì):用黍稷做成食品。岂弟(kǎi tì):即“恺悌”,恺,大;悌,长,恩德深长广大。罍(léi):古酒器,似壶而大。攸:所。归:归附。溉:洗。塈(xì):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