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字叔大,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梁启超称其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从“三好学生”,到“愤青”,再到“厚黑”政治家。
01 “三好学生”张居正
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三好学生”张居正可谓一路高歌、仕途得意。
13岁参加乡试,天才儿童张居正信心满满,却被主考官、巡抚顾璘故意落选了。
顾璘认为,13岁的孩子就中举,以后就会自满,进而不求上进;不经历一番挫折,难以成大器。
居正不是一个唐伯虎那样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雅士,居正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国器”。
正如他13岁的应试之作:“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我要做“凤毛麟角”式的人物,登上百尺竿头,一展青云之志!
02 张愤青
在中进士后,居正入职翰林院。
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变成了“愤青”。
嘉靖二十九年(1550),北方蒙古首领俺答入侵,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
经过这一次大变,居正看清了军备的废弛,看清了政治的症结,看清了首辅严嵩的误国。
他的抱负是伟大的,可是在严嵩主政的政局里,只能做做无关痛痒的文章,用不到他的抱负。
表面上还是那样平和,居正仍为严嵩作文赋诗,一切都很平静。
但是,居正内心的愤怒已经达到极点。
最令他不能理解的是自己的老师徐阶(时任礼部尚书),对此一清二楚却又无动于衷。
张愤青很失落。
朝政握在奸臣严嵩手中,国家不断遭到外敌入侵,自己满腔热血却只能吟诗作对,拍拍马屁(严嵩)。
30岁的张愤青告了病假,准备还乡。
想到自己就这么走了,二十多年的功名就这样拱手相让,实在气不过,就给老师徐阶写了一封信,恶心老师一下:
老师你在官场上进退自如,实在让人佩服;我也知道你想先忍着严嵩,可你要忍到什么时候?还是老师你为了自己的前程官运怕得罪严嵩吧!
挥一挥衣袖,不带着一片云彩。
张愤青愤愤然踏上了归程。
归隐田园,游山玩水,做个世外桃源中的陶渊明不是很好吗?
然而居正不是陶渊明。
辞官归隐,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固然一身轻松;但是藩王乱政,土地兼并,贫民失业,饥民遍野,这一切张愤青都看在眼里。
他自己又何偿不是处在身心煎熬之中呢?
在朝廷,奸臣当国,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告病还乡,也不得不小心地陪侍害死自己祖父的辽王,谁让人家是王呢!
面对现实比逃避更需要勇气。
“世外桃源”为什么那么令人向往啊?因为那是世上不存在的,所以称为“世外桃源”。
国家处在动荡之中,百姓生活必定受到干扰。
没有国,哪有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没有忘记书中的教导。
“以天下为己任!”居正大吼着!
03 “厚黑”政治家
居正毅然扔下一切。
从此以后,他没有家庭,只有国家。他有的只是政权,一直到临死,他没有一天不紧握着政权。
他牺牲朋友,遗弃老师,依附太监,讨好太后,安插亲信,排除异己,只要能维持手中的政权,他都做得出来;
父亲死了,不奔丧,不丁忧,不守制,不顾天下人的唾骂,心安理得,独把朝纲;
表面堂堂正正、指天画地证明自己的清白;暗地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居正身上有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影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秉承“脸要厚,心要黑”的“厚黑学”原则,居正飞扬跋扈,奢侈腐败。
居正的父亲去世,居正回家归葬,再次刷新了我们对“衣锦还乡”的认识:
我们平常说“八抬大轿”够风光了吧!张首辅坐的轿子足足要三十二名轿夫!轿子是特制的,前面是客厅,后面是卧室,两边走廊各有一个书童焚香挥扇。
一路还有民族英雄戚继光派来的铳手、弓箭手随同“护驾”,沿着京广线从北京出发,南下目的地湖北江陵。
沿途各地巡抚、巡按御史出疆迎送,府、州、县大大小小官员纷纷跪拜迎接,浩浩荡荡,风光极了。
这待遇、这规格,估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人了!
下次别再提什么“八抬大轿”了,咱丢不起这人!
对一切敌人公报私仇。
辽王。居正的祖父张镇在辽王府当差,居正也就成为辽王的玩伴。
16岁那年居正中举,辽王的母亲把游手好闲的辽王大骂一顿:“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辽王很生气,非要报复居正不可:他把张镇叫来喝酒, 一杯又一杯,竟然把张镇灌死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隆庆二年(1568),居正在内阁只排第三,但对付辽王,那是绰绰有余。
很快,湖广巡按御史突然一拥而上,纷纷弹劾辽王。
胡作非为的辽王突然想起来前几天看的杂剧《窦娥冤》,他也效仿窦娥为自己喊冤——竖起一面白旗,上面写着“讼冤之纛”四个大字。
他没想到,在朝廷看来,这还一种叫法——“揭竿而起”。
很快,他被认定造反,500个士兵把辽王府团团围住,辽王废为庶人,余生在皇家“御用”监狱度过。
居正像一只蜗牛,在政权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爬行,不断把触角左伸右伸,试探着空气的温度,遇到危险马上缩回;遇到机会,紧紧依附。
祖父被辽王灌酒而死,他无动于衷;首辅夏言被杀,他无动于衷;同学杨继盛被杀,他无动于衷;海瑞海清天被下狱,他无动于衷;高拱与老师徐阶争斗,他仍坐观成败。
他不是麻木,不是害怕。
他只是在等待。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要像一只猎豹,在猎物足够接近之前唯一的做法就是隐忍。
要么不动,要么一击致命!
机会来了。
隆庆六年(1572),隆庆驾崩,居正引冯保为盟,密谋驱逐高拱,事成,遂代拱为内阁首辅。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仅仅如此,小皇帝只有10岁,从此张居正就是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居正“谦虚极了”:“我非相,乃摄也!”我不是宰相,只是摄政王(实际上的皇帝)而已!
04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都是实干家
生活中有很多人自诩为“理想主义者”。然而要么不切实际,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么当遇到挫折,随随便便就放弃了曾经的理想。
既然改变不了社会,那就学会适应社会。
但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在适应社会之后,还没忘记改变世界。
他们有堂吉诃德抱定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他们有认清现实、仍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是实干家!
不要嘲笑理想主义者。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按理说一个平民出身的张居正,做到这个不能再高的位置(除非篡位),也别无所求了。
那就安安稳稳地上班、下班,讨好太后皇帝母子,再和手下臣子“一团和气”,彼此“礼尚往来”,捞点“外快”,熬到退休,也是名利双收了!
但是居正偏不。
将近五十的人了,儿孙满堂,功成名就,在尔虞我诈、腥风血雨的官场混迹二十多年的张居正,没忘记13岁那年顾璘深深的期望:要做伊尹,做颜渊,做周公,做诸葛亮,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秀才!
大家都是官员,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与我们无关,你为什么要搞什么改革呢?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折腾我们呢?
因为你们不明白,我和你们不同。
我知道,贫苦的百姓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儿,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我知道,在几十年之后,你们已经丢弃了当年的激情壮志,除了官位和名利,你们已别无所求。
但我不同。因为在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之后,我依然保存着我的理想。
我要做伊尹,做周公,做诸葛亮。我要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建功立业,比肩圣贤,名垂青史!
而你们,尸位素餐,浑浑噩噩,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
我的理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几十年来隐忍不发,终于等来了属于我的舞台!纵使前方山高路险、阻力重重,我也要勇往直前!
我也知道凡是改革者往往被人革了命,落得个身败名裂、人亡政息的下场,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但是我还是要义无反顾,无所畏惧。
因为我相信我的理想,我相信我的智慧,我相信我的能力!
既然上天赋予我生命,那就大干一场!
以一已之力扛起一个王朝的中兴,面对疾风吧!
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贪吏闻风丧胆,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万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
05 世间已无张居正
居正,居非正;但绝对配得上他的字“叔大”二字。
居正不是严嵩。严嵩、严世蕃当国,主要目的是贪污捞钱,至于百姓死活,与我何干!居正热恋政权,少不了奢侈腐化,但主要还是为了施展抱负。
居正不是王安石。王安石是个理想的政治家,他推行的“青苗法”不仅没啥效果,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居正是个现实的政治家。
居正不是海瑞。海清天看到了百姓疾苦,他唯一的做法就是骂,骂皇帝,骂满朝大臣:“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虽一身正气,无所畏惧,却于事无补。
居正也看到了百姓疾苦,他不仅看到了,还做到了——通过改革,成功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海瑞眼里只有黑白对错,典型的清官形象,适合拿来装点门面,却难有实际作为。
周星驰先生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有一句台词:“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在全面腐化的明朝,想要做个为百姓做实事的清官,你要学会比贪官更奸!
做一个海瑞式的清官很难,做一个为百姓做实事的清官更难!
当然,居正不是清官。他奢侈腐化,实在算不上清官。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民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位极人臣。
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相反他也有人性的自私贪婪、他也有自己的欲望享受、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明代政治全面腐化的环境下,他也未能免俗。甚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他把权谋之术运用到极致。
但是,当居正完全可以和其他官员一样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既得利益时,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所在的阶层。从他掉转枪口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注定身败名裂。
“虽万千人,吾往矣。”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年五十八岁,去世,死后抄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世间已无张居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