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佛、儒、道专题
【南怀瑾老师】为人处事,必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以贯之

【南怀瑾老师】为人处事,必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以贯之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1:40 被阅读29次

为人处事,必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以贯之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这里说:“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人在肚子饿了的时候,任何东西都觉得好吃;囗干极了,喝什么都好喝。也就是孟子曾对公孙丑说过的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这些话已经变成平常习惯用的成语了,大家都有这个经验。

唐代有一个故事,当时高丽有一个高僧,到中国来学禅,乘船到中国上岸后,天黑进入山中,迷了路,就在山中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半夜口渴得很,顺手摸到身旁有个碗之类的东西,其中有水,就端起来一口气喝了下去。心中想,这真是菩萨保佑,赐给我这样好的甘露。天亮以后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死人的天灵盖骨,仰放在那里,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时间,存积了雨水,被他喝下去了。他越想越难过,肚子越觉得不舒服,突然 “哇” 的一声,就呕吐出来了。可是当他恶心呕吐的时候,忽然大彻大悟了,悟到 “一切唯心造” 。咋夜喝来有如甘露的污水,经过了几个小时,本来无事,但一经发现是死人髑髅贮水,心里生起极为厌恶之心,竟然还是吐出许多苦水来。当黑夜喝时之喜爱、满足、赞美,与吐出时之厌恶与痛苦,两种绝对不同之感受,都是一念唯心所造,自性本空,了不可得。

孟子在这里说:“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人在极度饥渴时,吃喝什么都好,但这并不是 “饮食之正” ,不是饮食的正味,因为有许多心理上的反应,是自我主观慰藉自己的情绪加上去,才会造成味觉的不同。而所吃所喝的东西,本身的味道,并无意识,味道的好坏是个人唯心的感受,所以饥渴妨害了 “饮食之正” ,造成了这个假象。

但孟子这个比喻,值得考虑了。假如说一定要怎样的味才算是 “正” 的,就碰到一个问题,等于人类的善恶是非的绝对标准,下不了定论。同样一个菜,喜欢吃咸的人觉得太淡了;喜欢吃淡的人,觉得太咸了。共同吃这个菜的人们,以谁的口味为标准算是 “正” 味呢?并无标准。本来饮食的感受,就没有绝对的;气候冷暖的感受也是如此,就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在医学、哲学、自然科学来讨论,孟子这个比喻,又在许多方面有值得研究的问题了。但是他的重点不在这里,不必从这上面 “鸡蛋里挑骨头” 地挑剔。

孟子是以 “饥渴之害” 为例,说到我们人的心理,不要像饥渴影响我们口腹那样,妨害我们的正知。“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他进一步说,何止口腹有饥渴的害处,人的心中也随时都有为害的东西:“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一个人的心性,能够不受饥与渴的妨害,不受生理的、情绪的、主观的影响,而对一切事情有特别的正知,那么即使生活条件不如人,也可以高枕无忧,心理既没有烦恼,也比较平和

孟子这段话,实际上是接着上文杨、墨两家的思想所说的,是指出这些思想,不是绝对的不对,都有他们的偏执与理论根据,但却不是全面的。任何西方的、东方的,世界上的任何学说,都有他主观的道理,但只是一面的偏见,就是执一。执着了一面,便认为是真理,而否定了其他,这就是以偏概全。

还有,就是听别人的学说,或听别人的话,觉得很对,其实不一定是对的。只因为别人这个思想,刚好合于自己的需要或意见,于是就认为是对的。其实,这还是由于自己主观的原故。所以这里一方面指出,对于学说思想,应该具有公正客观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指出,当时人们接受杨、墨两家的思想,犹如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似的,那也是一种 “心害” 。

接着孟子又借古圣先贤来说明,他说柳下惠这个人,非常狷介,“不以三公易其介” 。绝不因任何功名、富贵、官位、环境的影响而动摇,这就是 “介” 。这种人坐而论道,可以指点最高政治层面的国策问题,无论处在哪种地位与立场,他的人品,始终不变;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不对就是不对,绝不随便有所将就。

孟子在这里,引用柳下惠以独立不倚超然的人品处世,是说明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须要有自己的抱负、目的,人生观,而且坚定不移,始终不变。孟子又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一个有作为的人,一生做人处世,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要坚持到底,一以贯之,不可以见异思迁。犹如挖井一样,不可以挖了九成,因为还没有见到水,就中止不挖了,这样就前功尽弃。所以古人有两句诗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这是说人最怕的,就是一生坚持修养,到晚年变节,那是非常可惜的。

前清的名臣曾国藩,引用孟子这段名言,训诫他的子弟说,做人做事,如同挖井,只要是挖井,就要挖到出水为止。如果这里挖一口,没有出水,又到别处去挖,挖了一半,又不挖了,再往他处挖第三口,如此挖法,纵使挖上一百口井而挖不出水,也等于没有挖井一样。假如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问也好,修养也好,事业也好,没有一样能够成功的。

但是要知道,成功并不是成名,成功与成名,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成名只是一时的浮面现象,成功则对后世有所贡献,永远存在。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如果要找人做一件事情,先问这人的知名度怎样,名气响不响亮。尤其找演员拍电影,要先考虑知名度高不高,可是不到几年,知名度成了 “名知度” ——早成过去了。

我经常引用庄子的观点对人说,一个人到了中年,哀乐的情绪已经混淆朦胧了,对事情可以看得含糊了。可是现在许多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连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都还没有确定,这是头脑不清,并不是庄子所说中年哀乐朦胧的境界。一个人能确定了人生观,才能介然独立,有为有守,有所为,有所不为。认为该做则做,不应该则不做;可要则要,不可要则不要,这就是 “有为者” 。现在有些人所说的立志,常引用佛学的语言说是 “发愿” ,发什么愿?自己要清楚明白,不可糊里糊涂的。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为人处事,必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以贯之

    为人处事,必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以贯之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

  • 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自己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自己 现在大家在工商业发展,个人的人生观很重要,这是我必须告诉大家的。 我现在...

  •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自在

    怎样才能达到动静顺逆皆自在呢?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有三项认知。首先...

  • 【南怀瑾老师】为人处事最高的智慧

    ​ 为人处事最高的智慧 本文摘录自 《论语别裁》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

  • 关于对人生观的思考

    人生观指引我们前行,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一个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

  •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自己

    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自己 本文摘录自 《南怀瑾讲演录》 现在大家在工商业发展,个人的人生观很重要,这是我必须告...

  • 正确的信仰是人类社会的根基

    正确的信仰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人对人性有正确的认识。有这些正确的观念和认识才能产生合理的社...

  • 回忆我的老师

    老师不仅是传授我们知识的人,更是引领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人。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他们的...

  • 价值观

    建立人生观最重要的阶段,父母的价值观也同样具有权威引导力。有了最根本的人生观,方可放眼世界,让心智沃土萌生正确的世...

  • 【南怀瑾老师】你的人生观是什么?

    你的人生观是什么? 本文摘录自 《廿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哲学上有个名称叫“人生观”,我常常说现在这个教育错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为人处事,必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以贯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ebxftx.html